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图书出版发行要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

图书出版发行要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图书出版发行要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

【作者】 柳斌杰

【简介】这次会议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 示,经过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共同研 究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主要任务是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 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和中 央文件精神,总结交流新闻出版工作服务 “三农”的经验,表彰服务“三农”的先进单 位,认真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18

【正文】

这次会议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 示,经过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共同研 究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主要任务是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 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和中 央文件精神,总结交流新闻出版工作服务 “三农”的经验,表彰服务“三农”的先进单 位,认真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 势下,新闻出版战线如何服务大局,进一 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政策 和措施,更好地为广大农民增收提供智力 支持和信息服务。$$ 第一,面向“三农”就是自觉服务全 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这是一个大局意识 和政治方向问题。我们国家是在农业社会 的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工人阶级队 伍一开始很小,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是农 村、农民。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党始 终要把农村、农民放在重要的地位。革命 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建立农村革命 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的革 命道路。这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次创 新,实践证明,这符合中国的国情。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是以建立、巩固工农联盟 为政治基础,以首先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为基本前提,把引导五亿农民走向社 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作为我们党在过渡时 期的基本工作。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 同志首先就把目光集中到农村,整个的改 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从农村生产关系的 变革入手,解放农村生产力。这就是说,国 情决定了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把“三农” 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一点简单地说一说 都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含义。改革开放以来 的26年,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 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先后下发的解决 “三农”问题的六个1号文件,在世界上都 是很有影响的,从农村联产承包再到土地 制度的改革,一直到近几年的农业产业 化,一步一步地引领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今年1月中办发出的《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 进一步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的时期, 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 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决定抓住了我们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问题。