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张国焘差点断送南昌起义 史海揭秘

张国焘差点断送南昌起义 史海揭秘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差点断送南昌起义 史海揭秘

【作者】 南昌起义油画作品

【简介】  史海揭秘 南昌起义原定在7月30日举行,结果却发生在8月1日,这其中包括了一些很复杂的历史细节。 国防大学马骏教授讲述了南昌起义发生的一些细节: 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是吴玉章和谭平山先生。谭平山1886年出生,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对南昌起义有很大贡献,后来他创建了“中国农工民主党”,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708

【正文】

 史海揭秘

南昌起义原定在7月30日举行,结果却发生在8月1日,这其中包括了一些很复杂的历史细节。

国防大学马骏教授讲述了南昌起义发生的一些细节:

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是吴玉章和谭平山先生。谭平山1886年出生,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对南昌起义有很大贡献,后来他创建了“中国农工民主党”,是我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的创始人。另外,李立三同志也向周恩来提出起义建议,周恩来当时说“与其受人宰割,不如首先发难”。吴玉章、谭平山、李立三、邓中夏4个人不谋而合,决定7月20日成立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

我党把张发奎的部队作为掩护的主要力量。张发奎1896年出生,广东人,1912年就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是北伐名将和抗日名将,叶挺独立团就是他下辖的部队,他在政治上虽同意汪精卫的反共政策,但不热心反共。所以,他把叶剑英和张云逸同志都保护起来。

当时,张发奎有一个苏联顾问,他是苏联共产党,他根据张发奎的态度建议中央争取张发奎起义。7月26日下午4时许,张国焘、瞿秋白、李立三、张太雷、李维汉、罗米纳兹(苏联顾问)召开中央委员会专门讨论决定,如果张发奎强迫叶挺退党,反对南下,我党就在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条件在于张发奎的态度。但是,当晚事情发生变化,叶挺、贺龙分别接到汪精卫的指令,让他们立即到庐山开会,庐山地处九江,而汪精卫正在九江一带镇压共产党。叶挺和贺龙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中央。汪精卫先于我党一步。我党必须动手,中央决定7月30日举行起义,不能等张发奎了,再等就晚了。

同时,7月30日准备起义,还在等另一个人―― 张国焘。张国焘是中央负责人之一,张国焘并不赞同马上起义,快到7月30日了意见还统一不了。

张国焘为何反对起义?原因在于他是对当时南昌城内的情况不了解。那时信息不通畅,李立三就向他说明情况。

情况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贺龙因素。贺龙在旧军阀中及国民党军队中遭受排挤,他向往革命,他做通了手下所有师长的工作,拖的时间久了会令贺龙寒心。李立三说:“他对共产党如此信任,我们却不信任他,而相信一个还犹豫不定的张发奎。”

第二个情况是保密因素。现在知道起义的有100多人,除共产党员外,国民党人贺龙以及他的部下也知道,消息一旦泄漏该怎么办?所谓起义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所以,不能再拖了,再拖的话命都保不住。

另外,最最关键一点张发奎一旦知道我党的真实想法,后果将很严重。不论从哪方面角度讲,起义都要争取主动。李立三如此推心置腹地和张国焘交谈,张国焘才知道具体情况,于是同意起义。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便推迟到8月1日凌晨两点。

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马骏指出,南昌起义的“魂”是周恩来,李立三起到了特殊作用,贺龙和叶挺是主要军事力量。当然,刘伯承、朱德、肖克等一批共产党员都在南昌起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新华社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