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捉迷藏的游戏

捉迷藏的游戏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捉迷藏的游戏

【作者】 彭迪

【简介】捉迷藏的游戏 新华社记者 彭迪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有如华盛顿的春天,乍暖还寒。上周说,“下周就要签字”;到了下周,又说“下周就要签字”。这两天气温增加,据说日内就要达成协议了,但又说细节问题还有不少,签字日期未定,可见问题复杂,步履维艰。这一切对于局外人来说,真好象是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16

【正文】

捉迷藏的游戏

新华社记者 彭迪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有如华盛顿的春天,乍暖还寒。上周说,“下周就要签字”;到了下周,又说“下周就要签字”。这两天气温增加,据说日内就要达成协议了,但又说细节问题还有不少,签字日期未定,可见问题复杂,步履维艰。这一切对于局外人来说,真好象是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所谓捉迷藏,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美苏双方都搞了不少战略武器,从武器数量来说,可谓旗鼓相当;从武器质量来说,可谓各有千秋;而且双方的核武器都互相瞄准着对方。最害怕的是对方先发制人,自己无还手之力。因此,彼此一面力求能发现对方的弱点和动向,一面力求防止对方发现自己的弱点和态势,至少要保住自己的“第二次打击力量”。苏联部署的三百多枚SS—18等重型洲际导弹,对于美国一千多枚以陆地为基地的民兵式导弹是一种毁灭性威胁。于是,美国的核武器在地面上不保险,就藏在洞里;洞里藏不住,就钻到水里(潜艇);水里还不保险,就装在飞机上往天上跑,随时准备动手还击。这就形成了美国对付苏联的“三合一”核力量。一个要捉,一个要藏,而且互相又捉又藏,这个双轨游戏一直玩了多年。

美国参议员格伦是这样具体盘算这场游戏的结局的。他说:“即使他们摧毁了我们所有的陆基民兵式导弹,我们还有潜艇导弹。即使他们打击我们的民兵式导弹时具有百分之八十的准确性,我们还可以剩下两百个装有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因此还能向他们发射出五百到六百个弹头。”

然而,以老奸巨猾闻名的苏联向来是诡计多端的。它口头上大讲缓和,表示要限制战略武器,实际上千方百计改进自己的武器系统和侦察手段,同时对外封锁消息,只干不说,多干少说。这就使美国人对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很难放心。

记者到此不久,宴会上,酒吧间,报纸上,家庭里,到处听到对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议论纷纷。人们唯恐限制了自己,便宜了苏联,有朝一日落得个手无还击之力,只能屈膝投降。美国同苏联打交道已非一日,可以说是老对手了。新闻界一位有影响的人士说,苏联人不但会打扑克,而且善于偷牌。的确,在美国很难找到信任苏联的人。

卡特总统尽管提出种种理由,认为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非签不可,但也一再声明,不存在对苏联信任的问题。这就是说,一面要缔结君子协定,一面要严防小人。为此,美国对苏联使用了一切侦察手段,有天空的,有地面的,有海洋的。卫星侦察不够,最近又动用U—2飞机。还有许多地面侦察站设在苏联的附近,对苏联发射导弹的动静昼夜监听,真是紧张得很。前不久,伊朗政局变化,美国失去了它在那里的侦察站,就在美国引起了惊慌。

既然没有捉住苏联动向的十分把握,美国必然要把自己“藏”的水平提高。于是在地道里来回奔走的机动导弹、在深水潜艇里悄悄移动的、比过去威力更大的“三叉戟”导弹以及从空中、海上和陆地都能发射的机动巡航导弹等等新武器,一一应运而生。

看来这场游戏还得无止无休地玩下去。

所谓捉迷藏还有第二层更深的意思,这就是:美苏双方还要捉摸彼此的战略动机。如果说对武器还可以利用侦察仪器之类的东西来探测从而多少可捉摸的话,对战略意图就难捉摸得多了。在这方面,美国比俄国坦率,经常宣称:美苏两家不是和解,就是同归于尽,没有第三条道路。而且,不知是出于无意还是一厢情愿,美国发言人常常代替苏联领导人说话,说什么苏联人也是这样想的。按卡特总统最近的说法,美国和苏联“在生存下去这一点上具有共同利益,而且我们都承认,我们的生存下去确实是互相依赖的。”

然而,苏联究竟是怎样想的呢?它是不是象美国总统说的那样,真的把同美国的关系也看成是

“互相依存、生死与共”的关系呢?怕不尽然。美国国防部长布朗早些时候就说过:“苏联人究竟为何作这样大的努力来改进他们的战略核力量,这还无法断定”。

围绕苏联的战略动机问题,现在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苏联不会也不可能夺取到战略优势。然而过去十年的历史事实是,苏联的核武器增加了五倍、而美国才增加一倍。这种争夺战略优势的势头并没有因为缔结了这个或那个限制战略武器的协定而减弱。来自佐治亚州的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萨姆·纳恩认为,“在战略武器领域内,苏联已经消除了我们曾经拥有的决定性优势,并且看来正在大力取得核优势。”

有人说,苏联不可能利用它的核实力地位达到它的政治目的。然而,近几年来大家看到的是,苏联正是用它的军事实力作后盾,从非洲、红海到南亚、远东,到处制造事端,扩张渗透,并不因为有了这个或那个限制战略武器的协定而有所收敛。

还有人说,苏联搞这么多核武器,无非是为了讹诈,并没有考虑真打。这一点,美国国防部长布朗也不能同意。他曾经指出,美国不能设想苏联是出于“单纯的威慑的考虑”。固然,苏联利用核武器吓唬神经衰弱的人,在许多地方不战而胜。但是从苏联多年来全面扩军的情况来看,它对于核战争,不仅准备打,而且准备打赢,对战争的后果也作了种种准备。二十年来苏联用于民防的二百亿美元决不是无的放矢。

面对这样一个不好捉摸的苏联,美国似乎矛盾重重,既猜疑害怕,又不甘居下风;既不敢信任,又存在幻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苏双方在第二轮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中,时而“非常接近”,时而“距离遥远”、摇摇晃晃,经历了五、六个年头。这说明了关系的复杂,斗争的尖锐。

现在,据说这个难产的协议终于接近完成,指日可定了,但是,由于问题复杂、利害尖锐,即使签了字,在美国还会引起很大的争论。参议员杰克逊预言:“这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签订以来最大的一次辩论。它将是对我们的整个地理政治形势,包括我们的盟国,中国的兴起,以及从非洲之端到欧亚大陆,我们正在向何处去的问题的一次审查。”

不管这场争论结果如何,捉迷藏的游戏总是还要玩下去的。当然,这只是局外人的观察,不足为凭。但是也不妨大胆引一句中国的成语:旁观者清。局外人的看法有时更合乎实际。究竟如何,实践将作出结论。(新华社华盛顿电)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