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不尽的思念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不尽的思念

【作者】 周广仁 孔繁洲 喻宜萱

【简介】$F编者按$E$T我国著名 的音乐教育家、理论家、 社会活动家赵沨同志离开 我们已经有一年了。日前 在北京举办了“赵沨同志 学术纪念活动”,来自各界 的专家、学者一起回忆赵 沨先生生前和大家一起度 过的时光,缅怀他对中国 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 的贡献,人大常委副委员 长、教育部首任艺教委主 任彭佩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932

【正文】

$F编者按$E$T我国著名 的音乐教育家、理论家、 社会活动家赵沨同志离开 我们已经有一年了。日前 在北京举办了“赵沨同志 学术纪念活动”,来自各界 的专家、学者一起回忆赵 沨先生生前和大家一起度 过的时光,缅怀他对中国 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 的贡献,人大常委副委员 长、教育部首任艺教委主 任彭佩云同志还特地为此 次活动题词。这里选登一 组纪念文章,作为本报对 赵沨先生的逝世一周年的 纪念。$E$$ $T赵沨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在任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的10年中,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学校艺术教育事 业,对确立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艺术人才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 贡献。我们召开赵沨同志艺术教育思想研讨会,是对赵老最好的纪念。我相信,这次会议定会对我国艺术教育事业 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彭佩云$$ 赵沨院长在中央音乐学院主持工作达 27年之久,这也是学院历史上风云变化最复杂的时期。期间,经历了建院 初期的发展、文革时期的衰落和改革开放以后的辉煌。假如说,经历了文化革命后,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音乐学 院就显示出强大的实力的话,那么,这种骤然的冲击力正是来自五六十年代的学术积累,这是赵沨院长的功绩,正 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中央音乐学院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虽然历经沧桑,但它的学术功底和敬业 精神,始终是中央音乐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赵院长晚年致力于国民音乐教育和国民艺术教育,他作为教育部艺 术教育委员会主任,走遍全国各地,为发展中国国民艺术教育呕心沥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E$$ 光阴似箭,50年前,我第一次遇到赵沨院长,那时 他才30多岁。如今他已作古,在纪念赵沨老院长逝世 一周年的日子里,一些往事涌上心头。近半个世纪以 来,我从和赵沨老院长多方面的接触中学到了很多东 西。$$ 赵沨老院长乐于助人,是我首次与他接触时留下 的印象。1951年,文化部选我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成 员,参加“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我从上海来到北京,接 触的第一个人,就是赵沨老院长。那时他还在文化部 办公厅工作。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我需要练琴。 算我运气好,赵沨老院长很理解我那焦急的心情,因 为部里规定要多弹中国作品,除了《牧童短笛》、《晚 会》以外,还要我赶练马思聪的《鼓舞》。但那时的北 京,到哪里去找钢琴呢?赵沨老院长安慰我说:“别着 急。”便把我带到一个安静的四合院的一个小小的屋 子里,说:“你安心的在这里练吧,不会有人来打搅你 的。”在一架立式钢琴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书谱,还有 一张赵沨老院长的照片,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里就 是赵沨老院长的家,这位带我来的文化部官员是搞音 乐的。$$ 我是1955年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1956年底, 赵沨老院长来学院主持工作,我在他的领导下,工作 了几十年。记得1961年春,赵沨老院长率领了一个由 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师生组成的演出团到广州参加羊 城花会,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会在花会上获得了极大 的成功,显示出了赵沨老院长担任院长以来在培养人 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1962年,赵院长又率领一个中 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赴香港和澳门演出。