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张国焘的这一生(1)

张国焘的这一生(1)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的这一生(1)

【简介】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阅读提示 1979年12月3日,张国焘冻死在加拿大一家老人病院。他的一生曲折、跌宕并逆转——五四时期叱咤风云的学生领袖;建党时期引领群伦的功臣宿将;长征时期拥兵十万的战争枭雄;抗战时期叛党出走的军统特务;建国之后乞食北美的落魄老人……像彗星一样升起,像陨石一样坠落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阅读提示

1979年12月3日,张国焘冻死在加拿大一家老人病院。他的一生曲折、跌宕并逆转——五四时期叱咤风云的学生领袖;建党时期引领群伦的功臣宿将;长征时期拥兵十万的战争枭雄;抗战时期叛党出走的军统特务;建国之后乞食北美的落魄老人……像彗星一样升起,像陨石一样坠落,是命运乖张?还是性格使然?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周少华同志撰写的《张国焘的这一生》以全新视角和全新史实撕开历史迷雾,还原事实真相……

从五四健将到建党元老

张国焘9岁时就以胆大、聪慧闻名闾里。利刃加颈,他没有一丝怯意;恫吓逼供,他能从容应对。乡党们说这是一条能够腾飞九霄的蛟龙。面对多灾多难的父母之邦,他抛弃科学救国的主张,报考北京大学,渴望在政坛大展身手。

陈独秀、李大钊会聚北京大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潮传播的阵阵风暴。张国焘有幸成为这对思想巨匠和中共早期主要领袖的学生。如果说陈独秀是他政治上的接引者,李大钊则是他精神世界的导师。

这一时期,经李大钊介绍,张国焘还认识了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湖南青年毛泽东。尽管李大钊希望这两位蕴藏着巨大才干的青年人能够成为好朋友,但是,张国焘瞧不起满口湘音、穿着寒酸、热心与人攀谈的毛泽东,双方没有很多的交往。

五四运动改变了张国焘的命运,将他推上历史的前台。一夜之间,寂寂无名的书生一跃成为北京爱国学生的领袖。

一页风云散后,校园恢复平静,北大学生运动的领袖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罗家伦、康白情、段锡朋、周炳琳、汪敬熙到美国进修,时称“五大臣出洋”,张国焘放弃留洋的机会,选择留在国内。

陈独秀、李大钊在逃亡的骡车上,相约创建中国共产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北大红楼——亢慕义斋成立,最初的成员只有三位: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南开才女刘清扬为避免张国焘的感情纠葛,婉拒李大钊的邀请,没有参加小组,留下终生的遗憾。

1921年7月23日正是星期六。这天傍晚,一些教授、学生模样的年轻人陆续走进位于上海贝勒路树德里3号(现为兴业路76号)的李公馆,他们围坐在餐厅一张长方形的大餐桌四周,神情肃穆地等待开会。晚上8时许,中国近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幕揭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这是中共历史上唯一在餐厅里召开的大会。没有仪式,没有歌声,没有标语。唯一的摆设是细心的女主人把几个月前办喜事用过的鲜花又重新插在了花瓶上。虽然花萼已经干枯,颜色开始消褪,但放在餐厅上仍然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

由于陈独秀、李大钊同时缺席,大会推举他们的学生张国焘为“一大”主席。

张国焘后来还成为第一个会见列宁的中共中央委员。但他顽固反对国共合作,在中共“三大”上栽了大跟头,只得到40张选票中可怜的6票,连个候补中委都没当上,遭受政治上第一次滑铁卢。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开会期间,张国焘像好斗的公鸡,到处找人辩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冷场,人们避之惟恐不及,戏称他为“专泼冷水的人”。

张国焘没等大会开完,便回到了北京。在这个天寒地冻的时候,也许只有姣好的新婚妻子杨子烈能够带给他一丝温馨。

明日请看:从追求真理到追求权力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