八 亿农民不增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 不能全面提高;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 业不发展,我们的发展就不协调,广大 的农村不改变面貌,我们的小康建设也 是不全面的,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这 也是党中央用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的科 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次创新, 是党中央心系农民、求真务实的优良作 风的生动体现。我们怎么样来领会1号 文件的精神?首先我们领会这个精神, 就要把实质抓住,要结合自己行业的实 际和特点,找准结合点,真心实意地为 “三农”服务。对我们新闻出版业来说, 服务“三农”也是我们工作布局的一个 重点。为什么呢?服务“三农”体现了 我们新闻出版业贯彻“三个代表”的要 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大多数人的 根本利益。如果你对农村不关注、对农 民不关心,能说你是贯彻落实“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吗?所以服务“三农”也是我 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 具体体现。服务“三农”是我们参与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结合点。目前,我们新 闻出版业正在制定服务小康建设的规划, 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焦点都在农村,所 以我们新闻出版业也要急农民之所急,把 帮助农民提高增收致富能力,提高就业的 技能,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业发展作为 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服务“三农”是我们坚持“三贴近” 原则的一个实际行动。“三贴近”是我 们长期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坚持“三 贴近”首先要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 业,因为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来讲,农业就是最大的实际,农民就是最 多的群众,农村就是最现实的生活。去年 我们认真学习了“三贴近”,今年我们要贯 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服务“三农”也是我们占领农村文 化阵地的一个重要举措。农村文化阵地 也不是空白的,也存在谁去占领的问题。 文化战线历来是各种思想互相竞争的前 沿,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来看,封建迷信 活动,非法宗教活动,不健康的文化活 动也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 落后的文化在蔓延,腐朽文化在复活,一 些别有用心者、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农村文 化生活贫乏的机会,大肆传播有害文化、 迷信思想,同我们争夺农村的思想文化阵 地,有些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如果我们不 关注或者是放松了农村文化工作,或者是 削弱了农村文化工作,那么其他势力就会 趁虚而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这 也是我们利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 化阵地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作为文化战 线的一个行业,有这种责任。$$ 从新闻出版本身来讲,农村也是我 们的潜在市场,是大有作为的一个地方。 现在虽然农村的出版物消费能力还比较 低,但是巨大的潜在市场有待于我们去 开发。在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 无非是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面向我 们的农村,一个是面向国际市场。在我 们实力不强,占领国际市场还不那么容 易的时候,最好做的就是开发我们自己 的农村市场。没有语言障碍,没有政策 方面的障碍,没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障碍, 只要下功夫,就能见成效。所以,从我 们行业本身讲也是一个开拓新市场的主 要方向。这几年一些出版发行单位的实 践也证明,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是大有可 为。总而言之,服务“三农”既是贯彻 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指示,也是我 们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和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 精神,结合我们出版业的实际,切实做 好服务“三农”的出版发行工作。