这个演出团 的成员大都是国际比赛获奖者。钢琴有刘诗昆,顾圣 婴和我,声乐有郭淑珍、张丽娟、施鸿鄂,还有上海音 乐学院的女子四重奏和俞丽拿的“梁祝”小提琴协奏 曲。这次演出震撼了港澳,反响强烈,获得巨大成功, 展示了内地特别是我院的教学实力和水平,使港英政 府教育部门公开宣布,正式承认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 的学历。在这次演出过程中,赵沨老院长表现出了非 凡的组织才能,尤其是他的口才和外交天才给人们留 下深刻的印象。$$ 回想我在钢琴系工作的几十年里,赵院长给我最 突出的印象是,他知识渊博,记忆非凡,特别是爱人才 如命。他培养人才,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他认为,没有 广博的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学生将来在专业上不 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主张根据中国民族的审美 习惯和文化传统,建立中国的钢琴学派,对外国音乐 作品的解释上,要具有民族的独创性。他要求把演奏 和创作中国钢琴作品,摆到重要的地位。在他的号召 和鼓励下,钢琴系经常举行中国作品演奏比赛或中国 作品演奏会,推广了一批优秀的钢琴作品。郭志鸿的 《喜相逢》、储望华的《翻身的日子》、殷承宗的《快乐的 啰嗦》,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他还非常重 视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钢琴共同必修课教研室, 就是根据他的决策而成立的。赵沨老院长为中央音 乐学院的建设倾注了毕生心血,中央音乐学院能享 有今天的国际声誉,跟他是分不开的。$$ 赵沨老院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92年10月,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四 届年会在扬州召开,就是在这次学术会上 我有幸结识了赵沨先生。先生做为中国音 乐史学会的会长,当他看到山西人民出版 社1991年出版的我编写的《中国音乐艺术 赏析》后很高兴。会议休息时,他主动到我 的房间找我谈心,这我根本没有想到。通 过这次交谈对我触动很大,先生是那样的 爽朗豁达,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我们 谈的开心、谈的痛快,许多学术问题,都有 一致的观点和看法。他鼓励我多看书、多 思考、脚踏实地的认真做学问。当我拿起 自己编写的《中国音乐艺术赏析》,请先生 写点意见时,他热情地在书的菲页写下 了:“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是一个 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本书的出 版,对此将作出积极贡献。壬申金秋,中国 音乐史学会第四届年会在扬州举行,繁洲 兄属我作字,书此为念,赵沨。”从此,我们 成了忘年的挚友。$$ 1996年初,我们山西省音协和山西省 委,为推动山西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 类学校素质教育的提高,决定举办山西省 首届音乐教育论文评选和研讨。我作为山 西省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赴京聘请 专家评委,为我们山西的音乐教育论文把 关,也想借此让北京的专家了解山西的音 乐教育现状。赵沨先生时任国家教委艺术 教育委员会主任。我们一行人到北京把想 法向先生汇报后,他表示大力支持,并嘱 黄大岗先生具体办理。在黄大岗先生积极 热情地帮助下,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赵 沨先生为评委主任。最后从我们选送的 177篇文章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 论文共73篇,于1996年12月17日至19 日在太原举行了隆重的学术研讨和颁奖 大会,赵沨先生还亲自为大会书写了热情 洋溢的题辞:“教育是一个群体、社会、民 族的最具目的性的社会行为,音乐又是文 化的重要载体,发扬音乐的社会功能,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书贺 山西音乐理论研讨会。赵沨,丙子冬日。” 大会之后,在赵沨先生和黄大岗先生的努 力下,部分获奖论文得以在《音乐研究》刊 物上以增刊形式出版。这对我们山西音乐 教育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关爱。增刊出版 后的确在我们山西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0年1月我的另一部《音乐素质教 育手册──中外音乐艺术漫步》在中国文 联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当我把书稿送 给赵沨先生审阅时,他已八十多岁高龄, 还忍着病痛热情地为本书匡谬写序,使我 内心很不平静。每当我翻开书序,总是思 绪万千,无限感慨,引发出我对先生不 尽的思念。我与赵沨先生十余年相处所领 受的一切,已经成为自己精神的一个组成 部分。$$ 一代宗工,千古不磨。他那正直的为 人、坦荡的胸怀、勤奋的敬业精神以及为 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永远陪 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奋发前进。