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加强对创作生产引导 提高有效产品供给能力 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参加分组讨论
【类型】报纸
【篇名】柳斌杰:加强对创作生产引导 提高有效产品供给能力 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参加分组讨论
【简介】 1月11日下午,参加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的代表进行分组讨论。本报见习记者 韩东 摄 本报讯 (记者冯文礼)1月11日下午,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举行分组讨论会,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参加了第一小组的讨论。讨论中,他与代表们一起就如何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新闻出版业在“十二五”期间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18
【正文】
本报讯 (记者冯文礼)1月11日下午,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举行分组讨论会,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参加了第一小组的讨论。讨论中,他与代表们一起就如何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新闻出版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跨越,在2011年开局之年实现新发展,展开广泛探讨。他特别对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柳斌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出版创作生产的引导,提高有效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柳斌杰说,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是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产品的品种数量日益丰富,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在数量上、质量上,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特别是青少年是最大的消费群体,目前我们面向广大青少年的新闻出版产品,针对性、适应性还不是很强,还不能完全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求。
柳斌杰指出,今后要切实加强对新闻出版创作生产的引导,提高有效产品供给能力。不仅要充分尊重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而且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新闻出版工作优势,以导向正确、优质多样的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要着力在内容生产上加大创新力度,壮大原创主体,提高出版物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精神、深受市场欢迎、可传之久远的原创精品力作,组织策划出版更多“三贴近”的优秀产品。
柳斌杰强调,今后五年,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高的重要时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希望新闻出版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
李东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解决报刊小、散、滥问题
本报讯 (记者晋雅芬)1月11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李东东参加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分组讨论,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推进情况。在谈到如何加快推进报刊改革工作时,李东东强调,必须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将报刊业深化改革和报刊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解决制约报刊业发展的小、散、滥问题。
李东东表示,关于推进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地方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关文件即将下发。按照中央部署,除党报党刊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的部署进行改革外,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一律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或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但从目前情况看,全国仅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因此,下一步的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李东东坦言,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单体实力弱、竞争力不强,是中国报刊业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要解决制约报刊业发展的小、散、滥问题,改变报刊多而不强、大而不好的局面,加快改革步伐,就必须按照做强做优一批、整合重组一批、退出停办一批的“三个一批”原则,将报刊业深化改革和报刊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化报刊区域布局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企业结构,推动报刊资源向优势群体聚合,建设报刊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我国报刊业战略投资者。此外,作为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必须进一步推动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创新、扩展党报党刊发行模式和有效渠道。
邬书林:谋求新闻出版业 “十二五”时期的更大发展
1月11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邬书林在参加分组讨论时指出,斌杰同志的报告体现了中央的精神,总结了出版业“十一五”的经验,展望了“十二五”发展目标,特别是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全力推动“八个方面创新”,对新闻出版业在“十二五”期间开好局、起好步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邬书林指出,大家在讨论中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很重要,对于科学编制新闻出版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启发意义。比如,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业如何加快资源整合重组,如何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如何加快数字出版发展步伐,如何加快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业发展,如何加快实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如何健全完善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新闻出版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谋求“十二五”时期的更大发展。要认真抓好精品出版物的出版,切实增强内容创新能力;要继续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产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扶持力度,加快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要大力培育新兴出版业态,不断提高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能力。
邬书林强调,建设新闻出版强国、实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新闻出版产业的本质要求。作为内容产业,新闻出版业只有加快创新步伐才能有更大发展,才能在不断的技术进步中立于不败之地。
阎晓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满足公众文化需求
本报讯 (记者赖名芳 姚贞)1月11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参加了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第六组、第七组分组讨论。阎晓宏在讨论中表示,柳斌杰署长的报告准确概括了“十一五”新闻出版业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态势,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全力推动八个方面创新,体现了中央的精神,准确反映了当前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现状,对“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意义。
阎晓宏认为,新闻出版业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需要高品质文化生活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和持续增长的空间。这需要文化产业内容的不断创新,以提供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阎晓宏强调,无论技术怎么发展,内容始终是出版产业的核心,内容为王是新闻出版产业不可改变的规律。出版单位完成转企后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对出版内容的打造,只有拥有大量的优质出版资源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阎晓宏表示,“十二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以农家书屋工程为例,中央财政已经下拨资金30多亿,地方配套资金30多个亿,中央正在研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更好的促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阎晓宏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版权工作要努力提升版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水平,不断推动创新成果的创造、使用与传播,充分发挥版权工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作用。
在谈到2011年版权工作时,阎晓宏强调,各级版权部门要按照柳斌杰署长版权工作报告要求,将做好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和软件正版化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继续大力推进版权工作六大体系建设,推动《著作权法》的修订完善,推动作品版权登记、质押和评估工作,促进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
孙寿山:农家书屋要建好管好用好
本报讯 (记者王玉娟)1月11日下午,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会上,针对会上有人提出目前有些农家书屋中存在阅读率低的现象,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孙寿山表示,要把农家书屋建好,管好、用好,让它切切实实发挥惠民作用。对于个别农家书屋存在阅读率低的现象,各地新闻出版局会加强督察并促其整改。
孙寿山表示,推动农家书屋建设,以下几个环节缺一不可。首先,要先把书屋建起来,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农家书屋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目前我国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38万家,惠及几亿群众。“十二五”期间,我们还要继续加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推动书屋信息化建设,完成全年新建农家书屋20万家的任务。其次,要把农家书屋管理好,让书屋实现有效运转。农家书屋只建设不管理不行,不能让惠民工程变成“样子工程”。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真正让书屋发挥实效。比如农家书屋管理员问题,可以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让他们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也可以和地方残联合作,让有能力的残疾人管理书屋。再次,要让农家书屋真正发挥实效。农家书屋的图书必须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要起到引导农民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为让农家书屋配好书,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让各地农家书屋从书目上选书。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农家书屋互换图书,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