这个 事情做好了,既利国利民,也利于我们 行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能够全面繁荣 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 第二,要正确判断农村读物出版发 行的形势。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农村新 闻出版的形势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报道出 现,既有正面的东西,也有负面的东西, 社会各界也都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不断 地向我们提出建议。所以,我们要正确 判断新闻出版业服务“三农”的形势问 题。因为有时候一些片面的议论会干扰 我们的决心和工作,例如报刊乱摊派给 农民带来了负担,但决不是农村的报刊 越少越好,有用的还需要。农村图书品 种单一、数量偏少,发行渠道不通,不 断有农民提出买书难的问题,但也有好 书卖不出去的问题。比方说农村的几大 难:上学难、读书难、看病难。读书难 里面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学生读书有 困难,农民子女上学有困难;再一个就 是农民需要的书到不了农民的手里。面 对这样的情况,业内人士要冷静地判断 形势,全面看待这些问题,是什么问题, 解决什么问题,千万不可偏向一个方面。 从总体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 村出版发行工作,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 支持农村发展图书事业。这些政策大家 都非常清楚,包括县以下新华书店税收 的政策,面向农村的科技读物税收先征 后返的政策等等,目的都是要支持“三 农”读物的出版发行。这些政策对促进 农村读物出版发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闻出版发行单位也是按照党和国家的 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村读物的供应品 种、数量,组织开展有利于繁荣农村市 场的活动,比如说我们这几年形成品牌 的农村读物大联展,千乡万村书库的建 设,图书三下乡活动,已经深受农民的 欢迎。所以农村的书报刊音像制品的供 应,比过去大有改观。去年总署领导到 县里调查,下面的确发展得很快,像华 北、西北这样比较偏僻的农村,不管是 报刊、图书还是音像市场也都有所发展, 供应上比过去有所好转。但也确实存在 一些问题。主要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三农”的感情,没有 树立起带着感情服务“三农”的意识。 是推动一下,就做一下,在很多工作环 节上重视的不够,按照传统的观念把新 闻出版当做文化人的事情、城市的产业 来看待,对农村读物出版关心不够,这 是主观上的问题。$$ 二是“三农”读物品种偏少,结构 不合理。为什么品种偏少呢?我们现在 的图书到了17万种、19万种,而供应 农村的图书的品种有多少呢?前五年平 均是3600种左右,那就显得非常少了。 这么广大的人口,除了教科书只有这么 点供应农村就相当的少了。产品结构不 合理,相当一部分还是农民买不起、用 不上、看不懂,为什么呢?有的部头太 大,这一本书就是十几块钱,对于增收 无几的农民来讲,这十几块钱还是相当 困难的。有一些沿用了我们学术界那种 风气,道理讲得很多,实际操作缺乏, 农民看了仍然是不懂,用不上。读书人 写书,坐在城里写书出书,没有从农民 的实际利益出发考虑农民的需求。$$ 三是选题没有从“三农”的实际出发, 它的针对性、实用性就不强。我们一些好 的出版社,比如金盾出版社、农业出版社, 还有甘肃几家出版社最近共同出版的《甘 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它们的选题都是 从“三农”的实际过来的,所以受农民欢 迎。如果待在城里做选题,不深入农村,不 了解农村实际,不了解农民需求,闭门造 书,这样做出来的书必然缺乏针对性和实 用性。一些农村书店摆了很多年的书,农 民不问津,就是因为不实用。$$ 四是定价偏高,本子太厚,不适合 农民。这几年我们面向“三农”的图书,大 多数是一个印张不超过一块钱,但是现在 好多出版社针对农村的出版物竟然还有 一个印张一块五、甚至两块的,这样的价 格到农村势必没有销路。所有面向“三农” 的书,一定要减少周转环节,降低成本,要 千方百计符合农民的购买力。外国书商进 入中国,他宁愿用十年的时间来培育市 场,逐渐来适应中国人的购买力,难道我 们就不能适应一下农民的购买力?更何况 我们的出版单位,还有一定的实力,让 利给农民是积德的好事,只要大家重视 这个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五是发行网络萎缩,农村图书市场 在缩小。原因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变的这个过程中,计划经济的那一套行 不通开始改变,市场经济的一套办法又没 有延伸到农村去,所以现在供销社农村的 图书销售点逐步萎缩。因为供销社改制 了,它当然要找有利可图的地方去经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它可以一个乡一个乡 地设销售点,改制以后,供销社成为经营 单位,在人数比较少、不盈利的情况下,就 收兵不干了。新华书店在县一级是健全 的,主要的发行任务是教材。过分依赖 教材,垄断经营,养成了它不愿意开拓 市场的坏毛病,没有深入到乡村去。