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柳斌杰携10位领军人物做客央视《首席夜话》,畅谈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 新闻出版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柳斌杰携10位领军人物做客央视《首席夜话》,畅谈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 新闻出版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柳斌杰携10位领军人物做客央视《首席夜话》,畅谈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 新闻出版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作者】 王玉梅

【简介】     11月8日,柳斌杰携10位行业领军人物一同做客央视《首席夜话》。本报记者韩东 摄   11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做客中央电视台《首席夜话》,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龚曙光等10位行业领军人物一起,畅谈行业改革发展。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18

【正文】

 

 

11月8日,柳斌杰携10位行业领军人物一同做客央视《首席夜话》。本报记者韩东 摄

  11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做客中央电视台《首席夜话》,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龚曙光等10位行业领军人物一起,畅谈行业改革发展。

  “新闻出版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民生的行业,每一个家庭都离不开新闻出版产品。”节目一开始,柳斌杰这样介绍新闻出版业。他说,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业当前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谈转企改制:

  改革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出版改革是分三步完成的,即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路线图清楚了,难点却需要一个个攻克。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朋义说,集团旗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单位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人的问题”。很多职工担心转换身份后利益得不到保障,而走过两年的改革历程后,大家放心了。“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变化”——通过加入国家社保和设立企业年金,没有一个员工因为转企改制下岗或降低收入。而企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李朋义说,职工的利益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来,集团目前正在全面推进股改上市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总经理张梦欣说,她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改革促进出版企业生产力的提高”。过去,员工们习惯了“旱涝保收”,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心劲儿明显不足。组建集团后,经过前所未有的资源整合,确定了专业化定位,精细化操作能力大大加强。2010年,人事人才类图书销售额同比增长50%,集团出版新书和净资产分别同比增加12%和18%。

  总结转企改制成绩,柳斌杰说,新闻出版总署对27家出版集团进行分析发现,从2004年到现在,这些出版单位的国有资产大多翻了三番,资产增值、保值、利润增长每年在30%左右,销售额也有20%左右的增长。总体来说,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出版单位的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

  柳斌杰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改革的政策给予了进一步的明确。会后,传媒板块连续涨停,说明社会信任,股民支持,市场前景看好。

  谈做优做强:

  抓住机遇都会成为航母

  转企改制后,中央对新闻出版业提出新的要求:打造几个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出版传媒集团。柳斌杰说,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打造中国出版传媒战略投资者的计划,要首先推出一些名牌企业。从中央层面来说,组建了三大集团公司,地方上也涌现出一批实力很强的出版传媒集团。同时,要保留一些专业性的出版集团,最终形成以大型航母为主、中小型出版单位并举的格局。

  什么样的出版企业可以称为航母?对此,各大集团老总有自己的理解。谭跃认为,是不是航母要看3个指标:资源掌控能力、文化影响力和资本实力。“集团一定会把规模做好,但是比这个更要下工夫的,是把文化产品真正做出市场影响力”。他预计,集团用一两年时间可以进入国际出版第三方阵,即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对于打造航母,龚曙光有4个想法:上市、合作、跨界和创新做大品牌。中南传媒去年上市融资近5000亿元,此后与华为、日本角川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正由中部地区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曾少雄认为,出版传媒企业应该做持续的战略投资者。在做大做强方面,中文天地做了4件事:创新观念和制度、规范经营管理、打造持续获利能力和履行文化职责。

  最早实现资本、销售“双百亿”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目前正在冲刺上市。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斌说,目前三大募集资金的投向都与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高度吻合。未来几年,集团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现代出版的一个基地,成为现代书业“第一网”(指发行渠道),成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抓住目前的好态势,这些出版单位都会成为航母,我们有信心。”柳斌杰说,六中全会提出,文化产业未来要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新闻出版产业要从现在的1.3万亿元达到2015年的3万亿元,发展空间还很大。同时,文化企业无论多么有钱,都要坚持在做大主体、做强主业方面下工夫。

  谈“走出去”:

  多种方式传播中华文化

  “从引进和输出的角度来讲,您觉得什么比例是合适的?”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柳斌杰说,中国图书每年出口750多万册,而引进的数量是360多万册,但在版权方面还有差距,输出和引进比为1:2.9。这反映出一个信息:我们的总量很大,但是在世界上有分量、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不多,所以从学术上、文化上、图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来讲,都需要继续“开足马力”,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下转02版)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