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脉相承济公两岸飘香
【类型】报纸
【篇名】文化一脉相承济公两岸飘香
【简介】 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在嘉义县龙隐寺表演《济公百态》节目 一条海峡将祖国大陆与台湾拉开了距离,同根共源的济公文化巧妙地填补了由空间阻隔所带来的陌生感,牢牢地将两岸民众的情谊融合在一起。 2012年12月21日至27日,由天台县委常委、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余昌杰率领的济公“两岸走”文化交流团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2096
【正文】
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在嘉义县龙隐寺表演《济公百态》节目
一条海峡将祖国大陆与台湾拉开了距离,同根共源的济公文化巧妙地填补了由空间阻隔所带来的陌生感,牢牢地将两岸民众的情谊融合在一起。
2012年12月21日至27日,由天台县委常委、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余昌杰率领的济公“两岸走”文化交流团来到台湾云林县、彰化县、南投县、嘉义县、高雄市、新北市等地,分别举行济公分灵仪式及济公文化交流活动。我县高明寺了文法师带着6名僧人随团参与活动,增添了宗教文化交流氛围。交流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余昌杰深有感触地说:“两岸隔不断的济公文化情缘,使济公文化成为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的宝贵资源。天台作为济公的出生地,我们将进一步弘扬好济公文化。”
尊崇礼节迎祖分灵
云林县林内济公堂是此次济公“两岸走”文化交流活动的第一站。
2012年12月22日上午,交流团乘大巴从高速公路出口下来不久,就看到道路右侧悬挂着一盏盏红色小灯笼,绵延达数公里之远,直达林内济公堂。济公堂内,数百民众夹道相迎,有着当地民间传统的活动在鞭炮、锣鼓声中登场——他们用隆重的礼仪迎接济公祖庭送来金身济公像。
济公堂董事长、林内乡负责人陈河山在致辞中特别推崇天台的济公祖庭地位,他说,天台是济公活佛大脉的源头,这次祖庭前来分灵,为两岸济公文化交流架起了一道新桥梁。
从济公堂提供的“济公活佛”神脉传承资料看,该堂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台湾济公信徒中影响广泛。据介绍“在台湾举凡为宫、庙、寺、堂等,供奉济公活佛几乎是必然的选项之一,佛教、道教都有,信徒难以计数。”
陈河山说:“台湾人对济公文化的信奉是很虔诚的,对济公的信仰遍布全岛,济公文化是超越族群意识、区域界限、社会阶层的主流民间文化。”
告别济公堂,来到彰化县醒义宫。这里,高规格的礼节在延续。
彰化醒义宫宫主陈汝羡专门请出佛龛,打着“赐教指导沐恩门生”的欢迎牌,率众前来迎接济公神像。在徒步前往醒义宫的路上,鞭炮声不绝于耳。为了方便举行交流活动,并丰富活动内容,醒义宫不单搭建起了临时舞台,还请来了民间演出团队。到访期间,当地政界的官员纷纷过来拜会,见证济公分灵仪式。
在醒义宫数公里外有一处忠信佛院,该院负责人得知济公祖庭在此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后,专程赶来,盛情邀请交流团一行到该院考察。
热烈的喜庆氛围,从台湾中南部一直延续到北部的新北市。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热烈欢迎你……”2012年12月26日傍晚,交流团一行来到新北市行天武圣宫。在依山而建的武圣宫门口,两列统一着装的信众唱着欢迎曲,拍着热情的双手,夹道恭迎金身济公像。
艺术济公众口相传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随着那熟悉而亲切的乐曲响起,8个活龙活现的“济公”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只见他们手拿破扇子,项挂大佛珠,身穿打满补丁的袈裟,步履一颠一颠,轻快不羁。这是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在展示他们的拿手好戏。
在林内济公堂,济公艺术表演队的精彩演出让台湾的济公信众、济公文化爱好者着实饱了一回眼福。信众陈金东用手机拍照留念犹嫌不过瘾,干脆用起了录像功能。他高兴地说:“演得太像了,比电视上的还像,就跟真的一样!我要录下来带回去,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济公信仰在台湾一直有很好的基础,近50年来更是风靡全岛。说起济公活佛,如今当地民众是妇孺皆知。在林内济公堂出版的《林内济公传奇》一书的扉页,有知名人士王金平作的序:济公“体制外的英雄形象与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法精髓,早已深深烙印于每一个台湾人民的心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当他们看到济公艺术表演队逼真的演出时,也就难怪一个个都是兴致盎然,喜出望外了。
台湾的多数寺庙宫观,跟大陆的有所不同,它们都由财团法人创建或支持。嘉义县龙隐寺就是一个主奉济公的机构,在台湾有很高的知名度,信众都是本着共同的信仰聚到一起。济公艺术表演队的到来,也给这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龙隐寺位于阿里山下,是阿里山风景区的必经之处。在龙隐寺前的广场上,济公艺术表演队滑稽风趣的演出又开始了。附近的民众及途经的游客见此一幕,蜂拥过来。一个中年信众拿着一本书作扇子道具,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表演队一起,欢快地表演了起来,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这样有意思的场面在高雄市的慧贤宫重现。济公艺术表演队在表演时,在一边旁观的当地女“济公”也跟随表演队做出各种滑稽有趣的动作。
