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的“温馨家”
【类型】报纸
【篇名】孤寡老人的“温馨家”
【简介】罗玉蓉 本报记者 邹海斌 走进上高县翰堂镇敬老院,只见四合院式的庭院内绿树成荫,长达百米的休闲长廊曲折清幽。早晨,老人们在庭院内欢快地跳起佳木斯操;黄昏,老人们在长廊内悠闲地散步。这里,俨然成了老人们的乐园。 敬老院的发展,倾注了院长李水生24年的心血。在他的带领下,敬老院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全国模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18
【正文】
罗玉蓉 本报记者 邹海斌
走进上高县翰堂镇敬老院,只见四合院式的庭院内绿树成荫,长达百米的休闲长廊曲折清幽。早晨,老人们在庭院内欢快地跳起佳木斯操;黄昏,老人们在长廊内悠闲地散步。这里,俨然成了老人们的乐园。
敬老院的发展,倾注了院长李水生24年的心血。在他的带领下,敬老院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和全省三星级农村敬老院。
1990年7月,李水生被任命为翰堂镇敬老院院长。上班第一天,李水生逐一看望了住在院里的36名孤寡老人,并暗暗发誓,要把敬老院办成幸福院,让老人们过上舒心的生活。
由于敬老院没有医务室,老人生病了,都要送到好几公里远的集镇上治疗,很不方便。1991年,李水生劝说当赤脚医生的妻子,在敬老院建起了医务室,解决了老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敬老院的水井水质不好,水量也不大,不能满足老人们用水需求。1992年,李水生从邻村一个水库工地请来水利专家勘探水源,在敬老院内找到了一处水质好、水量大的水源,一个月之内将井打好。
李水生当院长不到一年,住进敬老院的老人就由36名增加到60多名。于是,他开始逐渐扩大敬老院规模,盖新房,让老人们住上舒适的楼房,而且有娱乐休闲的场所。从1994年以来,他共筹集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敬老院建设。2003年,李水生开始拆旧建新,建造了2500平方米高标准“四室一厅”老人住房以及百米休闲长廊。2010年又建设了一个200立方米的沼气池,解决了全院老人做饭、烧开水的燃料问题。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