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济公禅语故事
【类型】报纸
【篇名】小济公禅语故事
【简介】 裴斐 问姓见禅 佛教禅宗大师瞎堂慧远曾住天台山国清寺、护国寺多年。与少年济公李修元的塾师九松先生交好,彼此情谊甚深。 一日,九松先生带着李修元去国清寺拜访瞎堂慧远。宾主落座之后,慧远指着跟随在九松身后而站的修元,问道:“先生,身边可是家僮?”你道慧远是何等之人?他心内早知此童是李府公子,却又故而发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2096
【正文】
裴斐
问姓见禅
佛教禅宗大师瞎堂慧远曾住天台山国清寺、护国寺多年。与少年济公李修元的塾师九松先生交好,彼此情谊甚深。
一日,九松先生带着李修元去国清寺拜访瞎堂慧远。宾主落座之后,慧远指着跟随在九松身后而站的修元,问道:“先生,身边可是家僮?”你道慧远是何等之人?他心内早知此童是李府公子,却又故而发问。九松亦知慧远明知故问,笑道:“非也,非也!你道他是谁?”
慧远想及当年师兄性空一本圆寂时遗李茂春之箴言,而今蓦然间看见眼前的修元果然生得“骨象奇秀”,于是就向修元问道:“眼前小童,你姓什么?”
修元一边听着两位长者对话,一面笑望着慧远,心中想道:这慧远大师与父亲、先生均是至交,虽然自己与他未曾有过接触,但他定知道眼前之人是谁。而大师所问,定有他意。
慧远见修元迟迟不言,于是再问:“小童儿,你难道无姓?”修元见慧远师再问,于是灵机一动,答道:“大师怎说无姓?我不但有姓,而且有着非同一般的姓。”慧远问道:“哦?那公子你到底是何姓呢?”修元回答道:“我乃佛性。”
慧远说:“佛性之性并非姓名之姓,如此看来,你真的无姓?”修元抬头看着慧远,笑答道:“性空,所以无。”慧远一听修元话中有禅机,果是真佛种,不禁心中暗喜。
九松先生在一旁听两人之间的对话,不禁呵呵大笑,忙对慧远道:“好了好了,还是我与大师引见一下吧,这位公子就是永宁村李员外家公子李修元,如今亦是老朽门生。修元啊,来来来!快来见过慧远大师。”
修元上前一步,双手合十拜见慧远:“大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慧远看着修元微微一笑,侧身与九松轻轻言道:“看来这李公子与贫僧还有些缘分。”
后来,李修元果然弃家投奔灵隐寺,拜瞎堂慧远为师,法号道济,成了济公。
饮茶悟禅
这是个中秋之夜,月华如水挥洒在赤城山上。一条月影斑驳的幽径,盘旋在赤城山古松翠竹之间,一个祥和的老僧步出中岩寺,踏着石阶缓缓拾级而上。明月下,山间传来声声钟鸣,回响在空谷里;怡然清冷、与世无争的山中野花,亦在月光下自开自落。在山道上走着的老僧就是瞎堂慧远大师,这慧远自到天台山中参禅,算来已有十年光阴。在天台山这些年,他居不定所,除了护国寺、国清寺,还结茅独居佛陇山中数年,今年他又来到了赤城山上中岩寺暂住,整日里与玉京洞那凌虚道长互相切磋释道哲理要旨,探寻心身修造之玄机,倒也十分惬意。
白天,凌虚道长携修元到中岩寺中拜望他,方才得知修元已来到这山上修习参悟。这些年来,他亦一直在关注着这李家公子的长成与举止言行,眼下又与他相聚于一山,自觉是因缘际会之果。
做过晚课,慧远步出寺门,沿着上山石级直往瑞霞洞而来,至洞中,将正在练字的修元叫出来,两人同往玉京洞与凌虚道长一起赏月。
凌虚道长见瞎堂慧远与修元一老一少中秋之夜踏月而来,自是欢喜,遂命道童在洞前设座,端上月饼招待。
于是,一老道一老僧、中间带着个少年书生,三人同于洞前迎风赏月。
修元望着一轮皎洁秋月,对瞎堂慧远和凌虚道长说道:“两位师父,这些年来我熟读诗书,如此若只为日后那功名利禄,求得一门之富贵荣显,循天下千万书生之旧路,弟子自觉这人生岂不归于苟且?唉!我看还不如那天上明月,朔望有序,圆缺无怨,就如今夕,这明月光华洁净,朗朗高照山川大地,无欲无畏无私。”
瞎堂慧远如入定般坐着,静静听着修元的絮叨叹息,并无响应,只是与凌虚道长相对一笑,说道:“道长啊,如此中秋月夜良宵,怎可无好茶相伴?且吩咐送一壶温水与好茶过来哦。”凌虚道长笑着称是,遂起身至洞中吩咐。稍顷,道童送来了一壶温水,一瓮茶叶。瞎堂慧远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修元面前,微微一笑说:“李公子,请用茶。”修元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瞎堂慧远:“请问李公子,此茶如何?”修元又呷了两口,品了品,摇摇头说:“这是何茶?如何味道全无?”
