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禅宗文保>文献资料>报纸>  济公与阿凡提

济公与阿凡提

日期:2020.07.3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济公与阿凡提

【作者】 南台

【简介】中国“讽刺”、“幽默”喜剧小说第一碑已经有了,“戏赞性喜剧小说”的第一座里程碑该是哪个?这还真是个问题。 问题首先在有没有。1922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只提到过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而且是唯一,肯定了此前没有“幽默性喜剧小说”和“戏赞性喜剧小说”。1992年,北京大学“八老”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61

【正文】

中国“讽刺”、“幽默”喜剧小说第一碑已经有了,“戏赞性喜剧小说”的第一座里程碑该是哪个?这还真是个问题。

问题首先在有没有。1922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只提到过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而且是唯一,肯定了此前没有“幽默性喜剧小说”和“戏赞性喜剧小说”。1992年,北京大学“八老”之一,与季羡林先生比肩的吴小如教授又向前跨了一小步,说中国小说史上“真正的”喜剧小说(吴先生称为“讽刺小说”)“只有三部”:《儒林外史》、《阿Q正传》、《围城》。这是再次肯定鲁迅先生的观点,《阿Q正传》和《围城》则是吴先生的发展。按吴先生的说法,三部都是“讽刺”,中国小说史上便没有“戏赞性喜剧小说”。而依愚之见,若按喜剧小说的三分支鉴别,则《儒林外史》是“讽刺”,《阿Q正传》和《围城》是“幽默”,也没有“戏赞性喜剧小说”。

然而,可不可以放低一点门槛,先找“马”,再找“千里马”?我们向后望,可以发现两部“疑似”:《济公全传》和《阿凡提的故事》。之所以说是“疑似”,是因为它们的主人公济公和阿凡提,都是有智慧的正面形象,是肯定性的,人物、情节和手法都颇似喜剧,效果也很让人笑,看起来与“戏赞性喜剧小说”十分相似。可为什么鲁迅先生和吴小如先生都未给定论呢?是不是因为《济公全传》与《镜花缘》、《封神演义》、《聊斋志异》被公认为“神鬼仙怪”之书,而《阿凡提的故事》只是流传在我国新疆地区及中亚等国家的民间故事汇集,不是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的缘故呢?不论何因,史上只有否定无人肯定的事,还是慎重一点的好,毕竟翻案举证不是件容易事。

除这两部外,还有没有遗漏的“疑似”?不敢说一定没有,但“里程碑”是重词,虽然中国文化向来有长子为尊的传统,但皇后的小产儿即使是首胎,也不能封太子,专宠妃子的弱智子也继承不了王位都是常识,戴得起“里程碑”的帽子,若非首义和实力双占的“开国元勋”,就得是实力和事业均超前人的“中兴之君”。之所以“讽刺”和“幽默”的第一碑只说了“始有”,没有公开考证质量,是因为在同类小说中,二者恰好既是前无古人,又是第一例。若有《儒林外史》那样的经典,鲁迅先生大约不会放过,即使是《围城》那样的名著,北京大学的名教授也不至于视而不见。

范围再扩大,写现代文学史的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写当代文学史的洪子诚、陈思和的史著里也没有,甚至齐裕焜和陈惠琴合著的国内唯一的《中国讽刺小说史》(实际是喜剧小说史)里也没有。看来中国“戏赞性喜剧小说”第一碑,确实是一个扎眼的空白。

填补这一历史空白,是每个中国作家的使命,光荣会属于谁?我们期待着。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