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二) 2012——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成效

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二) 2012——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成效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二) 2012——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成效

【作者】 柳斌杰

【简介】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在新形势下,新闻出版业如何围绕大局做好工作是一个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以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好思想、理论准备;一定要加快发展,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定要抓好新闻出版单位“三改一加强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18

【正文】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在新形势下,新闻出版业如何围绕大局做好工作是一个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以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好思想、理论准备;一定要加快发展,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定要抓好新闻出版单位“三改一加强”,为改革开放这个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一定要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2012年新闻出版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继续巩固发展思想文化主阵地,继续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继续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继续创造繁荣发展的好环境,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文化改革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1、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的里程碑式的会议,集中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是今后十年我国文化工作的纲领。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2012年新闻出版工作的头等大事。

  1.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是新闻出版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

  2.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推进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自觉贯穿于新闻出版工作全过程;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确保新闻出版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步伐;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大力推动新闻出版跨越式发展。

  3.要进一步认真贯彻六中全会《决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改革创新精神,继续抓好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工作。贯彻六中全会《决定》要抓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在深入人心上下工夫;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要在加强引导上下工夫;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要在服务体系上下工夫;发展文化产业,要在做强做优做大上下工夫;深化文化改革开放,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建设文化人才队伍,要在提高素质上下工夫。

  4.要进一步联系实际落实六中全会部署。可以说,2011年新闻出版工作,既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开局,也是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新的实践。我们一定要保持新闻出版行业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形成的良好态势,推动新闻出版业跨越式发展。

  2、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新闻出版的根本任务。必须按照“融入、贯穿、体现”要求,以高质量工程建设和高水平重大主题出版引领社会思潮,熔铸民族之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认真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要重点抓好马列经典、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等国家重大出版项目的出版发行,推出百种优秀理论和百种优秀通俗读物,启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二期建设,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要落实好年度重点出版物选题计划和“十二五”重点出版物规划,着重在主题出版、红色出版等方面,推出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出版物。

  2.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有关党的十八大出版发行工作。要把迎接党的十八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及早策划、精心部署。要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展示辉煌成就、展望光辉前景”宣传主题,全面展示十六大以来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3.加快实施主流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工程。要扎实推进“三项学习教育”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等活动深入开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要切实做好党的十八大前后重点报刊审读和重点网站专题监测工作,掌握动向,把握导向,及时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确保主流舆论影响力。

  3、切实加强精品力作创作生产传播

  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生产更多精品力作,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加强规划引导,推动精品战略深入实施。要实施动态管理,调整和充实“十二五”时期出版规划,增加精品出版物数量至3000种。要完善出版单位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办法,启动第二次出版单位评估工作,加大出版单位在精品力作出版方面文化影响力、贡献力考核比重。要实施报刊出版综合质量分类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健全名报名刊培育长效机制,扶持品牌报刊。

  2.鼓励内容创新,扶持原创精品。要认真组织实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和“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要进一步实施“双百”报刊品牌建设工程,推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

  3.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出版。要继续实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为内容健康、技术先进、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国产原创网络游戏出版提供“绿色通道”。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文献数据库等网络出版服务特色网站。

  4、大力推进新闻出版惠民工程建设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要牢固树立服务文化民生理念,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切实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新闻出版发展成果。

  1.高质量实施好国家重点出版工程。要进一步健全基金制度,完善评审工作机制,加强项目中期管理,完善项目管理和审核验收办法,规范产品推广应用,切实发挥出版基金在促进国家重点出版工程方面的重大作用。

  2.扎实推进“东风工程”。要管好用好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推出一批民文精品力作。启动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建设,提高民族地区民文出版生产能力、传播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继续做好新闻出版系统援藏援疆工作。

  3.确保在党的十八大前高标准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推动工程项目、资金、进度、质量等责任落实,并面向社会,加强监督,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建、管、用长效机制,使农民长期受益。要加快推动农家书屋信息系统建设,切实解决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和使用问题,积极开展数字农家书屋、城乡对口支援、图书交流交换等试点工作。

