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济公庙

日期:2020.07.3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济公庙

【简介】 乔 沐 乡谚云 “天下僧人泰州多”。僧多庙多,据统计,旧时海陵城区曾有寺观庙庵达140多处。后人追溯历史,鲜有述及南门外的济公庙。 原济公庙坐落在南门老通扬运河北岸,在老高桥墩西约三百米处,地属夹河村。该庙建筑与一般寺庙迥异,外观无寺庙特点,而形似民居。由于它临河而建,无法南向开庙门。南墙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13

【正文】

乔 沐

乡谚云 “天下僧人泰州多”。僧多庙多,据统计,旧时海陵城区曾有寺观庙庵达140多处。后人追溯历史,鲜有述及南门外的济公庙。

原济公庙坐落在南门老通扬运河北岸,在老高桥墩西约三百米处,地属夹河村。该庙建筑与一般寺庙迥异,外观无寺庙特点,而形似民居。由于它临河而建,无法南向开庙门。南墙与老通扬河只有一米多宽的窄路,供路人行走。庙门开在庙之东南角,亦近河边。庙门也较窄,其宽不足一米,与一般民居之门相似。门之上方及左右两侧均无别样装饰,未署庙名。

济公庙临河而建,地基有所抬高,盖因每年夏季老通扬河常有涨水,这样不会使庙墙受损。地基抬高后,庙门前有四五级砖砌台阶,站在庙门口台阶上向东遥望,昔日高桥上的行人亦可目见。

济公庙正殿为横排朝南三大间,三间面积约八十平方米。居中的是一济公佛像,两侧有观音菩萨像和弥勒佛像。济公庙由于占地有限,无庭院空间,只有一厢房,在庙内西南角,十多平方米,与西侧的庙堂相接。上世纪四十年代,该庙仍保存完好,内部仿佛新刷不久,棕红色的梁柱仍较光亮。屋顶瓦片下铺盖小望砖,望砖间用石灰水勾勒的白线痕迹清晰可见,庙内四壁不见尘网。

记得1950年,南门街道的青年团支部常组织团员和青年来此活动,开会,读报,唱歌等,本人亦参加过二三次,故记忆清晰。

济公庙建于何时已经无从查考,从当年内部构造来看,年代不会久远,至于为何建济公庙,我在读小学时曾听过有关它的一个传说。

老通扬河由东向西过高桥,向西流去,流经原济公庙,其南岸为高桥南通江街和滕坝西街,其西岸有农舍和田地,地属鲍徐乡。河上无桥,两边来往行人均靠一摆渡船过渡。据说很久以前,七八个人乘摆渡船由西岸回东岸。船到河中央,突然狂风骤起,小船颠簸摇晃不已,并向一边倾斜。其时渡河者失声大叫,异常危险,撑篙者亦手足无措。在这万分危险之际,只见老通扬河对面有一人穿着破旧衣服,戴一顶旧帽,手握一把蒲扇,朝小船方向拼命摇扇,口中还念念有词。刹那间,那阵怪风顿时消失,小船又恢复了平稳,化险为夷。后来,人们说那摇扇者就是济公显灵,搭救人命。为感恩和纪念济公活佛,于是在此处建造了济公庙。

原南门关帝庙住持法云法师曾住持该庙。该庙后因老通扬河疏浚拓宽被拆去,便荡然无存。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