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柳斌杰:出版业格局重构时机已到

柳斌杰:出版业格局重构时机已到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柳斌杰:出版业格局重构时机已到

【简介】◆导报记者 梁士兴 济南报道 25日,在第19届全国书博会“中国出版发展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让出版行业很难独善其身。但出版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规律,对文化产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重构出版新格局,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出版社不转变就是死路一条出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24

【正文】

◆导报记者 梁士兴 济南报道

25日,在第19届全国书博会“中国出版发展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让出版行业很难独善其身。但出版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规律,对文化产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重构出版新格局,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出版社不转变就是死路一条出版业格局大调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之一。4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标志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重构市场新格局的攻坚时期。”柳斌杰表示。

柳斌杰认为,“目前重构出版业新格局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出版业改革实践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几年来已经转企改制的出版、报业、印刷、发行企业运行态势都非常好,其国有资产年均增长40%以上,经营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0%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多数传媒集团基本上都是以图书为主要产品,产品介质比较单一。柳斌杰指出,要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扩张型向科技型转变。这是由新形势下技术进步和市场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出版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以传统出版向现代数字出版转变为例,社会已经进入数字阅读时期,数字阅读在大幅上升,出版社如不转变,就是死路一条。”当前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改变着出版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也改变着整个出版业的发展态势。据柳斌杰介绍,“截至2008年底,我国的数字出版产值已达530亿元,是2007年的两倍还多,已经与传统出版平分秋色。”培育国际知名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另一方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于地方出版集团做大做强非常支持。《意见》提出,“要在3-5年内,培育出六七家资产超过百亿、销售超过百亿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积极支持条件成熟的出版传媒企业,特别是跨地区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柳斌杰认为,“只有重组一批实力强劲的带有战略投资主体性质的大型骨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才能具备与国际上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抗衡的能力。”因此,国家积极鼓励拥有多家出版单位的地区、部门、单位和业务相同、相近出版企业,通过重组、联合、股份化等方式,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整合优势出版资源,以资产为纽带组建新的集团公司,形成新的市场主体和战略投资主体。

“同时还要在三五年内,培育几家大型出版物发行集团公司,建设几家地区性物流中心,推广连锁经营,形成现代化的出版物发行主渠道。”柳斌杰表示。

此外,柳斌杰表示,“在微观体制上要精心设计分类改革。区分出版单位的公益性、经营性两种不同功能和不同性质,以功能定性质,以性质定体制,以体制定机制。所有省市区和大学所属的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社及其他经营性出版单位,今年年底前要全部转制为企业。中央部委所属的148家出版社明年年底前也要全部转制为企业,一部分要实现脱钩、重组。”按照改革进程,到2010年底,重构工作的转企改制将基本完成,出版业新格局的基础确立。

柳斌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