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我的生活我的路——记天水市人大代表、永盛五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天泉

我的生活我的路——记天水市人大代表、永盛五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天泉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篇名】我的生活我的路——记天水市人大代表、永盛五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天泉

【简介】 ●本报记者吴莎莎 单从办公室的环境来看,你恐怕和我们一样无法相信这是一个拥有数千万资产的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一张书桌和文件柜之外,几把椅子几乎就填满了这个狭小简朴的房间。但房间内古玩、书画、照片等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敦厚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67

【正文】

●本报记者吴莎莎

单从办公室的环境来看,你恐怕和我们一样无法相信这是一个拥有数千万资产的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一张书桌和文件柜之外,几把椅子几乎就填满了这个狭小简朴的房间。但房间内古玩、书画、照片等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敦厚随和的中年人是个有故事的人。

天水永盛五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天泉很忙碌,在我们刚刚进入办公室的十几分钟内,他就处理了几桩事务和店面问题,还接待了两位来自电器厂家的业务员。看得出来,刘天泉是一个办事干脆利落,且喜欢亲历亲为的实干型老板。处理好手头的事务后,刘天泉热情地为我们倒上清茶,与我们聊起了他的故事。

一步一个脚印的农村青年

“我是个农民。”谈到当年的自己,刘天泉如是说。1976年,年仅16岁的刘天泉高中毕业,回到了他的家乡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慕滩村,成为了一名回乡的农村青年。但是高中毕业的刘天泉并不像父辈们那样安于现状,面对每天辛勤地劳作却只够勉强维生的困苦,回乡务农一年多的刘天泉按耐不住了,他果决地离开了家乡慕滩村,只身来到城市里寻找机会。

“虽然我是一个回乡青年,但是我这个人不管干什么,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落下一个很好的脚印。”刘天泉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麦积区一个造纸厂当临时工,工作是看守卷扬机,负责运送麦草。工作中,细心的刘天泉观察到,光滑的麦草总是在运送过程中不断地从传送带上滑落下来,“我是高中生,学过物理啊,所以我就一边干活一边琢磨,最后在我的建议下,厂里把传送带从皮带改成了链条,麦草滑落的问题就克服了,卷扬机的运送效率大大提高。这样一个小革新,就为厂里节省了20多个劳动力。我一个刚刚毕业的小高中生,虽然才十六、七岁,但是厂里对我非常认可。那个时候我的日工资为1.65元,我一个月不休息,上班三十天能挣49.5元的工资。”聊起往事,刘天泉的笑语中带着小小的自豪。

1979年,由于造纸厂经营不善,刘天泉不得不另谋出路。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小陇山林业局车库当打油工,“日工资提升到2元,月工资提到了60元,比造纸厂又多了10.5元钱。”刘天泉笑着说。“打油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油桶有300多斤重,那是个很辛苦的工作。特别是从卡车上往下卸油桶的时候,得在卡车和地面之间搭一块木板,几个人合力控制着油桶慢慢往下滚,费时费力,效率还不高。”于是,刘天泉又琢磨开了。“所以说学知识还是有用啊!结合在学校学到的一些简单的物理常识,我建议厂里在原油库门口挖了个坑停放油车。油车来了,慢慢倒车进坑里,卡车的斗正好和地面持平,只要我一个人就能很轻松地将油桶从卡车上推进油库,一下子又给厂里省了不少劳动力。”刘天泉在小陇山林业局这一干就是八年多。

敢于“吃螃蟹”的个体经营户

在小陇山林业局工作期间,闲不住的刘天泉好上了一样东西--自行车。工作之余,他常帮局里的同事、领导清洗自行车、给零部件上油,如此反复的拆了装,装了又拆,“几年下来,对自行车上的构造记得滚瓜烂熟,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摸索着装上一辆自行车。”后来曾在天水市创造了年售2万辆自行车神话的刘天泉,就此与自行车结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骑的自行车在半路上坏了,其实就是一个自行车脚踏的锁片滑掉了。”刘天泉说,但因为手头没有工具,他只好把自行车推到路边的修车摊上去修理。“不到十分钟就修好了,修车的老师傅收了我2元钱。当时我很辛苦的干一天活才能得到只有2元钱的工资收入,他给我简单修了一下自行车就赚我2元钱!我回家可就睡不着了。”思来想去,刘天泉决定跟修车的老师傅一起修理自行车。

