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柳斌杰:非时政报刊年内全面体制改革 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率先进行整体转企改制

柳斌杰:非时政报刊年内全面体制改革 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率先进行整体转企改制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柳斌杰:非时政报刊年内全面体制改革 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率先进行整体转企改制

【简介】■余中报道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8日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揭牌仪式上表示,加快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体制改革,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 柳斌杰表示,将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主办的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率先进行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希望为中国同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34

【正文】

■余中报道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8日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揭牌仪式上表示,加快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体制改革,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 柳斌杰表示,将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主办的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率先进行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希望为中国同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和积累经验。

他强调,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继全国经营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之后,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快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体制改革,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刚刚结束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任务,中央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即将下发。

对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未来的发展,柳斌杰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重点,服务行业改革发展;二是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谋求更快更大发展;三是要以强化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强新媒体传播建设;四是要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流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新闻出版报社作为总署一家重要的直属单位,是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召唤下应运而生的。自1988年1月成立以来,报社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目前已发展为一报、两刊、一网站,《中国新闻出版报》成为行业舆论的旗帜,《中国出版》、《农家书屋》等杂志和中国新闻出版网在行业和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大大提升。

据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军介绍,集团公司成立后,将围绕为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服务这一中心,大力打造“三大板块”:即新闻出版领域报纸、期刊、网站等信息服务板块;新闻出版产业数字平台服务板块;面向文化产业的多元化服务板块。集团公司将通过资源整合、重组、股份制等各种方式,着力打造核心企业,重塑市场主体,构建和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国内新闻出版传媒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从单一的信息提供者发展成为新闻出版业第一综合服务商。

去年,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全部按期完成,之后全国启动了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改革。柳斌杰对媒体记者表示,非时政类报刊是我国新闻宣传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其改革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涉及单位多,工作难度大。

据柳斌杰介绍,目前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大约有6000多家,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所办的都市报、晚报;所有企业法人办的报刊,例如出版集团办报、报业集团办报等;还有诸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办的行业报刊。今年首先要对这三类报刊进行转制,目前已经改制了1300多家,其余还涉及5000多家。柳斌杰认为目前报刊市场散、乱、小,原来事业体制下有一个很需要改造的地方是,很多报刊资本不实,大家办报办得很辛苦。据调查,目前60%-70%报刊都是亏损的。这次改制后,首先要对报刊资本进行核实,这样今后报刊办报实力会得到很大的改观。针对有记者问到非时政报刊改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柳斌杰表示,首先是思想观念,由于很多报纸都是“机关办报”,很多人还不习惯市场化模式。第二是身份转换,按道理企业体制更有利于人们的发展,但是大家已经习惯事业身份,感觉这个更可靠一点,这次出版集团改制就碰到这个问题。但柳斌杰同时也表示,改制不会导致报刊大幅减少,也不存在“下岗”说。改制后,报刊主办单位要大批减少,但报刊不会减少太多,今后发展方向会将小的报刊整合到集团中去。报刊改制后员工都会从事业编变成企业编,但老职工收入不会低于原来事业单位,不想继续工作的,可按事业单位办理退休,如果想继续干,可进入企业。对于企业我们做了保障,如果企业效益好,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碰到企业效益不好,我们要求企业转制时预留资金,保证转制企业原有老职工始终保持不低于事业单位的收入。柳斌杰认为,文化体制改革不同于其他体制改革,现在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时候,人手比较紧张,不存在人员“下岗”一说,只是重组后精干主体,把人员分流到不同岗位。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