凌虚道长从洞中出来,闻言坐下笑道:"“哦?贫道拿来的可是上好的天台山云雾茶啊!”修元听说是上乘的天台山云雾茶,又忙端起杯子,吹开飘浮着的茶叶,又再三细细品味,放下杯子肯定地说:“师父啊,真的没有一丝茶香哩。”凌虚道长微微一笑,吩咐道童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过来。”道童又诺诺着去了。
稍顷,便提来一壶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过来。瞎堂慧远起身,取了一个杯子,拿了把茶叶放进去,缓缓朝杯子里倒了些沸水,放在修元的面前。
修元俯首而观,月光下那杯子里的茶叶上下翻腾,随之就冒出了一丝丝清香。
慧远拿起水壶朝杯子里又倒了一缕沸水,此时又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飘逸而来,在月光下弥漫着。
瞎堂慧远如是地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一杯绿莹莹的茶水,津津生香。
修元端起杯子品尝,连声叫道:“好茶,好茶,真是好茶!”凌虚道长笑着问道:“你可知道同为上好的天台山云雾茶,为何味道迥异?”修元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有异吧。”
瞎堂慧远笑笑说:“是啊。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不同。用温水沏茶,茶叶就轻轻飘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能散逸它的清香呢?而且茶用沸水冲沏了一次又一次,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修元听着慧远大师的话,不住点头。瞎堂慧远站起身来,望着远处灯火明暗的天台城,又说道:“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呢?人,不经风雨平庸地生活,就如温水沏茶,弥漫不出生命和智能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就像被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生命的脉脉清香。人之所以生,谁人不求当臻上寿,福祉昌延?但那人寿福祉亦非人人均能随心所愿啊!佛之所愿,在于让人们在追求人寿福祉受阻之时,常有一颗平和随缘之心。”
修元听了慧远的这一番言语,深有感触,不禁又问道:“师父,那你与我说说,为何你每日里总要在佛前供一杯佛茶?难道佛也喜欢喝茶么?”
慧远大师听了修元的问话,不禁笑道:“李公子啊,供佛常用一杯清茶,这杯清茶是不是给佛菩萨喝的?不是。人们供的这一杯佛茶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佛菩萨的教诲,时时提醒我们的心,要像茶水一样清澈,不受污染,心要像茶水一样清净,像茶水一样平等。只要一个人的心清净了,心平等了,智慧也就开显出来了啊。”
赤城山玉京洞前的香炉青烟袅袅,氤氲缭绕,清凉的晚风夹着钟磬声在山林中回荡,召唤着归巢的昏鸦。修元沉浸在这样静美的环境中,耳闻谆谆教诲,目染月色树影花姿,恰如醍醐灌顶,感到自己一身愉悦轻松,心智得到一种洗涤净化后的澄清明净。他心中想着:是啊,浮生若茶,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撮生命之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烈的沸水呢?
两位佛道大师慈悲怜爱地看着沐浴在一片圣洁的月光里的修元,此刻觉得这李公子身上又多了几分飘逸空灵。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