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简介】“体制改革激发了新闻出版产业的内在活力,改革效果显著,发展态势良好,市场整体繁荣,产业快速发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为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局服务,同时,通过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步伐。如何进一步深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25

【正文】

“体制改革激发了新闻出版产业的内在活力,改革效果显著,发展态势良好,市场整体繁荣,产业快速发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为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局服务,同时,通过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步伐。如何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柳斌杰:近年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力打造合格市场主体,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成效显著。全国581家图书出版社中,除盲文、少数民族文字和军队等部分出版社保留事业性质外,有528家经营性出版社要转企改制,已完成435家,93家正在进行转企改制,转制率达99%;全国已有1069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或转制为企业法人;全国新华书店已有2900多家转制,转制率为96.5%;全国已组建29家出版集团,49家报业集团,4家期刊集团,24家国有发行集团。包括出版、报业、新媒体、印刷、发行等在内的新闻出版上市企业已达41家,总市值2900多亿元。以上这些集团在图书出版、报刊发行、数字出版等领域都发挥了主媒体、主渠道作用,使我们的图书品种、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报纸发行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电子书出版居世界第二位,印刷总产值居世界第三位。

二是大力培育公共服务主体,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新的提高。49家党报党刊剥离了广告、发行等经营性资产,组建了报业集团公司,实现了宣传经营业务两分开。确保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满足少数民族同胞出版需要。

三是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资本和外资已经全面进入印刷和发行领域。

四是坚持深化新闻出版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带动下,新闻出版系统已经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法规,出台、修订了26件法规规章,同时废止了100多件不再适用的规章和文件,精简下放了60多项审批项目。

记者: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今年年底将告一段落,将有500多家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根据市场规律,未来一定会有一些出版社运营得比较好,而有些出版社很可能出现资不抵债。是否允许出版社破产?经营不好的出版社能否被兼并重组?

柳斌杰:从新闻出版单位改制后的企业来看,凡是改制真正到位的企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活力激发出来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成绩也是突出的。转制后的出版单位有三个积极变化:一是实现资产增值保值。根据统计,大部分改制后的出版单位资产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有的翻了几番。二是经营效果显著。改制以后的单位利润增长速度普遍高于没有改制的单位。过去,这些企业以前的利润率在6%—10%之间,现在多数都在20%左右。三是职工收入增加,涨幅多在30%以上。我认为,改制是体制机制的第一步。对企业来说下一步最重要的是选择发展方向,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制改革,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竞争力。

出版行业和任何产业一样,一旦进入市场,必然存在生存竞争、优胜劣汰。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行经营性出版社评估制度,把出版社分成四个等级,对最后一个等级的出版社予以淘汰。怎么淘汰呢?一是交给大型出版集团公司托管。托管期间再评估这个出版社有无生存价值,没有生存价值的就注销。二是对于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出版社,可以自行申请退出。另外,对于有一定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的出版社,可以通过国家或者社会注入资本,让它从困境中走出来。总之要适应市场,有进有退,有生有死,这才合乎事物发展规律。

记者:目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进行到哪一阶段了?

柳斌杰:报刊改革一直在进行试点,现在进展非常顺利。上半年,我们已经基本制定了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方案,并对全国9000多种非时政类报刊做了摸底、排队、分类,并提出改革的方案,下一步就会执行。目前,全国已有1069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或转制为企业法人。49家报业集团全部完成了“两分开”,以发行、印刷、广告为主组建报业集团公司,大大提升了发行和经营能力。

记者:《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未来对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业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柳斌杰:鼓励非公有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央的政策。目前,发行、印刷方面民营、外资比重很大,数字出版民营也比较活跃,非公有文化工作室策划能力也不断增强,成为图书策划的重要力量。我们鼓励它们同国有出版单位“合作、合营、对接”,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环节,具体有三种做法:

第一是进行资本合作。现在,有相当多的非公有文化工作室加入到像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中来。第二是进行项目合作,非公有文化工作室和国有出版单位共同策划出版重点图书、畅销图书或引进图书。第三是进行国际出版项目合作。如今,非公有文化工作室中有一大批是海归人士创办的,从业人员素质较高,与国外出版界联系紧密,有这方面的优势。政府大力支持他们参与外向型出版物的生产。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