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17)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17)
【简介】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台北不欢迎张国焘,张国焘一家不得不离开台北,到香港栖身 张国焘气得面色赭红。杨子烈感到事有蹊跷。两个当兵的哪有这大胆量,敢不理国民党中委的茬,一定是保密局在捣鬼,也许后面还有毛人凤甚至还有蒋介石的黑手。 经妻子提醒,张国焘回忆起毛人凤散席时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台北不欢迎张国焘,张国焘一家不得不离开台北,到香港栖身
张国焘气得面色赭红。杨子烈感到事有蹊跷。两个当兵的哪有这大胆量,敢不理国民党中委的茬,一定是保密局在捣鬼,也许后面还有毛人凤甚至还有蒋介石的黑手。
经妻子提醒,张国焘回忆起毛人凤散席时说的“台湾是不会欢迎你去的”,脊背上顿生凉意,倒吸一口冷气。为躲灾避祸,他带着一家人悄悄地离开台北,来到香港栖身。
无限凄凉涌上张国焘夫妇心头。张国焘借酒浇愁,独自垂泪,心酸地对妻子说:“在中国的舞台上,我以往是个演员,现在仅是一个观众,总希望能少看些悲剧才好!”
社会上有人指斥蒋介石冷酷无情。向来四分五裂的国民党高层人士这次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纷纷出面为蒋介石辩解:
“张国焘最大的本事就是吃里扒外。国民党推他为参议员,要他以超然的民意代表身份,揭露中共阴谋,以正内外视听。他却一反过去勇于发言的作风,瞻前顾后,明哲保身,未尽言责,放弃了报效党国的大好时机。”
“张国焘已是政坛上的一块腐肉,不惟政治上威望,而且人格形象也极坏。全国光复后,政府让他以社会清望的身份,从事济慈事业,他却在短短几月之内,透支4亿法币。总裁没有追究,已经是莫大的恩情!”
一句话,张国焘成为落水狗、丧家犬,咎由自取,不是国民党对他不住,而是张国焘有负厚望。
善叛人者,人恒弃之。张国焘夫妻悟到这层道理时,已到了黄叶满天、寒潭凄清的人生暮年。
穷困潦倒之际,张国焘三次兴起回归大陆的念头,终因不肯承认错误而作罢。他靠出卖情报乞食于美国中情局,洋洋百万字的回忆录成为他晚年的活命钱。
香港,当时是英国控制的殖民地,解放军没有收复,国民党也管不到,正好适合张国焘这类“边缘人”居住。
1949年冬天,九龙老街,一栋陈旧的老楼里挤进一户人家,主人名叫“凯音”,携妻儿四人。他们租居的房子为三室一厅,面积不大,租金却高达6000港元。香港寸土寸金,房价高得惊人,原因之一就是从大陆来了一批出手阔绰而又无处可去的寓公。
凯音就是张国焘。定居香港后,他在一家小报担任主笔,每天写点评论、专稿,赚点生活费。走到人生尽头的张国焘既对共产党无可奈何,又对国民党失望至极,于是与一群自称是“第三势力”的人物打得火热,特别是与青年党的谢澄平、改组派的顾孟余和桂系旧人程思远来往密切。他们都是政治上的失意人,际遇相同,牢骚满腹,经常泡在一起喝午茶,打麻将,摆龙门阵,有时还带家人一同到郊外野炊。
闲聊时,有人问起张国焘离台缘故。他闭口不提自己遭受的冷遇、侮辱:“住在台北很麻烦,国民党不时找我出反共的主意。并不是我怕共产党,不敢出主意,而是我出的主意,被他们执行得非驴非马,共产党把这笔账记在我头上,划不来。”
只有一次,在与程思远喝茶时,张国焘吐露了真心话。他拉着程思远的手,推心置腹地说:“思远,过去我们搞政治都是扮演跑龙套的角色,没有意思,以后不再搞了。我们的孩子,应该使他们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程思远以为屡遭命运嘲弄的张国焘大彻大悟了,以后可能不会涉足政界了。当顾孟余准备拉张国焘入伙,创办《中国之声》杂志时,他说:“不要白费劲了,张国焘已经对政治死心了。”谁知张国焘竟然一口应承,出任《中国之声》社长。后来,张国焘还参加了张发奎、顾孟余发起组织的“自由民主战斗同盟”,是七名中央委员之一。事隔不久,同盟出现分裂,张发奎派亲信接管《中国之声》,将张国焘逼出圈外。
张国焘又被人涮了一把。
明日请看:多次兴起回大陆的念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