$$ 在纪念赵沨老院长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我 作为他的一个老同事,不由得回忆起在他主持中 央音乐学院工作时期的一些往事,感触良多。在 那时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教育经费拮据,教学设 施落后,师资缺乏,生源专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 要把高等音乐教育办好,办的出色,其难度是不 言而喻的。$$ 赵沨老院长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一 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工作。他以对音乐教 育事业的热爱、渊博的学识、过人的胆识、出众 的才干和高度的责任感,竭尽全力,辛勤耕耘, 带领大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波又 一波的风浪,历经数十个寒暑,终于实现了赵沨 老院长办学的初衷,把中央音乐学院办成既是我 们自己的,又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学府。而今她享 誉海内外,赵沨老院长功不可没。$$ 我和赵沨老院长共事二十余年,常有机会听 到他发表的有关办学的真知灼见,他那些高瞻远 瞩的设想和主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 我在工作中获益匪浅。赵沨老院长到任伊始,就 明确地提出:办音乐学院就是要以培养社会的精 英音乐人才为目的。后来我曾多次听他说:办教 育就是要出人才、出学术研究成果、出办学经验。 他认为衡量教育办的好坏的标志,首先就是看它 是否培养出了人才。就高等学府而言,则不是指 一般的人才,而是高、精、尖的人才。基于这一 认识,赵沨老院长首先把目光投向教师队伍的建 设。他一方面大力揽聘国内音乐界的名人、专家, 同时继续邀请前苏联和东欧的专家来院任教,并 把大门开向西欧、北美,频频迎来欧美专家来院 短期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同时继续坚持选派优 秀学生到前苏联和东欧留学,从而师源畅通无阻, 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学成归国回院担任教职, 成为教学中的骨干,大大地充实了教学队伍,加 强了教学实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优异的 教学成果。$$ 其次,赵沨老院长对课程设置极为重视,他 在这方面同样作了精心的安排。开设什么样的课 程,实际上与培养目标是密不可分的。赵沨老院 长心目中的人才,不是单打一的狭窄的独木桥, 而是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技巧又有丰富的文化素 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精英。为实现这一目标,除 了继续加强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外音乐史、外 语及民族音乐理论等共同课程的教学外,他还把 文学欣赏、美术欣赏列入教学计划,并请名家来 院授课。在赵沨老院长有力措施的推动和启迪下, 我们声乐系也曾一度开设过德国艺术歌曲、法国 艺术歌曲和唱片欣赏课,受到学生的欢迎。$$ 再次,我深深感到赵沨老院长曾经提出的金 字塔方针的正确性其涵义非常深邃。赵沨老院长 一直主张音院附中学生人数要多,音院本科相对 要少而精。这就意味着金字塔塔基要深而宽厚, 塔身结实而粗壮,塔顶才能高而尖。这个方针正 说明了量与质的关系,专业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深厚的文化根底、广泛的知识修养、音乐修养与 专业高度发展的关系。$$ 还有,我想特别提出的是,赵沨老院长对民 族音乐的高度重视。回想起1980年恢复中国音乐 学院及中央音乐学院再次分院时,赵沨老院长当 机立断决定继续设立民族器乐系。他的这一决策 受到大家的赞同和支持。培养民族音乐人才,弘 扬民族音乐文化,是学院应该肩负的责任。可以 说,设立不设立民族器乐系,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也是一个办学方针的大问题。民族音乐需要发展, 学院其它专业除了学习、借鉴西方的优秀音乐传 统外,都需要建立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即自己 的教材、教学体系、演奏演唱曲目与艺术表现风 格,也就是建立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派。因 此,我体会到赵沨同志坚持设立民族音乐系,是 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他的远见卓识令人信服。 当然,我们都懂得创业维艰,要建立自己的民族 的音乐学派,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几代人 的努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沿着这 条宽广道路走下去,我们的光荣任务就一定能完 成,我们的远大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中央音乐学 院就一定能成为学术水平更高的、如赵沨老院长 所期望的:既是我们自己的又是世界一流的音乐 学府。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