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接受中央媒体专访畅谈新闻出版业发展 在大改革大变革时代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类型】报纸
【篇名】柳斌杰接受中央媒体专访畅谈新闻出版业发展 在大改革大变革时代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简介】 □本报记者 程晓龙 (上接01版) 除了解决这些问题,还将在报刊整体布局、结构、总量、供求关系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发展能力,依托大媒体、地方来推进集团化管理,使报刊做大做强。 他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家对改革形成广泛共识,正在踊跃参与。近年来的无数实践证明,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新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18
【正文】
□本报记者 程晓龙
(上接01版)
除了解决这些问题,还将在报刊整体布局、结构、总量、供求关系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发展能力,依托大媒体、地方来推进集团化管理,使报刊做大做强。
他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家对改革形成广泛共识,正在踊跃参与。近年来的无数实践证明,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出版生产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实力不断壮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职工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做到了“谁改谁受益、先改先受益”,实现了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长效机制的目的。改革走在前列的出版集团、出版社更加注重创造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通过扩大市场、改进服务来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打造精品力作 出版业持续繁荣发展
在谈到促进精品力作的出版时,柳斌杰说,近几年,我国图书生产能力空前解放,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主题出版的特点愈发鲜明。重新整理、校订、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新译本,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著作以及一大批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我国推出了一大批党史、军史、国史、革命史方面的精品力作,而且更加尊重历史,更有学术水平。例如,抗战,从过去只是出版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的抗战历史,到现在出版了全部战场的历史,所有抗战英烈的传记。再如有关辛亥革命的图书,真实地记录了孙中山等革命者的历史功勋。国际评价很好,认为共产党英明磊落,追求真理。
文学著作是图书出版领域的一个重镇。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小说类新书数量为4300多部,长篇小说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部,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过去我国长期主要出版古代经典名著,现在也出版了大量当代名著。《狼图腾》、《杜拉拉升职记》等畅销书的译作,在国外图书排行中都名列前茅。少年儿童读物也得到了繁荣发展。郑渊洁、杨红樱作品的全球发行量都超过了2500万册,在世界销量前10名的作家中,仅次于《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此外,中国图书的设计、装帧、印刷技术水平也是世界一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促进产业发展 产业实力不断提高
在谈到党的十七大以来,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成果时,柳斌杰指出,新闻出版是制造和传播文化的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到现在,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翻了三番,总产出达1.26万亿元。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主体越来越突出,一大批出版集团、报业集团、期刊集团、发行集团、印刷集团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在增加,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印刷、发行、数字出版等领域,给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开拓了更多融资渠道,同商业银行结成了零息的联盟,提供了经营方面的支持,推动4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融资接近5000亿元,大大增强了新闻出版产业实力。此外,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航母。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印刷集团等实力正在加强,整个产业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预计到“十二五”末,新闻出版产值将会达到3万亿元以上,真正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贡献。
柳斌杰强调,为实现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着重把传统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新型新闻出版产业;扩大新闻出版的公共服务;开辟国际市场。
加快“走出去”
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文化“走出去”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柳斌杰阐述了促进新闻出版“走出去”的措施和方法。首先是巩固已有的方式:积极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展示形象;选择中国的优秀作品,通过版权输出推向国外;加大实物出口,在全球推广中国的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其次,采取了一些新措施,加强“走出去”的力度。如,在国际重要书展中,以主宾国身份参展,展示中国文化成就,引起了世界的轰动,成果显著;办好国内的国际书展,通过名牌的会展平台全面推广中国文化。
柳斌杰指出,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了两大“走出去”的品牌工程:一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二是经典中国出版计划。到目前已经有1600多种图书推向世界,效果良好。在构建国际销售网络方面,中国积极与国际知名出版物代理商合作,利用国际渠道来推广图书;扶持全球华文书店联网,在国外扩展代销店;在亚马逊等知名网站推广销售中国图书。此外,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外国办社、办报、办刊、办台、办店、办厂,现在我们已经有了300多个点,计划要覆盖所有的主要国家。
他指出,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在“走出去”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影响力在逐步提升。在中外合作办报、办刊方面也有了探索和突破,下一步将探索与国际重要传媒巨头合作,借助于它们的渠道来发展我国新闻事业,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提高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
发展数字出版 加速产业升级转型
针对当前数字出版快速发展、产业升级不断加速的态势,柳斌杰指出:数字出版是国际出版业的大趋势。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年底,数字出版产值已超过图书出版产值,达到了1000亿元,内容创作和技术平台都有突破,且发展潜力巨大。
他说,数字出版要实现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出版、传输、消费一体化和数字化,即作家在数字平台上写作,读者在另一个数字平台上阅读,全部出版和经营环节都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并事先预设了作者、编辑、传播者的收入分配比例和权责关系,同时实现各方所求。
他指出,目前我国数字出版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新闻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较慢,渠道和技术开发商与内容生产商融合不够,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管理部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主要的出版、报业传媒集团加快实现数字化革命,在数字出版传播领域必须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第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占领技术高地,积极研究、开发适合我们国家的新闻出版传播技术平台和阅读终端。第三,出台一批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优惠政策,实施一批重点工程。第四,建立数字出版基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数字出版高地。第五,加大力度培养数字出版高端人才,造就中国的乔布斯。
促进国有民营出版单位合作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在谈到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时,柳斌杰肯定了民营企业是新闻出版业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印刷复制领域里,民营占重要地位;在流通发行领域、物流建设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利用它的灵活机制,扩大了新闻出版的服务领域;民营企业在策划、创作图书方面有突出贡献,策划了一批畅销的图书。他说,目前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方式来打通政策的通道,让民营企业能够正常的、合法的参与出版业的发展,包括:有实体的文化工作室通过与大型的出版集团合作,把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出版业的发展;进行项目合作,双方以合作的形式保障各自的权益来共同出版;此外,通过建设出版园区,让民营企业享受政策支持,同时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柳斌杰指出,当前,依靠人民群众,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总的方向,一切文化生产力都不应该把它空放,而应该让它得到更好地发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