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吴运铎在皖东熔铸成“中国保尔”

吴运铎在皖东熔铸成“中国保尔”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吴运铎在皖东熔铸成“中国保尔”

【简介】吴运铎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右)与新四军二师指导员王新民在来安合影 提起“中国保尔”吴运铎,相信不少人都有所了解。他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更是教育激励着一代人。但或许你不知道,吴运铎曾在皖东战斗几年,正是那几年他身残志坚仍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使他赢得了“中国保尔”的称号。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12

【正文】

吴运铎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右)与新四军二师指导员王新民在来安合影

提起“中国保尔”吴运铎,相信不少人都有所了解。他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更是教育激励着一代人。但或许你不知道,吴运铎曾在皖东战斗几年,正是那几年他身残志坚仍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使他赢得了“中国保尔”的称号。

1白手起家创办子弹厂

1941年9月的某天深夜,新四军二师师部驻地盱眙黄花塘迎来一批客人,副师长罗炳辉亲自到村头迎接。当军工部副部长吴师孟把一位年轻人领到近前说:“罗副师长,这位就是吴运铎同志。”罗炳辉把吴运铎上下打量一番,笑说:“想不到我们的军工专家这么年轻!”吴运铎行个军礼:“报告首长,吴运铎24岁,参加革命四年多了。”罗炳辉笑说:“还是一位老革命。我们天天在盼望你早时到来呦。”

罗炳辉说的是心里话。自“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军公开与我争夺根据地,日伪军一次比一次更大规模的疯狂扫荡,我皖东新四军腹背受敌。罗炳辉曾开玩笑说:“新四军发展壮大了,我们的人比枪多,枪比弹多。”这虽是一句玩笑,却道出了新四军对武器的渴望和需求。新成立不久的新四军军部决定成立军工厂,自己造枪造弹。罗炳辉日夜盼望着军工专家吴运铎早点来。

第二天,罗炳辉带着吴运铎去师部后山的操练场参观,新四军战士正在早操训练。刺杀勇猛,喊声震天。吴运铎不由自主脱口说了一句:“强将手下无弱兵,名不虚传。”罗炳辉笑笑,叫过来一位战士打开武装带,里面只有三发子弹,其余都是用高粱秸冒充。罗炳辉严肃地说:“我们的战士每人只有三发子弹,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护自己,这三发子弹是命根子呀。”吴运铎明白首长的意思,向罗炳辉敬个军礼,说:“首长不用说了,请现在就给我安排工作。”罗炳辉说:“我的要求高哦,每年给我造出60万发子弹,维修一万支枪械。但给你创造的条件吗,只有几间破草房子。”吴运铎响亮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吴运铎带着8名工人,在今天的江苏高邮县金沟区平安乡小朱庄村北一位姓徐的农民家借用两间破草房创办起我军第一家子弹厂,俗称“茅屋工厂”。

吴运铎白手起家,自己动手设计并制造各种机床和专用工具。军工部送来了一台四尺长皮带车床,一台钻床和一台牛头刨床。“茅屋工厂”安装不下了,吴运铎遂把机器搬到离朱庄北村不远的仙墩庙里,建立一个金加工车间。大雄宝殿里安装机床,庙门外搭了个席棚,拿土砖垒起打铁炉,支上风箱和铁砧建立了锻工车间,同时还建立了铸造车间。所有铸造件只要把模型送到,工友们就会迅速地做出铸件。生产子弹需要冲床,吴运铎想方设法,土法上马,用水井的辘轳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井绳上吊一块100多公斤的铁锤,摇上再丢下,利用惯性就成了锻打枪体、炮弹壳的“手摇汽锤”;在磨粮食的石磨轴上,套一条粗布缝制的传送带,就成了“人推发动机”;将手电筒灯珠磨出一个口往里面塞火药,一通电就成了“电发雷管”。

有了这些,吴运铎开始夜以继日地绘制图纸。子弹还在研制中,上级又来新任务,拉了一批缴获的炮弹,说有三门大炮闲置,要求尽快修好,送到前方。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吴运铎想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就在取雷汞时,雷管爆炸了……

吴运铎第一次负了重伤。炸掉了四个半手指头,左眼睛炸瞎,身上布满碎片,昏迷15天才苏醒过来。伤势稍有好转,吴运铎不听医生劝阻,坚决要求出院。医生不同意,他就偷跑回到他的兵工厂。几经失败,气而不馁,第二年春天,子弹终于造出来了,源源不断运到前方。

2研制枪榴弹倒在血泊中

前方战士在流血,吴运铎的心也在流血。身为兵工厂长、兵工专家,为什么不能研制出威力大杀伤力强的先进武器?这样我们的战士就能多消灭敌人,自己也少伤亡。他陷入到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中……

