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寸璧片玉 人世沧桑

寸璧片玉 人世沧桑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寸璧片玉 人世沧桑

【作者】 钟涵

【简介】七年前,画家朱乃正在60初度时举行过个展,此后少以新作问世。不知道的人会误以为耄荒,其实,他仍然在健朗地工作着。他一方面不离案头笔墨,喜欢晨起临池,近来尤其致志于小楷抄写诗文,作为长效的修行功夫;另一方面又不离架上,时常携小画箱行走,尤其惯于在意兴到时对景写生,时时回到创作生活的起点。现在,他选出不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16

【正文】

七年前,画家朱乃正在60初度时举行过个展,此后少以新作问世。不知道的人会误以为耄荒,其实,他仍然在健朗地工作着。他一方面不离案头笔墨,喜欢晨起临池,近来尤其致志于小楷抄写诗文,作为长效的修行功夫;另一方面又不离架上,时常携小画箱行走,尤其惯于在意兴到时对景写生,时时回到创作生活的起点。现在,他选出不同时期在西部土地上的小幅油画写生组成专题展出。我和一些同行得以有幸先睹为快。$$绘画原不论大小、不论写生与否。写生或不写生是两种作画途径或方式,其作品都应该是神与物游的创造。画家在笔下点醒山川的魂魄,既可以由意念中凝神得到,也可以在相看两不厌的默契之间产生。我们不必有所轩轾于其间。把风景写生仅仅当作童子功是不妥的。油画的性能确有宜于在场直接捕捉自然奥秘的长处。凡深谙此中妙处者不会为时风所左右而轻弃之。朱乃正属于上世纪50年代学成的画家,当年就敏悟而出色地掌握了心、眼、手协同的精要;并且持之以恒,至老不辍,新意层出不穷,一如崇山叠起。同时,写生与写意在他这里也就互相沟通无间了。小画则原本是一种即兴的便利方式,它不像晚近盛行的大幅那样以巨量的张力产生逼人效果,而是让画家凝神于毫端,如朱乃正所自谓的“匠心穿针”,让欣赏者如捧卷近看,与作者促膝谈心一般产生亲密感。古时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描述过“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的手法效果,指的是绢本手卷,适应那时士流按图幽对的精神需要。如今生活大变,然而我们仍然会有古人已经发现的画中以小见大而来的审美兴奋,而且予以现代性的深化。倘若一味喧嚣,恐怕又会是另一种贫困。朱乃正治艺也是小大由之,几十年下来,他独多“小的是美好的”的体会,形成了自家特有的一种创作特色,往往如寸璧片玉,让审美感兴收得住,才能从容含玩。$$这次展出的作品凝聚于其中的是对西北乡土的深厚情结。前20年他在青海生活和工作,后20年,他在北京,时时回到西北看望。前后之间有40年的时光跨度。古人说“雪泥鸿爪”,那过于达观了吧,画家留下的是一页页不能浑忘的生命记录。有些年里他没有留下这类作品,尝自谓“追悔莫及”,因为已去的主客观情境势态都再也回不来了。唯其如此,所以近二年用力更勤。前后对照,我们可能看到画家笔下不同时期的心神的波纹,又都是一脉相承的灵魂萦回于这片乡土上的守望。在前一个时期,他凭着一颗年轻的心在那里的阳光、风雨和沙暴交加下走向成长,西北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为新鲜的美所震惊,意象活泼多姿,一种青年的灵气、灼热的感情、亢奋的呼喊和一种沉重的心绪时相交杂。牧民晨炊、垦荒篝火、青稞田的夕阳、边草中的马嘶、青海湖的期望、松巴峡的涛声,都是这赤子之心向着后土唱出的歌诗。技艺是精湛的,可以说笔无妄下。那些三十而立前后的作品,当时未登大堂,现在看来,仍然是那个年代里的后生辈所留下的最好业绩的一部分,熠熠犹新。后一个时期变化了。画家自身进入了人生成熟的季节,他的造诣和声名都已居于画界前列;同时,社会大变革,从北京到昆仑山下都在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势下,朱乃正以向晚归省的心情回望所记的,画面也就不同。他显然避免了早期写生的若干局限,在技巧上获得了多得多的自由,多使用毛笔,意趣活跃展开,收放之间更大起大落,光色不只用来写记景象的生动,更在于表达境界,以人生感悟入画。所谓人生感悟入画,在朱乃正和我们这一辈人中,具有特别丰厚的涵义,因为时世所给予的东西太多了,个人经历、社会今昔、人所施加于自然所出现的西部乡土环境那“第二自然”的变化,所谓人世沧桑,都积淀为一种识度和深长嗟叹而出现。$$为了表达意兴所寄,画家本人把这次画展题为《回望昆仑》。在我看来,这意兴也是多层次的,亦犹如大山的生成层层叠起。他的回望首先是对大西北这块土地的深情思念,那是他的人生与艺术一同成长起来的乡土。我曾不止一次地听他诚挚地说道:“多亏当年到了青海,一生受用不尽!”所以我们看画中图像,主要的并不是那种旅游图片所惯取的奇特地貌,而是人民生息的厚土。这样也就关联到回望的第二个层次,回望的是在人生观的意义上时时高悬着一种老而弥坚的精神目标。放眼看去,这种回望又应和着开发大西北的壮阔形势,强大的足音正动地而来。再联系到文化历史,这回望更是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精神中的宏大气魄、苍莽高迈的境界,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从这里汲取着雄强的精神力量。从现实的层面出发,又从当代阐释的角度遥接千载之上,所有这一切都微缩在朱乃正这数十幅精品小画里。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