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搞好“农家书屋”建设、为农民阅读服好务,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娓娓道来——-提高农民素质应从阅读开始
【类型】报纸
【篇名】怎样搞好“农家书屋”建设、为农民阅读服好务,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娓娓道来——-提高农民素质应从阅读开始
【简介】■ 本报记者 裴蕾 4月27日,中国出版高层论坛在郑州举行,主题是“全民阅读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就这些当前文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独特的耕读文化需要弘扬 记者:怎样才能让农民真正走进书屋? 柳斌杰:中国农村一直有注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14
【正文】
■ 本报记者 裴蕾 4月27日,中国出版高层论坛在郑州举行,主题是“全民阅读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就这些当前文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独特的耕读文化需要弘扬 记者:怎样才能让农民真正走进书屋? 柳斌杰:中国农村一直有注重读书的传统。古人追求务农与读书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认为“耕可致富,读可养性”,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耕读文化。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张履祥在《训子语》里说:“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表达了对耕读并重的生活的向往。我也到过一些农村地区,经常见到百姓家门边贴着“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样的对联,显示出户主耕作不忘读书的人生追求。 如今的新农村建设,更不该忽略阅读的重要功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应该从提高农民的阅读水平开始,培养想读书、愿读书、能读书的新型农民。各地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努力,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文化硬环境,以倡导阅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软环境建设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记者:怎样建设文化软环境? 柳斌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农民喜欢读、喜欢看,能够在读书中享受乐趣,得到好处。“农家书屋”不但要建成农村实实在在的文化阵地,为农民阅读服好务,解决看书看报难的问题;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人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培养阅读兴趣。近两年,全国许多地区的农村都开展了读书节活动,效果明显。就像农民兄弟说的,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 事实上,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主动接受和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性文化工程可能会变成摆设,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失去动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倡导农民阅读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能把 “文化垃圾”推到农村 记者:在建设“农家书屋”过程中,出版业应当注意些什么? 柳斌杰 :出版业一定要为农民提供健康实用的阅读产品,不能把“文化垃圾”推到农村。要关注农民的需求,为农民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出版物,而且必须把教育性、实用性和娱乐性、可读性结合起来。我们要为“农家书屋”选好书、配好书、管好书、用好书、添好书、换新书。 为此,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价格适宜的“三农”出版物,推荐书目达万余种。今年,我们还要听取专家和农民朋友的意见,再确定一批 “农家书屋”常备出版物目录。 把国家扶持的政策落实好 记者:请您为四川的“农家书屋”建设提点建议。 柳斌杰 :这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四川已经成立了推动“农家书屋”建设的工作机构,许多市州开展了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发展得很好。我认为,要想进一步建设好 “农家书屋”,有些地方还可加强。 首先,要加强统一规划。这次建设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支持,每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都要建书屋,需要很好的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先做示范,逐步向基层边远地区推广。第二,从选址到房屋规划、物品采购,一定要依照国家统一的标准。第三,要把国家扶持的政策落实好。按照中央规定,西部地区主要由中央财政负担80%的费用,地方上配套20%,要保证资金中途不截留、不占用、不浪费,用到农民身上。 对于已建成的 “农家书屋”,要加强管理,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一定不要脱离农民群众,找城里人管理,他回城了,农民就看不了书。要记住,怎么方便农民,就怎么管理。要用好“农家书屋”,除了借阅,还可以开展读书征文、实用技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