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9)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9)
【简介】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陈独秀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清白 陈独秀与张国焘同病相怜,但他并不满意张国焘跟着蒋介石走。后来陈独秀对前来探访的包惠僧说:“张国焘想拉我,我对他说我没有这个能耐。” 此后,张国焘与陈独秀时有往来,只谈风月,不谈风云。这种来往多是由蔡孟坚安排,由于话题轻松,气氛十分融洽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陈独秀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清白
陈独秀与张国焘同病相怜,但他并不满意张国焘跟着蒋介石走。后来陈独秀对前来探访的包惠僧说:“张国焘想拉我,我对他说我没有这个能耐。”
此后,张国焘与陈独秀时有往来,只谈风月,不谈风云。这种来往多是由蔡孟坚安排,由于话题轻松,气氛十分融洽。
一次小酌时,陈独秀问蔡孟坚:“张国焘有个外号叫‘同顿唔顿’,你知道吗?”
蔡孟坚摇摇头,看看张国焘。陈独秀笑着说:“民国十年前后,张国焘带着十二名主持北平学运的学生去上海做宣传工作,国焘为领队,最为努力,不论风雨,每天挟着我在北平主编的《新青年》报刊沿租界马路商店散发,并叫‘群众运动’。国焘永远改不了萍乡土音,把‘群众运动’,说成萍乡土话‘同顿唔顿’,路人不知道他说的什么,就把国焘起名为‘同顿唔顿’。”
张国焘大笑不止,并不否认。那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青春岁月令人难以忘怀!
移居重庆,特别是进入军统后,张国焘对陈独秀的争取由台前转为幕后。1939年上半年,张国焘向蒋介石建议:“仲甫先生出狱后,发表了许多抗日的言论和文章,有些对我们是有利的。可否请国民党知名人士公开去访问他,将他有利于我们的言论编辑成册。这将是对付延安宣传的有力武器。”
蒋介石采纳了他的建议,派胡宗南(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和戴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以私人身份去访问陈独秀。
胡宗南和戴笠都不认识陈独秀,摸清是张国焘出的主意后,一定要拉他同去。张国焘面露难色,说:“你们不知道陈独秀的性格,他最讨厌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是我去,他一定会起疑心,以为是我在从中唆摆,见了面反而不好说话。”
胡宗南、戴笠也不好勉强,两人换上中山装,买好了礼品,带上一份1938年3月15日的《大公报》,上面载有傅汝霖等9人回击康生诬蔑陈独秀为“汉奸”的公开信。
初夏时分,四川江津县鹤落坪杨鲁丞旧居。一堵石墙,两座牌坊,几棵黄桷树,远处是青山翠谷,相邻是农家小院,透发出几分古韵,几分恬静。胡宗南、戴笠一行乘着滑竿来到门前,亲自拎着礼品,走进大门。
陈独秀也对来访者的身份感到诧异。一个是兵权在握的“西北王”,一个是臭名昭著的军统“掌门人”。既不认识,又无瓜葛,怎么也扯不到一起。显然他们是奉命而来。陈独秀问:“是蒋先生关照你们来的,还是国焘要你们来的?”戴笠说:“蒋先生一直挂记陈老,他没有时间来看你,特地叫学生和胡司令来看你。”说完把礼品放在桌子上。胡宗南把《大公报》送上,说了一些同情的话,表示:“无辜受到人身攻击,大家都感到不平。”
陈独秀一副超脱的样子,挥挥手:“不要说了,都过去了。鄙人逃难入川,虽以国事萦怀,却并不与闻政治,更不曾有任何政治活动。不知二位前来,有何见教?”
胡宗南直奔主题:“今天,特来求教,请陈老谈谈对国事的看法。值兹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席卷欧陆,波罗的海四国乃苏俄前沿,被德军闪电一击,不一周而尽失。国内国共问题,由分到合,由合到斗,大敌当前,如国策不能贯彻,前途实堪隐忧。为今之计,陈老意下如何?”
陈独秀沉吟了一会,字斟句酌地说:“蒋先生的抗战决策,是符合国人意愿的,弱国强敌,速胜困难,但只要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则任何难关都可以渡过。本人孤陋寡闻,恕不愿公开发表言论,致引起喋喋不休之争。”说完,起身送客。
从重庆往返江津需要一二天的行程,见面不到片刻,即被扫地出门,不仅谈话毫无效果,不好向蒋介石交代,而且热脸贴了冷面,令胡宗南和戴笠大失脸面。回到重庆,戴笠好多天没理张国焘。
明日请看:陈独秀不断冷落张国焘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