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21)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21)
【简介】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张国焘走到哪里,贫困就像影子一样追逐到那里 “不大老实”几乎是所有与张国焘共事过的人相同的看法。对这个观点表述得最酣畅的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1954年2月23日,他在回忆中共“二大”时说:“张国焘阴谋诡诈,我对他很表不满,他所以借这个机会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张国焘走到哪里,贫困就像影子一样追逐到那里
“不大老实”几乎是所有与张国焘共事过的人相同的看法。对这个观点表述得最酣畅的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1954年2月23日,他在回忆中共“二大”时说:“张国焘阴谋诡诈,我对他很表不满,他所以借这个机会在大会上打击我,‘打倒你,我起来’这就是他的秘诀。他以后叛党做特务,就是从这个时候发芽的。我从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时候起,早已确定他是一个坏蛋。”
在中共“一大”代表的回忆录中,除李达外,包惠僧、刘仁静、陈公博都有相同或相似的评价。
1968年,大陆“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波及海外,连香港都响起了“炮打”、“火烧”的口号声。
张国焘忧心忡忡。在香港,他生活了将近20年,如同第二故乡。但是,这里与大陆山水相连,只有咫尺之隔,他既害怕会被国内的造反派越界揪回去批斗,又担心狂热的红潮会席卷香港,思虑再三,最后选择了远迁北美。
这年,张国焘已是古稀之年,3个孩子也已成家立业。长子张海威和三子张渝川都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分别从事数学研究和工程建设,次子张湘楚在美国行医。张国焘夫妇先是移居美国投奔次子,随后又迁往加拿大多伦多,与长子住在一起。
张国焘走到哪里,贫困就像影子一样追逐到那里。与长子住了不长时间,他和杨子烈发现张海威的工资收入不高,原本养活自己一家都很勉强,再新添两个“包袱”,更是沉重。当他们了解到加拿大政府有关于65岁以上的老人有权利享受福利救济的规定时,主动搬出张海威家,住进免费的养老院,靠政府养老金过活。1973年,张国焘突然中风,经过多方救治,虽然保住了性命,但留下偏瘫的残疾,右手右脚不能动弹,而且病情很不稳定。杨子烈也是残疾,年岁已高,根本无力照料他。杨子烈与孩子们商量后,向政府申请,将张国焘由养老院送进官办的老人医院。
老人医院是政府出资兴办的慈善医院,生活、医疗条件十分简陋。医院坐落在市郊,位置偏僻,与市内尚有一段路程,探望非常不方便。病房罕见的窄狭,每间只有6平方米,还必须住两人。也是张国焘晦气,与他同室的一位加拿大老人脾气暴躁,经常发无名火,摔东西,骂人,搅得张国焘不得安宁。每当张国焘有亲人、好友来访时,那位老人大声地发牢骚,说谈话影响了休息。老人的埋怨多了,亲友们坐不住,只好匆匆告辞。时间一长,来访者也少了。张国焘中风后说话和行动都不利索,与亲友相聚时,总是眼里含着泪水,紧紧地攥紧他们的手,不肯放松。人到暮年,都渴望亲情,害怕孤寂。
孤寂、凄惨和时间并不能淡化张国焘对往事的仇恨。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因病去世。《伦敦日报》的记者专程飞赴多伦多采访张国焘。他不愿细谈,应付道:“像我一样,毛泽东也是凡世之人,死亡只是时间问题。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当他的老友蔡孟坚来访时,他的回答依然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你对共产党的看法有无改变?”“没有。我想起当年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时,看见斯大林屠杀异己,我就心存反对,而且初萌反共意念。当时我把中共党员中我唯一领得的列宁勋章丢掉,以示内心抗议。”“你对逝世的毛泽东如何评价呢?”
这下张国焘越说越激动,脸色发黑,浑身颤动,吓得蔡孟坚不敢再继续问下去。
明日请看:蒋经国为报当年救命之恩,为张国焘养老送终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