但 也有服务好的单位,比如天津静海新华 书店,农民打电话要一本书,派专人采 购并送到农民手里,这一本书的价钱仅 仅是两三块钱,而书店整个的成本花了 160多块钱,但是他愿意做这种赔本的买 卖,他赢得农民的信任,巩固了农村的市 场,这就是一个有远见的经营者。然而从 整体上来说,这种主动性还是比较差。因 为从大多数新华书店反馈的资料就可以 看出,很多县级的新华书店不去采购农民 真正需要的图书,也是把目光投向武侠小 说、都市言情这一套。为什么呢?据说我们 新华书店的进货,柜台上的小姑娘就决定 了,她只依据自己情趣把征订单上喜欢的 武侠和言情勾上两本,而不知道想着下面 的农民需要看什么书。这就是我们发行渠 道萎缩的原因。再加上乡镇政府在转型的 过程中,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而对 解决农村重大问题方面,对农村文化协调 发展,政治协调发展重视不够,没能做到 三中全会强调的协调发展问题。SARS这 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考 验,说明我们的社会缺乏协调发展要出大 问题。统计数字显示,农村发行网点缩减 了百分之四十多,而城市的发行网点增加 了三倍,就是从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3万 多增加到了十多万,也就是说城市大大的 发展了,而农村则相对滞后了。$$ 六是农村图书流通的机制尚未形成。 新华书店、供销社、邮局是书报刊发行 的三家国有主渠道,这些国有主渠道目 前都先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各地都在进 行新华书店的改制,股份制的改造尚未 完成。一些县级新华书店依然还是事业 单位,没有实现转制,没能走上自主经 营的道路,所以它内在的扩张的愿望和 动力还是不足。发行企业一旦走上自主发 展的道路,它会主动地向下延伸,延伸它 的市场,现在还没有做到。而发行体制改 革中组建的多种所有制的发行企业还没 有把它的根扎到农村中去,基础还没有延 伸到农村去。在机制上还缺少鼓励各种发 行企业到农村开拓市场,鼓励农民办书 店,代销出版物的机制也没有形成,农村 出版物市场正处于空档时期。$$ 最后一点就是一些不规范的经营行 为。如摊派发行,不法书商到农村去推 销非法出版物等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 为屡有发生,冲击了“三农”读物的市 场。因为农民的购买力有限,这些东西 一冲击,他就很少有剩余的钱来向这方 面投资。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这些问 题,一个是要肯定我们新闻出版服务 “三农”的成绩,这是主要的。但是问题 我们也要正视,为什么要正视这些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发展的机遇和改 革的重点。有了问题、有了差距就有发 展的机遇,它既是我们的难点,也是我 们发展的重点,一旦把它解决了就成为 了我们的增长点,也成了一个机遇。我 们这方面要实事求是的正视,对本地区 “三农”读物出版发行的情况做一些有针 对性的调查,加以解决。做到心中有数, 对我们的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第三,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为农 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服务。新闻 主要是信息服务的问题,出版主要是智 力支持的问题,这两方面都是农民增收 致富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这两个方面, 我们过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 地方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做法,我们通 过这次交流,相互借鉴。比如说甘肃省 委领导组成策划班子解决“三农”出版 物的问题,重庆把“三农”出版物的出 版作为局长工程抓在手里,江苏协调17 家出版社面对农村出版图书,还有金盾 社、农业社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自 己光荣的责任,这些都是我们创造的实 践经验,下一步还要更系统地总结、推 广。这里强调一下,新形势下做好服务 “三农”出版发行工作的一些重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就是加快新闻出版的 改革,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提供保 障机制。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体制,不 是开几次会就能解决的,要靠体制,就 要改革。出版业要从两个方向上努力, 一是要繁荣我们的出版事业,适应社会 主义三大文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 要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出版单位逐 步的面向市场,面向基层,在竞争中发 展壮大,这个机制成形了就会有更多的 出版单位把目光投向“三农”,开辟新的 市场空间,这是从体制上来解决这个问 题。在发行方面,要尽快地塑造新的市 场竞争主体,推广集中配送、连锁经营、 信息服务等一整套现代流通的方式方法。 我们过去的发行体系,从邮局到新华书 店到供销社,都是一种事业型的服务主 体,不适于现代流通体制,不是依靠市 场来配制资源,而是依靠行政来推动, 由此造成的地区封锁、垄断经营局面很 难冲破。