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小村庄到富裕“国际村”
【类型】报纸
【篇名】从贫困小村庄到富裕“国际村”
【作者】 郑国清凯丰
【简介】在美丽的青岛市东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小村庄 ──刘家下河村。它不仅因为依山傍水、地处万亩桃花林 的中心,更为人注目的是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 当家人刘维俊的带领下,他们创造了一所“国际村”。短短 8年时间内,引进外资企业14家,发展内资企业14家、个 私企业近40家。$$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35
【正文】
在美丽的青岛市东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小村庄 ──刘家下河村。它不仅因为依山傍水、地处万亩桃花林 的中心,更为人注目的是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 当家人刘维俊的带领下,他们创造了一所“国际村”。短短 8年时间内,引进外资企业14家,发展内资企业14家、个 私企业近40家。$$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则令人深思的创业故事。解读 刘维俊及“国际村”的发展史,将会给许多人以更多启迪。$$ 抓住历史机遇$$ 刘维俊有一个无法改变的习惯,凡事都要仔细琢磨反复 权衡,因为他知道除了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每一项决策还 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1978年的“包产到户风波”,到80 年代的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再到90年代的“广引外资租赁经 营”模式,刘维俊的“习惯”使刘家下河村的发展,很自然地融 入中国经济的发展潮流,因为他号准了时代的脉搏。$$ 1951年,刘维俊出生在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 庭。祖父辈的成天忙碌,换来的仍是充满艰辛的生活。“富裕” 成了这位农家子弟心中的向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如春雷响彻神州大 地。刘维俊用两个昼夜的时间仔细研读了全会文件,反复 思考的结论是:中央要让全国人民富起来──久植于头脑 中“富”的种子迅速萌发了。作为村书记,刘维俊的第一反 应是如何让全村人富起来。刘家下河人均占有耕地不足四 分,地源不足的客观事实,使他意识到单靠农业无法让全 村人共同富裕。$$ 刘维俊苦思冥想的结果是,在全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 制,组织剩余劳动力搞副业,走农副并举的兴村之路。决定作 出的那一刻,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开辟一条新的道 路,他同样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基层首批“无工不富”思想的 探路人。$$ 命运垂青有头脑的勤奋者,机遇来临时,他们需要的不 只是胆识,更需具有相当的勇气。$$ 创新才能进步$$ 刘维俊推行包产到户政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干 部们尤其是老党员说什么也不同意。在他们的意识里,分田 就是回到了资本主义。刘维俊在村里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的 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为了缓和矛盾,保证改革实验的顺利 进行,用事实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刘维俊提出了一个折 中方案──全村分为三组,他带领前两组实行包产到户,老 干部带领第三组维持原状。谈及这段经历,刘维俊笑侃为“中 庸式创新”。$$ 实验的一年时间内,“创新组”的粮食大面积丰收,并开 起了商店,买进了拖拉机,日子家家过得红红火火,而“老干 组”里的农户仍徘徊在温饱线上。事实胜于雄辩,第二年,“老 干组”并入“创新组”。$$ 改革就会触及一部份人的利益,刘维俊进行的虽然是中 庸式变革,仍遭到许多人的非议,各种有形无形的绳索渐渐 束缚了他的手脚,他的各种设想都因阻力重重而不得不放 弃。无奈之下,刘维俊决定辞职。干起了个体户的行当,这一 干就是6年。这期间,他以农家子弟特有的淳朴和诚实,广交 各界朋友,在完成自身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为后来实施的工 业兴村战略奠定了基础。$$ 6年沉默,刘维俊思考了许多,实践了许多,也成熟了许 多。1998年,当村领导班子因集体经济犯罪,有7人被开除党 籍并判刑,村里管理陷入瘫痪状态时,刘维俊临危授命,再次 出任刘家下河村书记。$$ 路子决定票子$$ 刘维俊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村集体财产被消耗殆尽,负 债额高达50多万元;更为棘手的是,村子里人心涣散,集体已 基本没有凝聚力。但刘维俊面对的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 遇,村里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只要规划村里的发展蓝图,他 就可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不用考虑重复建设之类的问题。$$ 刘维俊深知群众基础是创业的前提。上任伊始,刘维俊 便以他对全村人特有的了解,物色了几个人品好又有能力的 年轻人组成村委会,并逐家走访,征询村民对村委工作的意 见和建议,将其中合理的建议写进村规民约。刘维俊的真诚 付出,终于换来全村人的信任和拥护。$$ 安顿了村支两委,刘维俊在深思熟虑后提出“刘家下河 不搞集体经济,只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战略。90年代 初,产权的概念还只是在经济界 的小圈子刚刚传开,全国仍沉浸 在承包制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喜 悦中,他的表态立即在村里引起 轩然大波。这一次他相信了自己 的直觉,村民的信任帮他坚持到 胜利。时下,许多昔日红火的村办 集体企业纷纷萎缩乃至销声匿 迹,而刘家下河村的近40家民营 企业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事实 教育了人们,他们不得不佩服刘 维俊的远见卓识。$$ 解决了内资企业的发展,刘维俊又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 场,引进外资企业,强壮自己筋骨。针对刘家下河村土地较少 的客观现实,刘维俊作出了“集中建设厂房,走租赁经营引外 资”的招商之路。$$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给进驻企业提供一流的水电路等硬 件配套等设施;以宾至如归的优质服务,让外企老板享受到 在本国工作生活的舒适。真情引进八方客,实施“筑巢引凤” 策略以来,先后有德国、韩国、日本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 区的13家外企进驻,刘家下河村也成为地道的“国际村”。$$ 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刘家下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 化,到目前为止,村内共引进外资企业13家,内资企业14 家,个体私营企业40多家;到去年底,全村拥有固定资产 600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1亿,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 元。刘家下河村连续3年被评为区外经工作先进单位、经济 强村,去年还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红旗党支部。$$ 成绩面前,刘维俊谈得最多的还是刘家下河村的“二次 创业”──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亿,实现利税2000万 元,村纯收入400万元,人均收入实现6000元。从贫穷的小 村庄到富裕的“国际村”,刘维俊走出了一条令人叹服的创业 之路。当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家下河 村将成为真正的“国际村”。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