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舆论监督维权热线在本报开通 李东东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和柳斌杰署长寄语:要成为行业净化器警报器
【类型】报纸
【篇名】全国首个舆论监督维权热线在本报开通 李东东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和柳斌杰署长寄语:要成为行业净化器警报器
【简介】 11月5日,李东东和夏林为“舆论监督维权热线87622000”揭牌。高国全 摄 本报讯 (记者孙京平)11月5日上午10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和新华社副总编辑夏林在40多家媒体记者的注视下,共同揭开“舆论监督维权热线87622000”的红色面纱。这不仅标志着全国首个面向全社会,为行业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18
【正文】
本报讯 (记者孙京平)11月5日上午10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和新华社副总编辑夏林在40多家媒体记者的注视下,共同揭开“舆论监督维权热线87622000”的红色面纱。这不仅标志着全国首个面向全社会,为行业服务的监督维权热线正式开通,也是新闻出版报社献给第十一个记者节的一份礼物。
近年来,新闻媒体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公众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但是,在开展舆论监督过程中,也出现了两种完全相悖的现象。一是社会舆论监督环境不理想,致使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得不到纠正;二是个别媒体或记者滥用采访权,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尊严和社会公信力。“舆论监督维权热线87622000”开通后,将面向全社会征集侵犯新闻舆论监督正当权利以及新闻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新闻线索,调查核实,对典型事件进行公开报道。
李东东代表新闻出版总署、代表柳斌杰署长,对热线的开通表示祝贺。李东东强调,传媒业要充分认识“舆论监督维权热线”开通的意义。这个平台的搭建可以通过凝聚行业力量、集合行业共同需求,找到更多发展契机,有效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要正确看待行业监督,要把这种监督看成传媒行业的净化器、警报器,为传媒行业服务,随时帮助传媒扫除自身垃圾,营造和维护正常开展舆论监督的健康氛围。要积极支持并参与中国传媒行业监督仲裁机构的创建工作,呼吁并邀请社会公益组织的加入,为规范行业行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多作贡献。传媒行业的每一位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化职业道德修养,牢记反面案例的教训,坚决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做新时期有益于人民的新闻工作者。
李东东希望《中国新闻出版报》能够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积极发挥监督热线的作用,办好热线,办出社会影响力,办成行业信任、社会认可、具有权威性的监督平台,营造健康向上的新闻舆论监督环境,不断提升整个传媒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新华社副总编辑夏林、中国记协国内部副主任孙兆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分别代表新闻媒体、媒体协会和专家学者,对“舆论监督维权热线”的开通表示祝贺。新闻出版报社社长姜军在致辞中说,《中国新闻出版报》作为国内传媒业唯一一家行业媒体,在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批评行业不良行为,维护新闻舆论监督权利,捍卫媒体尊严、净化新闻舆论监督氛围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成为传媒业的宣传先锋、职业精神的倡导者和执行者。热线中心的成立就是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使命。热线中心作为独立运作机构,将本着“公正、准确、真实”的原则,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监督维权活动,推动社会和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经济日报》副总编辑丁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王宴青、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梁晓涛、《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毛浩、《21世纪经济报道》总编辑刘洲伟等新闻单位领导以及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曹恒武、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等出席开通仪式。
热线开通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出版报社代总编辑马国仓主持。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40余家中央、地方及行业媒体的记者现场见证了“舆论监督维权热线”的开通。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