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禅宗文保>文献资料>报纸>  济公家乡人自拍《少年济公》

济公家乡人自拍《少年济公》

日期:2020.07.3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济公家乡人自拍《少年济公》

【简介】 《少年济公》剧组在导演组的带领下,部分第一集演员到拍摄地济公故居熟悉场地,导演童菊凤对主要场地都进行了讲解与分工。 编剧裴斐(左二)与导演童菊凤(左四)在拍摄地济公故居现场一边选角色一边给演员说戏。 济公“活佛”深入人心,但济公为什么会成为“活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济公(李修缘)抛弃富贵的家,抛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2096

【正文】

《少年济公》剧组在导演组的带领下,部分第一集演员到拍摄地济公故居熟悉场地,导演童菊凤对主要场地都进行了讲解与分工。

编剧裴斐(左二)与导演童菊凤(左四)在拍摄地济公故居现场一边选角色一边给演员说戏。

济公“活佛”深入人心,但济公为什么会成为“活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济公(李修缘)抛弃富贵的家,抛弃功名,走上出家成佛的人生之路?是什么原因使济公具有广大的慈悲胸怀?这一切的渊源究竟在哪里?《少年济公》演绎的济公,不是一个远离尘世、酒肉穿肠、疯癫不羁的传说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济公从一个凡人最后成为世人敬仰的“活佛”,他的举止行藏,他的形象,仿佛就是人们身边活生生的学习楷模。该剧将重点突出体现历史文化造就了济公,佛国天台山孕育了济公,天台山文化催化了济公。剧中充分展示深厚浓郁的地方人文民俗,讴歌人性的真、善、美,把一个个情节简单的少年济公故事,演绎为一出出悬念迭起、妙趣横生、富有社会教育意义的社会正剧。

2009年6月6日(农历五月十四)是济公“活佛”圆寂八百周年纪念日,一部以少年济公故事为题材的电视系列剧《少年济公》在济公故里——天台山开机拍摄。

由天台影视俱乐部、台州电视台影视文化栏目筹备拍摄的电视系列剧《少年济公》,以南宋为时代背景,以济公李氏家族文化和天台山文化渊源为文化背景,通过少年时期济公的一系列故事,塑造少年济公形象,体现历史文化造就了济公,佛国天台山孕育了济公,天台山文化催化了济公,展示深厚浓郁的地方人文民俗,讴歌人性的真、善、美,为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提供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的寓教于乐的大众艺术作品。

导演童菊凤认为,济公是从美丽神奇的天台山走出去的传奇人物。在民间,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和济公那诙谐机智、大慈大悲的人物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南宋起直至近代,以济公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妙趣横生。特别是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游本昌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济公》,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但到目前为止,以济公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反映的大多是出家后的济公故事,而以出家之前济公成长历程的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可以说还是一块空白。

济公扶危济困、惩恶扬善、关爱民众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济公文化精神是最应该推崇的一种民族精神,近千年来,它一直教育、激励人民大众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少年济公》讲述的是少年济公成长历程的故事,讴歌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剧中力图诠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制片人徐有波介绍,《济公传说》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之一。《济公传说》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拍摄并播放电视连续剧《少年济公》是保护和利用《济公传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行动。

《少年济公》编剧裴斐深情地说:“我们创作、拍摄《少年济公》,冀望将少年济公形象搬上荧屏,推向大众,让深埋天台山沃土中的‘美玉’露出其光泽来,并借以吸引国内众多影视制作中心和影视名星慧眼识珠,积极参与,能将此剧推上更加专业的层次,目前我们所做的正是‘抛砖引玉’的工作。”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