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从建党元老到叛党者张国焘的多面人生

从建党元老到叛党者张国焘的多面人生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从建党元老到叛党者张国焘的多面人生

【简介】历史上,张国焘确实叛党;不过张国焘曾参与领导五四运动、参与创建共产党,也作过不少贡献。 张国焘走向中共一大的起点是北京大学。1921年那年,他已在北大度过5个学年。1918年5月7日,几名留日学生来北大串联,发起学运斗争。他们抗议中日东京会议所签订的《中日两国防敌协约》。张国焘参加了那次游行抗议。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77

【正文】

历史上,张国焘确实叛党;不过张国焘曾参与领导五四运动、参与创建共产党,也作过不少贡献。

张国焘走向中共一大的起点是北京大学。1921年那年,他已在北大度过5个学年。1918年5月7日,几名留日学生来北大串联,发起学运斗争。他们抗议中日东京会议所签订的《中日两国防敌协约》。张国焘参加了那次游行抗议。参加这次游行的学生代表而后成立北京学生救国会,并以这个救国会的名义成立了《国民》杂志社。

1919年,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不利的声音传入北大。同年5月2日,《国民》杂志社开例会,十多个社员原是来谈出版事务,不约而同地谈到中国在凡尔赛和会受的屈辱。

张国焘回忆说,他首先提议,约集北京各校同学举行示威游行。提议得到赞成。5月3日,北大第三院大礼堂内,面对北京13所学校的代表,张国焘第一个发表演说。那时,张国焘 22岁。五四运动持续近两个月。此间,张国焘等7名学生于6月2日被捕,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五四运动后,张国焘成为军阀的“眼中钉”。在李大钊的建议下 ,张国焘南下避难。他在上海找到陈独秀,畅谈救国理想。陈独秀告诉他,现在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研究马克思,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在上海和陈独秀谈到党纲、党章等许多具体问题,“又希望李大钊先生和我从速在北方发动,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周边城市发展。”

1920年8月,张国焘回京,向李大钊汇报情况。

李大钊和张申府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在他们两人的介绍下 ,张国焘成为北京第3个党员,负责组织和交际工作。

1921年5月,张国焘从北京动身前往上海筹备召开中共一大。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张国焘被推举为主席,主持日常议事日程。这次大会选举出中央局,一致推选陈独秀为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

“一大”期间,有部分代表对张国焘表示不满,认为其跋扈,有权力欲。李达、包惠僧、刘仁静、陈公博在新中国成立后,接受中共党史编撰者采访时,均表露了这种意见。

“一大”后,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一个公开的做职工运动的总机关,主任为张国焘,办公处设在法租界渔阳里6号。上海著名的英美烟草厂大罢工,就由这个机关领导。当时工人与监工发生冲突,罢工人数有万余人。之后,各省的书记部纷纷成立,领导工人斗争。但上海的这一总部,在运行1年左右,被当局查封。张国焘此后去了苏联。

1922年,张国焘作为中共代表负责人,带团去苏联参加远东民族会议。该会议旨在针对华盛顿对远东地区的利益瓜分。列宁在病中 ,接待了张国焘。此次会议中 ,中国除国共两党派去代表外,还有进步团体等代表参会。代表“新中学会”的于树德在事后回忆说,张国焘以领导者自居,对非党人士不客气,造成党与非党人士的隔阂。

张国焘在1938年之前,一直在党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张国焘反对中央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他率部南下川康,另立“中央”,1938年脱党,并投靠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去中国香港隐居,又移民加拿大。

1979年12月2日,张国焘身患中风 ,躺在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所免费老人医院。那晚暖气关闭,张的毯子掉于地上,无人来助,只能咬牙受冻,次日5时,辞世。

据《新京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