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一个新时期的道德模范一本珍贵的人生教科书

一个新时期的道德模范一本珍贵的人生教科书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一个新时期的道德模范一本珍贵的人生教科书

【作者】 舒晓露

【简介】核心提示 56年前,龚全珍追随信仰,跟着丈夫放弃都市优越的生活条件,返回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从教,艰苦奋斗建设家乡;如今,已年过90的她情怀不变、本色不改,以将军为镜,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江西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江仲俞因采访龚全珍老人而与之熟悉。从未知者到记录者,看似高不可攀的将军夫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53

【正文】

核心提示

56年前,龚全珍追随信仰,跟着丈夫放弃都市优越的生活条件,返回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从教,艰苦奋斗建设家乡;如今,已年过90的她情怀不变、本色不改,以将军为镜,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江西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江仲俞因采访龚全珍老人而与之熟悉。从未知者到记录者,看似高不可攀的将军夫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让他感到敬佩与折服。作为《龚全珍日记选》整理编辑者之一,他用“全、真、久、纯、远”五个字来概括龚老的“珍”,用“五面镜子”来诠释龚老本色不改,信念永存的一生。作为龚全珍事迹报告团成员之一,他此次赴京以《见证人格的魅力》为题目来阐述龚全珍这位新时期的道德模范,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

初识龚全珍

他因工作结识龚全珍,从陌生到熟悉,从未知者到记录者,看似高不可攀的将军夫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让他敬佩与折服。

新法制报:之前,除了从课本上知道甘祖昌将军的故事之外,你知道将军夫人的事迹吗?

江仲俞:4月1日,省委书记强卫赴萍乡调研,一下火车便冒着蒙蒙细雨驱车近80公里来到莲花县,专程走访看望了龚全珍老人。这之后,我才对龚全珍老人有了一点了解。

新法制报:第一次接触龚全珍,她留给你怎么样的印象?

江仲俞:觉得她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将军夫人,而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她很朴素,话不多,但思路清晰,非常谦虚,很尊重别人,是一个很慈祥的人,是一个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新法制报:和老人接触多了,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江仲俞:学习,老人90多岁了,还在坚持学习。我在报告中提到了,她经常购买中外名著,自费订阅10多种报刊,坚持收看电视新闻,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她几乎是虔诚地写着每一篇日记,她把写日记的过程,当作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如果几天没写,她就认为这是脚步的停止,是心灵的放纵,这对她来说,是不可原谅的。每个月的14日,是老干部学习会;15日,是她所在的党支部会,这两个会,她从不缺席。我们还发现,在《龚全珍日记选》里,仅学习这个词,就出现了189次。

新法制报:你觉得老人身上,最宝贵的是什么?

江仲俞:坚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韧劲,特别是坚持了几十年做好事,写日记;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

日记中的龚全珍

46本日记,展现出龚老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这些感人闪光的文字让读者倾听到了她的内心独白,触摸到了她水晶一样透彻的心灵。

新法制报:怎么想到要将老人的日记整理成《龚全珍日记选》?

江仲俞:我和同事多次采访过龚老,随着接触的增多,感情也随之加深。后来得知她有写日记的习惯,就有想法,整理她的日记,将她的精神发扬光大。而且整理日记可以方便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龚全珍事迹的过程中,更直接、更真实地了解龚全珍的精神世界,感受一名共产党员信仰的力量和本色的魅力,为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鲜活教材。

新法制报:老人曾经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东西”,老人为什么后来又同意了呢?

江仲俞:老人能够把日记拿出来,主要还是省委领导的高位推动;另外,龚老一家对江西日报社有感情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半个多世纪前,是江西日报第一个报道了甘祖昌将军回江西务农的消息。采访甘祖昌的记者有很多,但甘祖昌将军只记着江西日报记者的名字,这说明龚老一家对江西日报有着特殊的感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龚老很无私,我们认为她的日记对教育党员、干部和下一代,都是非常宝贵的教材,她考虑后,同意把46本日记交给江西日报暂时保管并授权江西日报整理。

新法制报:参与日记整理出版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江仲俞: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细细品读一篇篇、一本本日记,就像看到了龚老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倾听到了她的内心独白,触摸到了她水晶一样透彻的心灵。她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无我境界,让我深深敬佩。她普通的外表下蕴藏着高尚的品德,平凡的事迹中折射出不平凡的精神。她是新时期的道德模范,是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