表演队艺术总监、天台首席导游李建国在表演中特别留意那年长的女“济公”,在表演中着意加以照顾,做到一唱一和,配合有方,令人拍案叫绝。
每到一处,济公艺术表演队的精彩节目都大受欢迎,当地民众莫不以一睹为快、合影为乐,由此也成为了济公“两岸走”文化交流活动的加分项目。
气氛温馨亲如一家
在台湾供奉济公的机构中,余云安享有很高的声望。作为济公故居负责人,近十年来,余云安呕心沥血推动济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全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信仰融合。他随交流团来到台湾后,几乎每个晚上都有朋友过来探望。大家共叙友谊,更多的是共同思考济公文化的现象和深刻内涵,探讨两岸本源一统的中华文化,以扩大济公文化交流的效应。
从祖国大陆迎请了第一尊济公圣像到台湾的曾明鑫先生来了。像往常一样,这两位年近七旬的长者相见,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复建后的济公故居自2004年开始迎接游客以来,台湾信众、游客量逐年快速增长,由起初的数百人,到2012年底突破了1万人次。余云安握着曾明鑫的手说:“这和你在岛内大力宣扬济公祖庭的努力密不可分。”
“两岸济公共一人,同根同源血肉亲。”曾明鑫说,“台湾与祖国大陆人同根、佛同源,台湾民众信仰济公,既是出于祈福消灾,又是寻根问祖、民族精神的传承。二十多年来,我带着很多信徒来到天台,参与各种活动,天台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兴建过程中得到济公故居支持的济公行舍,对于天台山济公“两岸走”文化交流团的到来更是盛情有加。济公行舍董事长张经魁在百忙中腾出两天时间,和南投县民政部门官员一起,陪着交流团到各地走访,热情备至。
济公行舍编印的《大觉》内部期刊,图文并茂,从内容看更像是一册册讲述两岸济公文化交流的资料汇编,令人读来亲切。从中不难看出,济公文化以民族文化认同的博大感召力,已成为海峡两岸中华儿女沟通的重要精神纽带。
用餐环节更能体现亲如一家的温馨氛围。在多个场合的接待用餐中,台湾朋友都用一对一的方法热情招待宾客。
“每桌主宾各5人,大家不要坐错位置了!”新北市行天武圣宫主委冯世宽用打趣的口吻,提醒大家在用餐时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酒过三巡,行天武圣宫的“师兄”、“师姐”们纷纷上台献歌,交流团成员也主动上台助兴。到宴席基本结束时,60多个两岸同胞全部离席,手拉手唱起了《朋友》,把宴席变成了一场大联欢。
济公故居管委会主任余云安说:“济公文化是天台山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享有‘地域原生态文化’的唯一性。”他表示,在两岸民间交流中,济公文化以其民间信仰的强大凝聚力,推动作用极为明显。利用济公精神来感化两岸人民,增强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意义非常深远。
打济公牌增两岸情
2012年12月26日,济公“两岸走”天台山旅游(台湾)推介会在台北市举行。这是该县首次独家在台湾举办较大规模的旅游推介会。推介会上,台北旅游业知名人士、媒体代表纷纷前来捧场,台北市观光传播局负责人也热情地起来响应。
此次推介会引起了台北旅游业界的热烈反响,除几家签约协会及旅行社外,许多旅游企业都纷纷表达了与天台旅游合作意向。
会后第二天,县台办主任王正炳与县旅游局副局长张朝红、海峡旅行社总经理胡夏芬一起,前往台北鼎运旅游集团,洽谈旅游合作事宜。该集团董事长陈怡璇还是台湾旅行品质保障协会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大陆旅行委员会召集人。其大陆旅行委员会共有18家优质旅行社,主要从事华东、华南等地著名景区的台湾客源组织。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集团承诺将天台山纳入赴大陆旅游精品线路,成为推介会收到的第一个“红包”。
旅游成果的取得,既有济公精神和济公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一面,更有县台办不遗余力加强两岸济公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旅游经贸发展、提升天台山影响力所作出的努力。
近年来,在县台办穿针引线下,我县与台湾的友好交往实现了质的提升,从交往的宽度、广度、深度都有明显的拓展。
南投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县与南投县的交往开始于济公文化,然后迅速向经贸、旅游方向发展,并很快形成了常态化交流往来机制。从民间到政界层面,两地交往日益频繁与热烈。考察团到达台湾时已是次日凌晨,南投县民政部门官员等候在考察团下榻处,直至大家全部安顿完毕才离开。兄弟情深,可见一斑。
济公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弘扬济公文化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愿。作为对台交流的“使者”,济公文化正绽放出一片片充满无限生机的新绿。
(县台办县旅游局)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