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推进产城融合创新投入机制

推进产城融合创新投入机制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推进产城融合创新投入机制

【作者】 钱凯丰张铭

【简介】以产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产业化,在考察中,长兴、苏州、天津等城市“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给我们深刻的启迪。而如何破解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这些城市的做法和经验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是 城市建设管理的大势所趋 城市与产业是区域发展的“两大引擎”,产业化与城市化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0

【正文】

以产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产业化,在考察中,长兴、苏州、天津等城市“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给我们深刻的启迪。而如何破解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这些城市的做法和经验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是

城市建设管理的大势所趋

城市与产业是区域发展的“两大引擎”,产业化与城市化是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同一历史过程。加快推进城市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以产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产业化,实现“两化互动、产城融合”,事关区域发展的重大课题。同一个“产城融合”的命题,长兴、苏州、天津等三座城市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长兴县委书记章根明介绍,长兴县的产业通过“四次围剿”已转型升级到新阶段,发展总部经济是顺势而为,既是顺产业升级的势,更是顺城市化发展的势。南太湖总部经济园就是长兴县坚持城市转型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双转型”战略的一个缩影。南太湖总部经济园位于长兴开发区核心区域,主要功能为商贸办公、企业办公,园区内已有新紫金大酒店、农村合作银行总部等3幢楼宇投入使用,还有世贸大厦、利时广场等21只总部楼宇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到2014年前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升值,以城市建设助推产业升级,长兴县走出了一条产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已运行的3栋大楼,平均每栋税收在5000万元左右,按这个标准推算,24栋大楼就意味着将是全年县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行走在苏州工业园,我们却找不到一家具有明显特征的工厂,看到的是林立的高档社区、地标建筑、湿地公园和娱乐休闲场所,让人仿佛忘却了这里是产业区。“我们有意淡化工业园区概念。”工作人员如是介绍。在建设之初,园区就把“产城融合”作为园区建设的定位,将产业新城、生活新城和科教新城同步建设、同步推进。产城融合让苏州工业园区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大增。目前,园区已经集聚了23所高校,在校学生规模超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近2万人,已有6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占到苏州市的58%。人才的集聚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已基本形成创意设计、数字动漫、印刷复制、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体系,上半年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约570家,营业收入约260亿元,占园区GDP的5.5%。

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天津滨海新区下辖产业区之一,以石化、冶金和海洋装备等大型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对城市化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海洋高新区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城市扩容提质打造人才高地促进产业发展,制定了打造“创智核心区”、“体育文化区”及“宜居休闲区”的目标定位,走产城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创智核心区以企业总部、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一体的核心区域;体育文化区以举办全运会为契机,全力建设滨海新区文体中心,全面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升级;宜居休闲区则依托主题乐园和众多生活性专业市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

拓宽融资渠道是城市建设管理的推动力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政府性融资平台日趋规范,资金筹措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的瓶颈制约。考察发现,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河西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都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融资模式。

天津滨海新区:“多渠道模式”。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战略布局,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无法复制的政治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其优势转化为建设资金来源上表现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资金来源的多渠道。新区除了中央财政建设补助外,积极盘活存量,新区利用老港区的搬迁、改造和提升,取得土地置换资金也是重要的融资途径。

苏州工业园区:“双主体模式”,政府组织推动+主力银行金融支持。即把园区管委会的组织推动优势与金融机构长期融资优势结合起来,互相协调配合推动园区开发建设。管委会选择了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园区的主力银行,从2003年就开始确定了战略合作关系,当年就发行了苏州市首个企业债(园区地产10亿元),给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双方又开展深度合作,加强金融创新,建立总额为600亿元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母基金(国创母基金),建立“城市发展基金”,以“基金+公司”为运营结构,通过扩大对优质土地和物业资源的持有进行土地一二级开发、城市经营性资产运营、产业投资以及PE投资等业务,用市场化运营手段进行可持续性“造血性”融资,有效缓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

南京河西新区:“政府主导模式”,以河西国资集团为主要融资平台。2002年启动河西新区开发建设时,就同步组建了河西国资集团,赋予了集规划、融资、建设、运营、管理“五位一体”城市建设职能,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按照“取之于河西,用之于河西”的原则,新区范围内的土地出让收益(扣除上级计提)全部注入河西国资集团,用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域内道路、桥梁、地名冠名权的市场化运作,所得收入由河西国资集团直接收取,专户专账管理,用于新城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河西国资集团投资建设的停车设施、各类管线等公建设施和学校、医院等房建项目,产权均归河西国资集团所有,采取出租、出售等市场化运作形式筹集资金,形成河西国资集团良性的资产注入机制。在河西国资集团主导下,有效激发社会资金参与河西开发建设的热情,10年来河西国资集团直接投资累计完成约40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400多亿元。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