  4.以各类“书香”活动拓展全民阅读工程。要进一步健全政府推动、全民主动、城乡互动、各方联动的全民阅读活动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各类“书香”活动,创新活动组织方式,搭建各类读书平台,把读书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5.切实抓好文化环保工程。要继续开展版权保护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大力扫除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文化垃圾,严肃查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要进一步推动绿色网络游戏开发,加强对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的把关。

  5、推动新闻出版产业跨越式发展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必须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全力以赴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增效益,发展和壮大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

  1.加快落实“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各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要抓紧制定配套政策,用好用足国家和各地一系列优惠政策。要通过争取发展专项资金、银企合作、引进外资、加大补助和奖励力度等方式,切实加大投入。要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从实际情况出发,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2.大力拓展新闻出版产业跨越式发展增长点。加大新闻出版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力度,重点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版权创意等产业园区和基地。要继续组织好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印刷环保体系建设,开展“电子书包”可行性调研,加大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开发新业态、新产品。继续推动动漫出版业、音乐出版业快速发展。要完善改革发展项目库运行管理机制。

  3.不断促进新闻出版科技创新。要加快组织一批重大工程、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研发一批尖端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出一批科技产品。要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新闻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电子纸和新闻出版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自主研发,争取在关键技术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4.扩大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加强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积极支持并规范出版物电子商务,推动各种方式的出版物连锁经营和实体销售。要创新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开发特色消费市场,形成多样化消费方式和新的消费增长点。要通过价格调节、财税优惠、政府补贴等政策,引导新闻出版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新市场。

  6、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按照中央加快转制、“三改一加强”统一部署和要求,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力争在党的十八大前完成既定任务。

  1.要继续深化改革,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要启动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推进报刊出版业结构调整。要稳步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保留事业体制党报党刊、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制定完善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实施方案。要继续指导推动已转制新闻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出版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上市。

  2.大力推进改组,建设国家出版传媒“航空母舰”。出台《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出版传媒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兼并、重组。要做大做优做强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加快推动南北两大新华发行集团组建工作。

  3.加快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出版单位和印刷复制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积极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加快新媒体新产品研发和推广。

  4.加强科学管理,积极探索科学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要以明确范围、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和责任追究为重点,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指导企业实施内部管理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7、开拓国际市场渠道

  文化走出去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问题,更是中华文化的发展空间问题。在信息全球化和国际出版市场高度竞争条件下,必须从战略高度合理谋划走出去宏观布局,面向世界求发展。

  1.创造更多体现中国精神的高质量新闻出版产品。要大力推动内容创新,力争在大众图书、专业图书、教育图书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并借鉴国际文化市场运作模式,推动进入欧美主流社会。

  2.利用好国际平台推广中国文化。要深入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精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闻出版和版权国际交易平台,探索建立以边疆省(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交易平台,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搭建多语种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全力办好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继续深入实施海峡两岸出版工程。

  3.大力拓展走出去国际渠道。要大力实施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加强与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型连锁书店的积极合作,整合海外华文出版物营销网络和渠道,搭建数字内容资源跨境投送平台,实施网络书店等海外销售计划。

  4.以本土化战略推动企业、资本走出去。要努力实施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计划,支持各种所有制新闻出版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以多种方式兼并、收购境外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扩大境外投资。

  8、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推动管理创新,为实现新闻出版业跨越式发展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行政保证。

  1.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要积极推动《印刷业管理条例》修订,尽快完成《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

  2.加快推动管理手段创新。要统筹规划新闻出版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整合新闻出版信息系统和有关政府网站,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基础信息、产品内容、业务信息资源库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选题、书号实名发放、CIP数据、条码配置等管理系统功能整合和平台建设。要加快进口出版物基础数据库和审读平台建设,优化进口出版物内容。

  3.加大版权保护力度。要进一步强化版权服务体系,支持版权创造,加强版权行政执法和社会监管,做好对重点新闻出版单位的监管和侵权案件的查处工作。要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要大力推动版权示范城市、单位和园区建设,探索建立综合性版权交易市场。

  4.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把封堵查缴非法有害出版物和有害信息作为“扫黄打非”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责任管理、信息预警、市场监管、联合封堵、案件查办及群防群治等工作机制,全面强化社会管理基础建设。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