对我来说,整理龚老日记的过程,是继续受教育的过程,是精神的又一次洗礼。

新法制报:日记面世后社会反响很大。

江仲俞:对,我们从她的46本日记中,整理出10多万字的日记,自6月17日起,江西日报连续刊登了16个版。这些日记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龚全珍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龚全珍日记选》见报后,受到广泛关注,引起热烈反响。为方便读者阅读,9月29日,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日报社选编的《龚全珍日记选》已由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日记所选内容均摘自龚全珍1966年至今以来所记,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不求名利、矢志为民的精神。

新法制报:很多人说,《龚全珍日记选》会和《雷锋日记》一样,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江仲俞:雷锋、龚全珍是两个时代的模范,雷锋精神和龚全珍精神,都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外人眼中的龚全珍

《见证人格的力量》,这是龚全珍事迹报告团成员之一江仲俞赴京作报告的题目。“为什么老人身上有着这么强大的人格力量?”——永葆本色,永不掉队;服务群众,一心为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是江仲俞在报告中给出的总结。

新法制报:你什么时候接到通知,成为龚全珍事迹报告团4名成员之一,赴京作报告的?当时有什么感想?

江仲俞:10月19日接到通知的。能够成为报告团4名成员之一,我感到非常光荣,这不但是我的荣誉,更是江西日报的荣誉。在激动之余,我也觉得责任重大,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将龚老的精神传递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龚老,将她的精神传承与发扬。

新法制报:今天(6日)的报告情况如何?

江仲俞:非常成功,反响很热烈。

新法制报:你从哪些方面来向全国人民介绍龚全珍?

江仲俞:我报告的题目是《见证人格的力量》。当大家都在学习龚全珍老人,学习这位让总书记致敬的“老阿姨”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已年过90的老人,她身上有着这么强大的人格力量?”其实,我也在问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从这样几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龚老的第一种精神,就是永葆本色,永不掉队;龚老的第二种精神,就是服务群众,一心为民;龚老的第三种精神,就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龚老的第四种精神,就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这,就是龚全珍,一个新时期的道德模范,一个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

如何学习龚全珍

全、真、久、纯、远,这是江仲俞眼中龚全珍“珍”在哪的最好解读。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龚全珍老人的事迹却正好就是一本“活教材”,对于从她的事迹中散发出来的光芒,都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精神闪耀,而这些正好是对当下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最好的印证。

新法制报:你之前曾把龚老本色不改,信念永存的一生归纳为“五面镜子”,具体是哪五面?

江仲俞:在整理编辑日记时,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龚老之所以永葆本色,永不掉队,就是经常“照镜子”,敢于“照镜子”,善于“照镜子”。丈夫甘祖昌、英雄人物和道德模范、名人伟人、身边好人、共产党员的标准,正是这“五面镜子”照出了差距,照足了信心,照亮了信仰。

得失面前,龚老对照甘祖昌,奉献面前她更是对照甘祖昌;奉献面前对照英雄模范;追求面前对照名人、伟人;日常生活中对照身边的好人好事;做人面前对照共产党员的标准。

新法制报:当代为什么需要龚全珍精神?

江仲俞:在采访龚老之前,我有过担心,老人真有那么多感人事迹吗?即便感人,年轻人愿意学、共产党员学得到吗?后来到了莲花县,见到了老人,深入采访了解后,一同前行的媒体朋友们全被感动了。这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新闻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宗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曾将老人的可贵之处概括为龚全珍“珍”在全、“珍”在真、“珍”在久、“珍”在纯、“珍”在远。正因如此,她的同辈们学习她,她的女儿以她为榜样,她的晚辈把她作为参照系,得她“真传”的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

龚全珍精神是一本珍贵的人生教科书。真是“书”的灵魂,纯是“书”的品质,久是“书”的厚度,全,丰富了“书”的内容,远,意味着这本“书”还没写完,因为,龚全珍还在“奋笔疾书”,她的后代在续写新篇。

新法制报:我们从龚全珍身上能够学到些什么?如何传承与发扬龚全珍精神?

江仲俞: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龚全珍老人的事迹正好就是一本“活教材”,对于从她的事迹中散发出来的光芒,都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精神闪耀,而这些正好是对当下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最好的印证。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以龚全珍同志为一面镜子,不断增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文/记者昌岳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