比如说邮局在报刊方面,处于 一个垄断地位,发行费率越来越高,现 在一半的收入都归入发行渠道,出版单 位几乎已经无利可图;新华书店和供销 社官商习气太重,由于垄断经营教材, 一年春秋两季集中两个月就足以使他获 得丰衣足食的利润,也就没有动力去开 拓市场。垄断经营形成了惰性,没有发 展的冲动,也没有开拓市场的欲望,怎 么能主动地下去为农民服务?所以要下 决心,转换国有主渠道经营体制,要成 为多元投资主体。你不干会有人去干, 跨地区去经营,跨地区去发展。现在任 何商品的市场都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为什么我们的出版物就是要画地为牢, 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刚才 讲的就是这四个方面,多元主体,就是 国家、集体、农村、个人大家一起投资, 建设发行机构;股份经营,就是把所有 的单一的国有渠道改制成股份制,让多元 利益主体参与经营,推动它的发展;多渠 道流通在经营方面就是要跨地区,连锁店 办到农村,多种渠道公平竞争。还有一个 多层经营的问题。在农村读物市场经营方 面,要逐渐放的更开一些,发行企业、农村 学校、农村的文化室、文化站,农村的居 民,有条件都能够经营或者代销出版物, 也同样享受新华书店这样优惠的政策。当 然新闻出版的改革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有 序地推进。今年十月份之前主要的是进行 试点,一旦今年试点工作按期完成,年底 以前就可能部署全面的改革。按照长春同 志的要求,新闻出版改革东部先行,中部 跟上,西部逐步推进。这也是在西部选择 试点较少的原因。经济基础、市场环境、市 场化的程度,还是有差别的。我们也要差 别推进。这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解决这 个问题我们不能再用计划经济的办法去 解决了,说每个乡建一个书店,每个村建 一个代销点,这个计划经济的办法已经不 行了,因为建了以后,它没有进入市场经 营的体制,就是一个包袱。谁来负责它的 运转,只有靠改革、靠市场经济的办法去 解决。$$ 第二个环节,就是要抓好“三农” 读物选题规划。出版物品种单一、偏少, 结构不合理,要通过选题规划来解决, 从中央到地方要制定长期和中远期的规 划,因为有些事情是短期内解决不了的。 要把“三农”的问题作为重点把它规划 好。另外我们现在有两个重要的目标, 一个目标就是出版物包括图书,面向农 村的经过清理整顿的报刊,音像制品, 服务“三农”的品种、数量上三年要能 翻一番。如果说今年能够达到4000多种 的话,我们三年以后要接近1万,农民 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要不断丰富。不 能五十年如一日,老是养鸡养鸭两本书, 要提供新的信息,新的知识,要把各种 科学发现,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及时 的介绍给农民。要扩大选题,除了面向 农村、农业、农民这些传统的出版单位以 外,所有的出版单位都要增加服务“三农” 的图书选题。政策要向这倾斜。规划和选 题这个环节非常重要,牵扯到出版业的合 理布局,牵扯到我们所有出版单位的现行 分工,也牵扯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 竞争有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要通过规 划选题增加主动性和前瞻性。$$ 第三个环节,就是要组织出版单位 抓落实,这个落实要千方百计,要下一 番功夫。首先从全国来说,创造为“三 农”服务的环境,从各省来说要组织出 版社通力协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许 多省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如四川省过去 每年都有几百万支持“三农”图书的出 版,甘肃今年以来也在这方面采取了措 施等等。除了组织工作外,还要在质量 上下功夫,保障出版物的质量,给农民的 读物必须是科学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 而不是盲目的弄一些到农村去推销。千方 百计把“三农”出版物价格降到最低限度, 从版式的设计、装潢、纸张的选用等等环 节降低成本。还有要考虑使用方便,让它 每一本都能单独使用。组织出版生产全过 程一定要做到质高价廉物美。出版行业一 定要严格控制面向“三农”的产品的成本, 不要想去赚钱,就全当我们支持农村建设 小康社会的投入,要有这种思想。但是不 计成本,按照计划经济那一套也不可取。 因为出版社本身也有一个生存发展的问 题。我们要力争三年达到翻一番的目标, 一定要可持续发展。$$ 第四个环节,就是发行网络建设。 2002年天津会议已经部署了发行网络的 建设问题,当时是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 以后,外国发行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这 个前提出发提出的,到去年为止,大部 分省市已经通过了发行网络的建设规划, 有些地方是省人大,有些地方是省政府, 已经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除了在城 市确定布点,明确外国发行机构、国内 的民营发行机构和国有发行机构改造的 总体布局以外,重点要把农村发行网络 布局纳入我们出版局的工作日程。这个 我们在批复各地的发行网络建设规划的 过程中,都指出了这一点。不光要重视 书城、配送中心等大型的投资建设项目, 还要重视农村基层发行网点的建设。这 个规划我们要进一步落实,进一步完善。 对各种投资者来说,也能起到一个招商 引资指南的作用。