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可以这样拍 ——另一个视角看电影《黄海怀》
【类型】报纸
【篇名】或许可以这样拍 ——另一个视角看电影《黄海怀》
【作者】 雷剑
【简介】近来萍乡文化界最热的一个点是电影《黄海怀》,将萍乡文化史上最闪光的一个人物搬上银幕,各方好评不少。但如果从报端细看萍乡老百姓的观影感受,大多只是影片中的人物、场面、情节取自身边,看来备感亲切之类,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细节竟是,片中某人点名时那句萍乡普通话“黄海怀”。这就仿佛有点明珠暗投的意思了。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9
【正文】
近来萍乡文化界最热的一个点是电影《黄海怀》,将萍乡文化史上最闪光的一个人物搬上银幕,各方好评不少。但如果从报端细看萍乡老百姓的观影感受,大多只是影片中的人物、场面、情节取自身边,看来备感亲切之类,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细节竟是,片中某人点名时那句萍乡普通话“黄海怀”。这就仿佛有点明珠暗投的意思了。
然而还不能把这仅仅当做笑谈,设想一下,当《黄海怀》走出萍乡,进入国内电影市场,甚至走向世界,恐怕上述备感亲切之类的评语都很难听到了吧?
其实,如果把《黄海怀》当做一部音乐电影来看待,别人是不会这样拍的。美国人拍《音乐之声》,故事情节虽然有二战背景,还有主人与音乐教师的爱情情节,但传世的是《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一首首经典歌曲;意大利人拍《海上钢琴师》,弃婴“1900”终生没有离开过弗吉尼亚号邮轮的故事,奇特但算不上传奇,他无师自通成为钢琴师、赢得爵士乐大师的挑战、炫技般的演奏却成为传奇;美国人拍《莫扎特传》,描述大师传奇的一生,从头到尾穿插了莫扎特及其他作曲家的近50部音乐作品,在这些著名的音乐电影中,音乐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主角。
电影《黄海怀》对外宣传的定位是励志电影,看来制作者也是明白人,但这又带来了另一个疑问:黄海怀到底应该拍成励志电影还是音乐电影?黄海怀生在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他的人生奋斗故事只能算是那个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类似的故事和人物还有很多。黄海怀一生中真正的闪光点是《赛马》、《江河水》,是神奇的民族乐器二胡,是传承数千年的民族音乐。由此观之,尽管我们习惯于拍电影讲意义、谈作用、论价值,但黄海怀实在是应该拍成一部音乐电影。
黄海怀或许可以这样拍:把全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和二胡演奏家请来,对《赛马》、《江河水》进行“深加工”,或根据黄海怀的故事全新创作音乐,把中国最顶尖的民族音乐创作和二胡演奏,浓缩到一部电影中,以二胡为主的民族音乐贯穿始终,让黄海怀这个名字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聚焦点,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代名词。有了这样一个高端设计,人物性格的线条可以粗一些,故事情节无需抠得那么细,写一篇浪漫主义的美文,而不是作平板的叙事,至于萍乡塑料普通话之类的噱头,要不要都无伤大雅了。如此,黄海怀就不仅是萍乡的,更是世界的了。
只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探讨,不涉及有关立场,也没有做社会影响、商业运作、市场反响之类的分析,如觉唐突,权当马后一炮。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