“我就开始跟着老师傅修理自行车,他按我的工作量把赚的钱对半分给我。我用了四个星期天,就赚了80元钱,平均一个星期天就是20元。要知道当时我上班一天才赚2元!”刘天泉的心思活了。当时,改革开放将近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大地,地处相对闭塞的西北内陆地区的天水,也沾染到这股朝气蓬勃的气息,刘天泉相信,“凭自己的手艺和农民吃苦耐劳的本色,一定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1987年,刘天泉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在马跑泉镇开办了天泉车辆修理部,成为了一名勇于“下海”、“吃螃蟹”的个体经营户。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为了这一天,刘天泉已经准备了十年。从他参加工作第一次提出技术革新开始,头脑灵活、爱思考的他就成了单位里的“点子大王”,特别热衷于做一些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小革新。而多年和自行车打交道的经历,亦是他爱钻研的性格使然,让他成了自行车方面的行家。

“那时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人都很有干劲。”刘天泉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他的修车铺就在马跑泉镇的同行中成了出类拔萃的“大户”。“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讲诚信。虽然是小生意,但是我铺子里的零部件物美价廉,活干的又扎实,态度热情,修车技术也是拔尖的,生意自然就好起来了。当时镇子上、村上一些青年看我干的不错,都愿意跟着我干,给我当学徒。我给他们的报酬也很实在,每天2元钱,还管5角钱的一碗面。”渐渐地,这些学徒变成了刘天泉的雇员,而回乡农村青年刘天泉的身份也从个体经营户正式晋级为修车行老板。

初露锋芒的车行老板

1989年,改革开放十周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民营经济已处在萌芽状态,蓄势待发,不甘于现状的刘天泉又有了新的想法。

“其实就那样干下去也很好,一个小铺子,生意红火,不用操太多心就能衣食无忧,但我这个人就是不安分,总想有所变化、有所发展。这时候,又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真正走上了经商的路。”刘天泉回忆说,那年有一位外地来的自行车厂销售经理,带着一批自行车到天水销售,但因为买方欠款,这位销售经理的差旅费用完了,被困在了天水。为了尽快售出手头的货、回厂交款,这位销售经理一番打听,找到了刘天泉的修车铺,请他给组装整车,方便销售。

“当时我们组装一辆自行车要4个小时,才能得到报酬3.5元钱。但是他销售一辆车却要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价30元!当时我就又琢磨开了,我们修车、组装车这么辛苦,费时又费力,赚的还有没人家卖车赚的一半多。”于是,刘天泉带领雇员加班加点,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位销售经理交给他的整车组装工作,不仅如此,刘天泉还与这位销售经理交上了朋友,帮助他在天水顺利地售完了自行车。也许是被刘天泉修车行高质量的服务所折服,也许是被刘天泉个人的诚信、热情所打动,这位销售经理回厂后竟将该品牌自行车在麦积区的代理销售权交给了刘天泉的修车行。

“就这样,我的修车行变成了包括组装、维修、销售自行车在内、一条龙服务的大车行,可以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一次腾飞。”刘天泉用修车行积攒的一点积蓄和从建行贷来的10万元贷款,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在麦积区桥南商场开办了兴盛车行,不到一年时间,便将银行贷款连本带息全部还清。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兴盛车行从1间变成了12间,基于刘天泉良好的信誉,农行又贷给他50万元发展经营,为今天的“永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时起,在天水提起“卖自行车的刘老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稳扎稳打的民营企业家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老百姓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了,对自行车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我们兴盛车行销售自行车,在当时相当火爆。”刘天泉说,“但自行车在百姓的消费中仍算是一个大件,所以我们就在‘货真价实’、‘诚信经营’上下功夫,老百姓的钱都来之不易,让每一位顾客都满意、放心,我们车行的好口碑就传开了。”靠质量打市场,凭信誉求发展,兴盛车行年销售2万辆自行车的神话就是在这段时期创下的。

已经成为自行车行业“领头雁”的刘天泉并没有安享财富和成功的喜悦,在一番市场调研后,“不安分”的他又将目光瞄准了家电市场。1996年,刘天泉斥资260万元买断了麦积区信福商城的部分产权,并将原兴盛车行更名为“北道永盛五交化公司”,实现了他事业上的又一个跨越,当年勇闯商海的个体户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民营企业家了。

新成立的北道永盛五交化公司在体制上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刘天泉将企业效益与职工益挂钩,建立了占地面积306平方米的五交化公司商场和200多平方米的家电商场,经营面从单一的自行车向家电等产品发展,使公司纳入了多元化经营和科学管理的轨道,在天水市的非公经济界站稳了脚跟。