要抓紧推动新华书店、 农村供销社、邮局等国有发行渠道的转 制。不要保留单一的国有发行渠道,而 把它改造成为股份制的,或者是国有控 股的发行渠道。新华书店实力比较强的, 我们还可以继续保留为国有控股的发行 企业。因为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 要突破点就是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主 要实现形式。所以我们要向这个方向发 展。国有主渠道在目前可以改制成为国 有资产控股的发行渠道,要抓紧完成这 个任务。已经筹建或者完成连锁经营的 省市,发行集团要把龙头连锁店的建设 作为一个重点。要出台政策,让社会各 种资本愿意投资发行业的自愿到农村投 资发展,或者城市的发行企业,把它的 业务向农村延伸。发行渠道是一个大的 障碍,社会上出现了一个为好书找农民、 为农民找好书的说法,是针对发行渠道 不畅通讲的。好书到不了农民手里,农民 找不到好书,这个问题在我们实际工作的 部门常常碰到。我在四川工作的时候,省 委每年都能收到成千上百的农民信件,缺 少这个资料,缺少那个资料,那时候就组 织宣传部和文化部门、新闻出版部门每年 都往下送书给农民群众来信的地方。这是 一个流通环节不畅通的问题。所以,我们 要把大力构筑畅通、便捷的农村图书发行 渠道作为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这对出版 业也是很有利的,你在扩大市场,你在开 拓市场,培育新的读者群,这个8亿多的 人群对你的发展是有利的,对双方都是有 利的。投资者可以得到利益,农民可以得 到实惠。打通发行渠道,进一步解放思想, 在对发行准入上要对农村网开一面,让那 些诚信可靠的农户可以作为代销点,来代 理代销出版物。我们计划在三年内把常设 的门市部建立在乡镇,发行点要进入行政 村,各个自然村有条件的都要设立各种各 样的代销点。代销点可以是图书室、文化 室,可以是学校,可以是农户、文化示范户 等等。要确实把这个网络铺开。目前大家 反映强烈的就是流通渠道不畅通,或者是 效率比较低。一本书,登记了几个月到不 了,类似于像禽流感这么紧急的事情,过 了几个月,那不一切都凉了吗?$$ 第五个环节,规范市场。农村的出版 物市场秩序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 题。目前我们服务“三农”在某些方面还做 得不到位,但是有的人推销伪劣假冒产 品、盗版的产品比比皆是。现在高定价、低 折扣的图书展居然深入到村里面去,“法 轮功”非法宣传品、盗版盗印的书下乡,已 经是常见的事情。城里管得紧啊,他就往 下跑。所以我们亟须规范农村出版物市 场,打击这些邪门歪道,封建迷信,非法传 教活动。文化没有真空,这个市场你不占, 就会有别人去占。我们规范市场加强管 理,也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在有难点,就是我们新闻出版管理直到 了地市,因为过去计划经济地市以下没有 新闻出版单位,顶多有个县里面的小报, 所以过去的新闻出版没有向下延伸机构。 现在不同了,两大市场在这里,一个是印 刷市场,一个是出版物市场,大多数在县 以下。沿海很多的地区,乡镇都有印刷厂, 所以你要管,否则,这些印刷厂就有可能 失控,它什么东西都印,好多不良出版物 就是在乡镇里印的。出版物市场你要管, 市场是在基层,城市是在社区,农村在居 民村。这个市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失控 的。光靠我们的突击治理整顿,“扫黄”“打 非”行动一年能有几次?说实话,我们新闻 出版总署,加上我们省局这点力量,连有 报必查都做不到。每年只能选择若干个大 案要案查处。所以大多数的市场实际上没 有管住。我不敢说每个省都没有管住,但 是我相信大多数都没管住。因为没有这个 力量。山东省召开过市长、县长新闻出版 工作会议,其他地方,我还没听过把市长、 县长叫在一起开会讨论出版管理问题。这 说明只能依靠县里面文化部门主管这方 面的有限力量去管一管。所以规范农村市 场是一个大课题。政府要特别研究这个问 题。对于企事业单位,当然有一个依法经 营、繁荣市场的问题,但是管理工作政府 要很好的解决,现在确实是对县以下新闻 出版市场的管理还没有很好的措施来解 决。所以要加大规范力度,绝对不能把农 村出版物市场搞乱,让封建迷信、不良文 化、歪门邪道、城里的文化垃圾流向农村。 这个污染是了不得的!所以农村文化市场 的监管是我们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市场方 面有两手,一手是抓繁荣,另一方面就要 依法监管。那么你要只用一手,农村整个 乱了,我们就是有重大的责任。所以有些 东西我们要放得开,但也要管得住。这正 是我们当前改革的一个结合点。有些方面 我们现在还不能改革一步到位,就是因为 我们管理能力没有跟上。$$ 第四,加强领导,为“三农”服务创造 良好环境。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不是 当做口号,而是要扎扎实实去做,就像中 央这次关于农民增收若干问题的决议,完 全是讲的关于增收的政策、措施,而不是 提个口号。我们也要在这一方面努力。我 们已经提出来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三 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这个“意 见”比较全面,这里再强调几点:$$ 一是要加强领导。党委宣传部门、 出版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统筹协调“三农”服务出版工作,要调 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云山同志有重 要的批示,那就是要切实解决服务“三 农”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工 作。