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再说吴运铎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再说吴运铎

【作者】 杨青

【简介】 吴运铎,中国的 “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第一代红色兵工的代表; 吴运铎,畅销书 《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 上世纪50年代,他的名字在国内人们耳熟能详,他的自传体小说发行500万册曾脍炙人口。 他的身上有百余处伤口,留有几十块弹片; 他曾多次负伤,经过数十次手术; 他因此失去了左眼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95

【正文】

吴运铎,中国的 “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第一代红色兵工的代表;

吴运铎,畅销书 《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

上世纪50年代,他的名字在国内人们耳熟能详,他的自传体小说发行500万册曾脍炙人口。

他的身上有百余处伤口,留有几十块弹片;

他曾多次负伤,经过数十次手术;

他因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

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人?

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是个灾难深重的国家。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出生在那个时代,应该是不幸的。1917年1月17日,吴运铎出生在江西萍乡一个亦农亦工的贫困家庭中。据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报的一篇1500字的报道, “吴运铎出生在江西老根据地”,其实不太准确。因为这一年的11月7日,才有苏俄十月革命,自此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共和国以及一段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那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江西红色根据地的建立更是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了。因此,吴运铎的童年是苦难的,没沾上根据地的光。

但由于他少小随父到安源煤矿做童工,却享受到了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俱乐部为工人争取的福利:进入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读书,一学四年,并就此开始接受党的革命影响,是位根红苗正的老革命。

同时,在煤矿当工人,使吴运铎从小便对机械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风房中空气压缩机巨大的飞轮令他痴迷,那时他做梦都想当操作机器的工人。

但是国民党军队1927年夏对共产党人的屠杀,使吴运铎在安源煤矿的学习与向往嘎然而止。之后,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再进煤矿当学徒,后来做了电机师傅。

少年吴运铎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在繁重劳动间隙,他把车间里的一个小阁楼打扫干净,当书房兼实验室,用装机器的破木箱翻过来做书桌,省吃俭用买来一些专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甚至他还在工人中开办了讲座,把机械知识讲给工友听。

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矿里的讲座变成党宣传抗日的课堂,20岁的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工人集会的场所,他还参加了党的 《新华日报》发行站工作。不久后吴运铎在皖南云岭参加了新四军,参军后的第二年(193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以上叙述看,青年吴运铎走上革命道路应该是自然的,苦出身,求上进,再有一点儿幸运——在安源煤矿长大,较早接受共产党影响。

这时在皖南云岭的是新四军总部。吴运铎因其工人出身,被安排到修械所,从此开始了他终其一生的军工生涯。

那时,部队的武器弹药非常缺乏,战士们每人只有三粒子弹,打完仗还要把弹壳捡回来。吴运铎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研制枪炮和弹药的任务的,那时他手下只有八个工人和学徒,工具是一部四尺车床、两把老虎钳、一部摇钻和一些零星简陋的工具。

战争环境下,吴运铎白天绘图设计,晚上与工人一起研制生产;在日寇进攻的危难时刻,他带领工人们抬着机器打游击,仍然坚持生产。他们在一年左右时间翻造出必需的机器和工具,并修造出数以几十万计的枪炮弹药供给了前方部队。

有一次,前方送来一批旧炮弹,急待修好了以供战斗需要,但是缺乏雷汞,无法工作。他就设法收集了一些废炮弹的雷管,想从这里面取出雷汞来。当他正从水浸过的雷管中挖取雷汞的时候,不幸引起了爆炸。他负了重伤,左手四个指头被炸掉,左腿膝盖被炸伤,左眼的水晶体也被碎片炸破了。

那时的兵工研制简直就是玩命,一点不比前方危险少。他三次受重伤,都奇迹般地活下来,动过数十次手术,身上百余处伤口,留有几十块弹片未能取出。每一次他都是没等伤愈便再次忘我地投入工作,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但只有一次例外——

1947年,吴运铎奉命去建立炮弹厂和引信厂。在一次实验弹药爆炸力的时候,他不幸又被炸得浑身是血,左手腕被炸断,而且炸掉了右脚。当他在医院清醒过来时,得知自已已成残废,以后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机器旁为部队制造武器弹药,一条钢铁汉子伤心得泪如雨下。周围同志不断去慰问和鼓励他,并且送给他一本苏联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精神世界给吴运铎带来巨大震撼和启迪,他反复地念着书上的几句话:“我只要求给我留下一点能够维持生命的东西,一颗心脏和一叶肺,我还要顽强地斗争下去。”

两个月以后,他身体刚可以坐起来,就又撑在木板上,从事关于引信制造的著述和学习。七个月后,当他能够勉强下床时就说: “能动就能工作!”把病房变成实验室,专心研究成功了一种高级炸药。1949年8月,他扶着双拐回到厂里。同年冬季,解放战争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吴运铎被组织上送到苏联去诊治受伤的眼睛。

在莫斯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托洛夫斯基的夫人听到了关于他的事迹,到医院里看望他,并对这位 “中国的保尔”表示出热爱和崇敬。在苏联医生的悉心治疗下,吴运铎的左眼终于在1950年恢复了光明。

之后,吴运铎曾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等职。他曾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兵工专家。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吴运铎在北京病逝。

20年前吴运铎因病离世时,已经没有当年的轰动与热度了。但500万册 《把一切献给党》的读者已经深深地记住了他,连同那个时代一起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长卷最辉煌的篇章中。通常,我们总是说时势造英雄,吴运铎这一代人,是生活在英雄时代。其实,不光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以其高贵的品质和精神,造就了那个时代。尽管那个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但即使是只言片语,也会深叩任何时空中人的心灵。

——“我们时代的年轻人,虽然不是驴推磨似地打发日子,如果我们今天不比昨天做得更好,也学得更多,生活就会失去意义。”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如果我瞎了,就到农村去,做一个盲人宣传者!”

——“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

是为大多数人而活着,还是只为自已活着,这是辨识一个人的高贵与卑下的试金石。也是我们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健康有生命力、一个时代是否进步有意义的基本尺度。

向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吴运铎的那个红色时代致敬!(杨青)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