近几年,一些大型的连锁家电卖场陆续进驻天水,这对天水本土的家电经营企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但永盛家电始终坚持“做好品牌、做好质量、做好服务”,坚持第一时间把顾客购买的家电产品送达客户家中,坚持从正规大厂进货,保证产品质量,坚持将售后服务做到尽善尽美。一丝不苟地诚信经营,使永盛公司连续15年被评为工商局重合同守信誉企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在经营上讲诚信,还要在企业管理上下工夫。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压缩成本。只有科学地压缩成本,才能给顾客一个真正实惠的价格。”刘天泉说。当今社会,压缩成本的关键是人力成本,最贵的也是人力成本。“比起1989年我刚当老板的时候,现在的人工涨了足足30倍,以前毛利润的10%就足以支付员工的工资,现在至少要40%甚至更高。再加上税收、房屋水电等支出,纯利润其实并不高。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压缩人力成本。”刘天泉用自己独特的理念,压缩、精简工作岗位,提高员工的基本工资,并将经营权集中下放,给每位员工以最大的经营自主权。员工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个人就能得到多少报酬,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公司的管理制度尽量采用“垂直”,省去中间管理层,让作为老板的刘天泉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公司的整个经营和人事动态。

不仅如此,刘天泉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也不高,手边的笔记本电脑还是女儿大学毕业后“淘汰”给他的,因为刘天泉认为“在这些东西上讲高档很没必要,能用就行。豪华的办公环境,最后还是要分摊在商品的成本里”。“当然我也不是一直都‘小气’,”他笑着说,“精简、压缩、节省是一方面,但有些该花的钱还是要花。比如会计,过去都是手工做帐,会计的人工费很高。我们投资30万元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虽然一次投入很大,但是长远看来还是降低了成本。”

自1989年至今,刘天泉从一个固定资产仅2000元的修车行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资产数千万元、员工160多人的民营企业,2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金近380多万元,安置下岗职工、待业青年160多人,为社会公益事业损款120多万元。“不容易呀!”回首往日,刘天泉感慨道,“改革开放以来,市面上的个体经营户、私营小公司,每年一批一批地起来,又一批一批地衰败,我们能发展壮大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今年6月,在银行收紧信贷,金融环境紧张的情况下,永盛还经历了一次火灾,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这对于我们非公企业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但是我们挺过来了!”谈到此事,刘天泉有些激动,“其实还是企业以前的基础打得扎实,不搞‘花架子’,还是能够承受一些风浪的。我们永盛的经营,别的不敢说,但‘稳定’是有目共睹的。这么多年来在麦积区的非公企业中,排名始终名列前茅。”

多年来,永盛家电先后荣获了“全国光彩之星”、省委省政府“省重点调研单位”、省工商业行政管理局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消协“诚信单位”、省银行业协会“诚信单位”、农行甘肃省分行“AA+级信用企业”、市委市政府 “非公有制经济十佳企业”、市技术监督局 “购物放心商场”、“先进非公有制企业,重点支持保护企业”等荣誉,在消费者和业界都有口皆碑。

“做生意、搞经营,不讲诚信和一成不变都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坚守诚信,随着社会环境和政策动态不断地创新、转变经营方式,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稳定地运转,健康地发展。所以下一步,我们还是要转变经营方式,要更适应市场的要求,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谈到永盛未来的发展,刘天泉踌躇满志地说,一如当年那个头脑灵活、热衷搞技术革新的小伙子。

为民鼓呼的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我觉得,当人大代表必须多为百姓说话,多为他们办些实事。”三年前,时任市五届人大代表的刘天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

2000年底,刘天泉当选为市四届人大代表。当时,全市网吧正处于起步阶段,管理还不规范,一些中小学生整天沉迷其中,极大地影响了学业,学校及家长对此深恶痛绝。针对这一情况,刘天泉写下了“关于整顿全市网吧,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建议,提交于2001年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他的这一建议,可以说是打响了全市网吧整治的第一枪。

2001年夏天,渭河几次发大水,对渭河麦积区城区段北岸年久失修的河堤造成严重威胁,几欲漫堤危及麦积城区北岸几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刘天泉在2002年的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固麦积区渭河北岸河堤的建议”,该建议提出后立即受到市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麦积区政府还把加固渭河北岸河堤列入该区当年的十件大事加以解决。

多年来,作为人大代表,让刘天泉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提案,是在2005年的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他联合麦积区的10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坚持取缔麦积区渭河二号桥收费,实行双向行驶的建议”。该建议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解决,他就联名更多的代表,在2006年和2007年的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上对该问题继续提出相同的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干预下,2008年1月1日,市交警支队终于发出麦积区渭河二号大桥取消收费,实行双向通行的通知。在2008年的人代会上,刘天泉又结合南方一些省市在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报销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就推进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但作为全市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刘天泉从未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就自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过相关建议。对此,刘天泉曾对记者说:“我是人民群众推选的代表,就应该从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出发,为他们的利益鼓与呼。以人大代表的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利益,这不是我的性格。”

有刘天泉这样诚信、正直、勇于变革的“掌舵人”,相信“永盛”将在商海中乘风破浪,驶得更稳、更远!

人物档案:刘天泉,天水永盛五交化有限公司创办人、董事长。天水市人大代表,麦积区政协常委。

人物档案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