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有专人负 责“三农”服务这项工作,及时研究解 决落实各种问题。要把“三农”问题提 到日程上来,经常给予关注,特别是要 研究解决一些政策性的问题。党政部门 要解决政策环境问题,为出版企事业单 位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 件。各地都要调查研究,解决一些政策 性的问题。中央这次特别强调,所有的 部门都要从自己的业务出发,找到服务 “三农”的结合点,服务“三农”不只是 农村农业主管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全 国的事情,只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 持,政策上会有突破的。$$ 二是新闻出版的政策要向“三农”倾 斜。比如说,为“三农”服务的低价优质的 读物,我们在书号版号上要适当倾斜。只 要确实是为“三农”服务的,我们将会做到 出版资源不限量。因为大家反映为农村供 应的读物本子薄,没有多少利可图;还占 用了那么多的书号资源。要是用这些书号 出版别的类型的图书,可能赚很多,而如 果用来出版“三农”读物,可能一分钱也赚 不到。所以大家提出了资源配置问题。我 们认为,凡是服务“三农”的图书,要在书 号资源上给予倾斜,数量上不限。这对我 们出版产业来讲,是鼓励发展的一个举 措。面向农村的报刊,要精简目录,做好发 行工作,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不能再摊 派,所以我们今年还要加大这方面的治 理。去年我们重点主攻党政机关利用职权 摊派发行问题,今年要整顿小报小刊向农 村乱发行的问题。省级以下一些刊物也有 胡乱占用农民的物力财力的问题。还有各 类报刊记者站,不管合法的还是非法的, 都想在农民头上摸一把。今年我们已经开 始整顿这些问题,这是为农村健康读物的 发行创造市场条件。再还有面向“三农”的 图书出版问题,特别是实用型、科技型图 书的出版。我们准备免收条码费,降低成 本。还有“三农”图书的版权租型,业内的 商务合作活动,经双方协商,可以降低价 格,甚至免收费用。这点大家在两次特殊 时期做得特别好,一个是去年的防非典, 一个是今年的防治禽流感,有关供货的出 版社和各个地区都做得很好。大家在民族 灾难面前,能够同舟共济,不计个人、单 位、小集体的利益,体现了出版业的传统。 税收也要向“三农”方面倾斜,发行环节 上,享受先征后返的政策。出版环节上,凡 是面向农村的科技刊物、报纸、出版物也 要实行先征后返的政策,支持它的发展。 下一步中央还有新办文化产业的优惠政 策出台,将来也适用于农村新办文化企 业,在政策上一视同仁,给予扶持。另外, 在其他方面给予支持,比方说,各级设立 服务“三农”的出版基金,支持开发新产 品,出版科技含量高、技术领先、农民欢迎 的读物,支持创新的东西。所谓创新,不是 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要前人所没有、今 人所不及、农民所必需的,这样的东西才 叫创新。我们要支持鼓励创新。$$ 三是加大“三农”读物的评价力度。 完善“三农”读物评奖的机制,在各种 出版物,书、报、刊、音像制品的评奖 过程中,都要把“三农”读物作为一个 类型给予突出的关照。还要增加介绍 “三农”读物的分量,充分利用各种新闻 媒介,加大推介面向“三农”的出版物, 向农民推荐他们适用的出版物。我们还 要确立奖励机制,对于服务“三农”的 出版发行单位定期给予奖励,成绩突出 的个人,要给予重奖。有一批这样的同 志,他们长期坚持服务“三农”工作, 确实是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村之所急, 做得非常好。比如,有一些发行人员对 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年都要深入农 村,给农民赠书送书,介绍图书。北京 新华书店总店拿出一笔资金长年服务于 郊区的农村。他有这种意识,把服务 “三农”变成自觉的行动,确实是带着感 情为“三农”办实事。这样的先进人物, 要表彰、奖励,树立一批典型。类似这 样的例子,出版社也有。最近我们在总 结宣传金盾出版社的经验,作为部队出 版单位,结合部队参加地方建设,支持 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开拓了一系列面对 农村的出版物,有很大的影响。像这样的 典型,最近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要总结 推广。还有,要着力培养一批关注农村、热 爱农民、热心农业的出版家、发行家,给农 民办出版,为农民搞发行,培养这样一支 队伍。各省,特别是市级以下地区,都要注 意加强这样的队伍建设。总之,我们从资 源、政策、资金、队伍建设各个方面为服务 “三农”的出版发行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 环境和工作条件。还有一些具体的措施, 大家可以通过讨论进行沟通,怎么样使政 策举措强有力地支持我们向“三农”进军, 而不是简单地开开会、喊喊口号就完事 了,要形成一些机制,扎扎实实地为农民 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 $T(这是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 在全国服务“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工作 座谈会暨表彰会上的讲话摘要)$E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