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坚持改革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改革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坚持改革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 柳斌杰

【简介】(上接01版) 就出版领域来讲,没有这十年改革,那么多的精品力作出得来吗?一些专家学者都感到,没有文化体制改革,那么多典籍和学术全集是出不来的。因为改革后的出版集团,实力强了,文化追求高了,自然就能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我国出版业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繁荣景象,就是改革的成果。不改革那真是死路一条。光靠国家给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18

【正文】

(上接01版)

就出版领域来讲,没有这十年改革,那么多的精品力作出得来吗?一些专家学者都感到,没有文化体制改革,那么多典籍和学术全集是出不来的。因为改革后的出版集团,实力强了,文化追求高了,自然就能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我国出版业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繁荣景象,就是改革的成果。不改革那真是死路一条。光靠国家给几个钱搞出版,能出几本书?还有些人说,市场化的文化体制改革导致出现了违规、低庸内容问题。完全不是这样的,转制到位的出版社,很少出现违规出版物,一些大集团精品生产机制越来越完善。而出现违规、低庸内容问题的,恰恰是那些改革搞得不彻底的小社。从这几年统计来看,违规、出问题的出版社都是靠单位养的出版社;违规报刊绝大部分是没有改革的小报小刊,而且是党报系统的小报小刊,戴着“二政府”的帽子危害党和国家利益的所谓事业单位,它们恰恰是改革不到位的小而散的单位。我对这一点是有研究的,案例是非常明确的,我多次讲过这个问题。有人现在问是不是意识形态政策变了?我不清楚什么时候变了。十八大以来哪一个文件没有写舆论监督?哪一个文件没有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些人歪曲中央的精神,胡作非为,还自以为是高明。

这种问题我们都是碰到过的,不是现在才碰到。这十年里经历过几次,改革出现阻力并不奇怪,关键是李长春同志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探索文化改革发展之路。所以我觉得这十年确实是很重要的,在体制上、制度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厘清了文化发展的思路。政府在宏观上调控,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事业单位是服务的主体。政府要建立规范的法治政府,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事业单位要建立理事制,引入社会监督。这都是以前就提出来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肯定了的。出版界过去做的四点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加进去了,全部变成了中央的决策。比如说,有一些出版单位可以让民资参股,有一些出版单位可以让民资控股,有一些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单位民营可以自己办,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肯定的。这难道不是继续推进改革?有什么变的?我就没看出有什么“不改革了”。学习李长春同志的这部著作,我认为能够更加统一我们的思想,肯定我们十年的探索,坚信道路是非常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文化的改革发展。

第三,加强改革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讲了三个定语,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这三个定语好好研究一下,一个讲文化价值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讲建设目标问题,重在“强”字;再一个就是讲改革的关键,怎么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怎么作为中心环节?这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突破,就是要继续深化改革。从实践方面来讲,我已经多次讲过,整个文化方面现在的问题是体制改革不到位,所有文化经营单位部门所有制没有打破,“小而散”的局面没有改变,数量不少,力量不足,艰难生存,哪有什么创造活力?“大型航母”怎么出得来?李长春同志在主管这项工作时多次讲过,首先要打破部门所有制,摆脱部门“文工团”“机关报”的状况,让它们去发展。不脱钩,各类文化事业都是做不强、做不大的。

文化企业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李长春同志也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他说,什么叫改革到位?就是文化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成为规范的上市公司,你的改革就到位了。事业单位的改革,与文化企业改革一样,就是建立起由理事会领导的现代管理体系,由社会监督。目前正处在改革之中。由于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受到其他事业单位改革的影响,所以还没有完全到位,中央已经明确下一步要分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继续推进,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企业微观主体、公民个人文化生产的干涉。文化创造活力出不来,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不必要的干涉太多。政府应该管什么,企事业单位应该干什么,市场体系问题、公共服务体系问题、传播体系问题、开放水平问题,都需要继续法定权责、厘清关系、释放活力,深化改革。所以我们还要加把劲儿,啃几年硬骨头,以推进改革的行动,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落实好。

推进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强创新。文化领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恰恰我们在这个领域创新不够。现在文化制度创新不够,有些制度还是解放区的;内容创新不够,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马克思主义,都是解读、注经式的;形式创新不够,基本上都是复制、引进和模仿。你看一下现在的中国文化,除了两大体系还有什么呢?一个是“四书五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体系,现在还没有中国人能逃得出这个框框。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体系。除了两大体系外,中国还有什么文化思想呢?这样的文化怎么去应对全世界多样化、多民族的文化竞争?所以文化创新非常关键,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继承传统的文化精神,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科学技术,融合传统文化资源,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我们新的特色文化。这一点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用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来传播国家新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融通中外的基础上,创新我们的文化和表达体系,讲一些世界上都能听得懂的话、别的文化能理解的话、世界多能认同的话。李长春同志在这方面是一个好的典范,他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完全是创新的结果,有一些是前面找不到的。我们学习李长春同志的《文化强国之路》,关键是要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创新,没有这两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本文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13年12月9日在《文化强国之路》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刊发时有删改)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