枪榴弹是利用步枪发射的一种小型炮弹。先制成枪榴弹筒,像装刺刀那样装在步枪口部,再用铸铁造成形状像迫击炮弹一样的炮弹,装进枪榴筒内,用没有弹头的步枪子弹的火药高压气体,把筒内的枪榴弹发射出去。吴运铎在一本破杂志中,无意看到这篇介绍枪榴弹的文章,总共不到300字,触发他制造的灵感。他又开始夜以继日地绘图找材料搞实验。

由于身负重伤,吴运铎的伤残处不时阵痛,大冬天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有一次还晕倒在车间。工人们劝他休息。他说:“我能睡着吗?我们的战士在前方每时每刻都在流血牺牲,新式武器早一天生产出来,他们就会减少伤亡。”吴运铎顽强工作,废寝忘食,炊事员送来的饭菜常常一动不动地摆放着……正是在这种革命理想的推动下,第一颗枪榴弹造出来了,可射程只有240多米,远远没有达到理想要求。

有了第一次成功,吴运铎信心百倍,他又做了些改进,把厚柱形弹改成了滴水型弹,减小空气的阻力。改进后的枪榴弹造出来了,他到来安长冲实验场做发射实验。他的助手小刘说:“吴厂长,你负了一次重伤,这次实验由我来做吧。”吴运铎果断地说:“这次试验很危险,必须由我来做。”他将发射筒绑在树桩上,装上枪榴弹,枪扳手用一根绳子系着,放长三十多米,他使劲一拉,枪榴弹“嗖”发射出去,飞到对面的山腰才爆炸,经测量540多米。

为了慎重起见,吴运铎又做了几次实验,最后一次,不慎枪管爆炸了,吴运铎再一次倒在血泊中。这次他的左膝盖炸了一个碗口大的血口,膝盖骨被掀掉,再一次负重伤。战友们把他抬到二师中心医院,吴运铎醒时第一句话就说:“把发射管加厚1毫米,枪榴弹成功了。”

战友按照他的说法做了,枪榴弹试验成功。很快出现在前方。在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第一次立功。这次战斗是我淮南独立旅旅长罗占云同志指挥打主攻,我五旅成钧旅长指挥打外援。在激烈的战斗中,密集的枪榴弹像倾盆大雨飞向敌方,打死了80多个日本鬼子。罗占云旅长高兴地说:“我们的军工专家就是厉害,配备枪榴弹等于给我增加一个团。”

3

“中国保尔”

如何诞生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兵工厂也不断扩展壮大,到1943年淮南兵工厂不光有子弹厂,还建立了两个炮弹厂、一个手榴弹厂和一个修械厂。能够生产步枪、炮弹、手榴弹、定时地雷、脚踏地雷、拉线火雷……

师部将他的事迹写出报道发表在《新路东》报上,并配上编者按,要求根据地广大军民学习“吴运铎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吴运铎成了皖东名人、革命榜样。战士们告诉他,敌人改变了进攻战术,把“扫荡”和防御结合起来,妄图分割包围我抗日武装。只有步枪和手榴弹的新四军对这些庞然大物束手无策,只有平射炮能对付敌人碉堡。

吴运铎又一次临危受命。缺少钢材,他就用铁来代替,没有弹药,他把敌人发射的哑弹收集起来,一个个拆开,倒出弹药,重新装配。很快专打砖石炮楼的平射炮造出来了,同样需要试验。头两颗很成功,模拟的炮楼,被炸为平地。第三颗没有响,等到半个小时,吴运铎小心翼翼去检查,是炮弹引信问题。实验到第六颗又出现哑弹,没等吴运铎说话,装配工高明礼已冲到了前面。吴运铎不放心尾随,高喊:“你不能去,我比你有经验!”话没说完,炮弹爆炸了。高明礼当场牺牲,吴运铎被气浪掀出20多米,从半空中重重摔下来。在场的人都以为吴厂长再也活不过来了。经医生抢救,死神再一次从他的身边擦过。吴运铎醒来看着激动得泪流满面的战友,笑说:“阎王爷不愿收留我,说日本鬼子还没赶出中国,等革命胜利了,你再来报到。”

1945年抗战胜利,内战爆发,我皖东新四军主力不得不战略转移,撤退山东。吴运铎也奉命调离皖东到大连担任兵工厂长,继续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贡献。吴运铎一生大小负伤一百多次,重伤四次,就有三次为皖东抗日斗争流血致残……正是他在皖东这种身残志坚仍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使他赢得了“中国保尔”的称号。

几年后,组织上送吴运铎到苏联诊治眼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听说“中国保尔”来到了莫斯科,特地到医院看望他……

□徐 舟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