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巧借比喻解难题 ——记云南某预备役通信团政委张继乾 ■柳 斌 刘全超 本报特约记者 安春红

巧借比喻解难题 ——记云南某预备役通信团政委张继乾 ■柳 斌 刘全超 本报特约记者 安春红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巧借比喻解难题 ——记云南某预备役通信团政委张继乾 ■柳 斌 刘全超 本报特约记者 安春红

【简介】云南某预备役通信团政委张继乾,善于拿生活琐事作比喻,化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常令官兵茅塞顿开。 今年4月,该团党委研究决定启动营连正规化建设,重点建好“七室一场”,并定于11月底达标验收。6月中旬,机关组织各营连主官对“七室一场”建设进度进行检查,发现编在昆明市焦化制气厂的一营有线电连,没有按政治处下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39

【正文】

云南某预备役通信团政委张继乾,善于拿生活琐事作比喻,化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常令官兵茅塞顿开。

今年4月,该团党委研究决定启动营连正规化建设,重点建好“七室一场”,并定于11月底达标验收。6月中旬,机关组织各营连主官对“七室一场”建设进度进行检查,发现编在昆明市焦化制气厂的一营有线电连,没有按政治处下发的计划搞建设。计划规定先建“七室”,后建“一场”,而该连的“七室”还没动工,“一场”——训练场倒已高标准完成。

对此,有人认为有线电连这种做法“不守规矩”。该连连长杨景昆却是一肚子委屈:根据厂里的规划,连部将被设在新建的综合楼3号楼,但该楼目前尚未竣工。为不耽误正规化建设,我们才决定先建训练场,待7月份综合楼交付使用后再建“七室”。

工作交流会上,张继乾借自己理发的事说起了理:“我习惯于理平头,但遇到的理发师各有特点:有的喜欢从侧面理,有的爱从后边落剪,有的则擅长从头顶下手。不管怎样,只要能理出我满意的发型就好。预备役营连搞正规化建设,其实是一个道理。预编单位中心工作不同,建筑布局不同,经济能力不同,只要认准‘理平头’,何必介意从哪儿下手呢?”一席话,平息了一场争议。

今年主题教育活动中,宣传股计划在营区设置标语牌。起先拟定的方案,是用泡沬塑料字制作标语,但因与营区环境不协调而遭否决。不久,第二套方案送到张继乾的案头:把标语牌制作为当前流行的亚克力吸塑灯箱。这样做虽然时尚,造价预算却高达16万元,超出团里的承受力。

张继乾把宣传股的同志召集在一起,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洗澡的时候,光放冷水不行,只放热水也不行。但总能把冷水和热水调节到适合体温的点上。同样,我们制作标语牌,既要着眼时代发展要求,又要考虑团队实际,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

两天之后,宣传股拿出了第三套方案:用红色铝塑板制作面板,上嵌钛合金立体字。这样做,庄重大气,价格适中,且与营区原有灯箱、橱窗等设施相得益彰,得到官兵的一致赞同。

今年5月,张继乾患重感冒,到一家诊所打了几天针,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换了家医院一试,感冒症状很快缓解。不久,团队作战室、网络教室等场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为节约成本,张继乾发动机关干部走出去多找几个“医生”,看哪家开出的“药方”更适合自己的“症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广泛调研,“医”比三家,他们终于找到一家满意的网络公司,以较低投入顺利完成了改造工程。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