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透视快乐需要给内心“除尘”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柳 斌
【类型】报纸
【篇名】心理透视快乐需要给内心“除尘”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柳 斌
【简介】 孙书杰绘 过去的一年,网络流行语“悲催”成了大家口中的热词,这种带有戏谑味的哀叹,多多少少反映出了一种心理——难得一乐。新的一年,让我们学会及时扫除内心的尘土,采取有效方法来保持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使自己精神振奋、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 春节期间,小国给人的印象是更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15
【正文】
孙书杰绘
过去的一年,网络流行语“悲催”成了大家口中的热词,这种带有戏谑味的哀叹,多多少少反映出了一种心理——难得一乐。新的一年,让我们学会及时扫除内心的尘土,采取有效方法来保持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使自己精神振奋、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
春节期间,小国给人的印象是更加阴郁了。按照家乡习俗,过年免不了要走走亲戚,给长辈拜拜年,可小国除了去舅舅家拜年,就只愿意窝在自己家。以前,他还会和村里同龄的年轻人一起聚聚玩玩,现在人家也纷纷成家有小孩了,小国不再找他们,成天就待在家看电视、睡大觉。亲戚去他家,小国也不怎么出来见人。连他的姐姐和姐夫来了,小国也一副懒得搭理的样子。家人问他到底怎么啦?小国说,没什么,就是感觉特没劲,高兴不起来。他甚至跟父亲说,要不是看着家里有个老奶奶,都不愿意回家过年,宁愿一个人在广东。
小国的姐姐说,小国的性格有点问题,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还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也不好,所以从小就有点自卑,不愿意跟人打交道。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小国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上半年,30出头还单身的他好不容易托人给介绍了个对象,可处了一段时间后女方嫌他有点木讷就和他吹了。下半年,母亲又不幸病逝。这对小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直以来,母亲在他心里都是最亲近的人,他也只有与母亲在一起时才会显得话多一些。原本就有点自卑和自闭的他,因此变得更加不愿意和人说话了。他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次想找他说说话,都是被冷言相拒。姐姐也劝他不要再消沉下去,可他就是不理会。
也许过去的一年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生活得不快乐、不顺心。比如,有的中年人因更年期来临而出现烦躁不安、失眠、乏力、易怒等情绪障碍;有些年轻人因为自己的愿望一时得不到满足而垂头丧气、忧心忡忡等。如果一个人的某些心理活动与正常人相比,出现一些或过于亢奋,或过于低沉的行为反应,我们就称之为不良心理。很难想象,一个有着不良心理的人会得到快乐。
新的一年,我们要学会及时扫除内心的尘埃,采取有效方法来保持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使自己精神振奋、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下面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不良心理,谈一谈其表现和自我调节。
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什么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
自我封闭心理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普遍性。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可能产生自闭心理。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性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二是非沟通性。正常人都有相互沟通交往的需求,而有封闭心态的人,则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他们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被动型,后者属主动型)。有的甚至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三是逃避性。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受波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要改变自我封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要乐于接受自己 自我封闭者往往太过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遇事忐忑不安。其实,他们更应学会“走自己的路”,乐于接受自己。曾有一个长相有缺陷的青年,因害怕别人讥笑而不愿见人,后来他努力发掘自己的优点,如聪明、成绩好等,优点发掘得越多,他就越自信,最后完全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圈子。
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 交往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还能丰富人的情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只有开放自我、表现自我,才能使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不再感到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有利于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沉浸在“自我否定”、“自我封闭”的消极体验中,就会闭目塞听、思维狭窄、阻碍自己去积极行动。故有心理学家将这种自我封闭的心态称为“自我监禁”。
精神转移法 即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如通过练字、作画、唱歌、练琴等以减轻心理压力。有一位嗅恐怖症的女孩子,身上本无异味,但总是心怀疑虑,认为自己身上有口臭、狐臭、汗臭等异味。而且,只要她精神一紧张,自己就能“闻到”臭味,由此害怕见人。但在她学会精神放松或转移注意力后,这些臭味便消失了。
摆脱空虚、压抑心理
空虚心理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百无聊赖。精神空虚是一种社会病,当社会失去精神支柱或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某些人无所适从时,或者个人价值被抹杀时,就极易出现这种不良心理。精神空虚者往往萎靡不振,有的甚至导致心理压抑,进而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和古怪起来。
心理压抑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内指性。当个体与外界现实发生矛盾时,个体不是积极地调整与外界的关系,而是退缩、回避矛盾,退回到个人的主观世界,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宁人息事,以求得心灵上的安静。二是消沉性。人在遇到挫折、矛盾时,就不可避免地使个体体验不愉快的情感。这种感情与日俱增,逐渐使整个心理消沉下去,心理压抑者自我感觉往往是不好的。三是潜意识性。受挫的思想与情感压抑在心头,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潜意识。
要想摆脱空虚,避免心理压抑,可进行如下的自我调节:
对社会存在抱有一种较为现实的认识社会的跨地域性、跨时空性,决定了它存在着许多亚文化。主体文化与亚文化构成了社会形态的多元化、复杂化。换言之,社会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这就要看主流、看社会发展的方向,绝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社会的消极面,从而不求上进、萎靡不振,而应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接受现实,正视现实,改造现实。
多读名人传记以名人的奋斗史作为人生的楷模,正确认识自我,不时反思自我,记录自我的人生轨迹与心理变化轨迹。从中感悟人生的奥秘,了解困惑与抉择的得失、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从而确立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除去无精神追求的心态。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兴趣爱好 实践长才干,实践出成绩。成绩能强化个人价值,满足个人的自尊、自爱、自信的需要,从而为个体行为不断增添新的动力。另外,学习琴棋书画等,也可让自己摆脱空虚。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