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禅宗文保>文献资料>报纸>  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

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

日期:2020.07.3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

【简介】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2008年6月17日,这首为众人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济公》主题曲,在澳门国际济公文化节上又一次响起。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带着精心准备的《济公百态》、《济公救山姑》、《佛国仙山》三个节目,分别将济公形象、济公精神和济公传说融入到节目中,再一次为济公故里打响了品牌。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2096

【正文】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2008年6月17日,这首为众人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济公》主题曲,在澳门国际济公文化节上又一次响起。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带着精心准备的《济公百态》、《济公救山姑》、《佛国仙山》三个节目,分别将济公形象、济公精神和济公传说融入到节目中,再一次为济公故里打响了品牌。

说起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队员们实际是由李建国、范坚军、齐大胜、安志华等10个来自我县旅游系统的表演门外汉组成。在此之前,他们从未参加过任何表演练习,更不曾有过登台经验,有的甚至连基本的音乐感、节奏感都没有。他们既不懂表演艺术,又没有什么天赋,但是他们有的是信心、决心和恒心。

表演队成立于2004年4月,当时的目标就是瞄准当年6月在杭州举办的全国旅游交易会和11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了尽快熟悉表演,及早宣传天台旅游。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扭着生疏甚至有点笨拙的舞步,不分早晚,日夜苦练。有的队员协调性很弱,有的队员节奏感很差,一不留神就出错,但他们决不气馁,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学会,直到熟悉。仅仅几分钟的表演,大家经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如此循环往复的练习,枯燥而且乏味,可大家一股脑儿的心思,学得非常认真。如果你在一旁观看排练,定会被队员们的努力执着所打动。他们并不专业,但他们很敬业!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半个多月的练习,他们终于初步排成了《济公百态》和《济公救山姑》。

2004年5月6日晚,在城关春晓堤的一次纳凉晚会上,表演队有了首次登台的机会。因为是第一次登台,队员们显得很紧张,成了上场昏。原本熟练的步伐乱了套,不是这个错了位,就是那个掉了珠,甚至于佛珠缠住了脖子,当时的表演十分混乱,队员们都很狼狈。不想,这样的局面却引得台下观众一阵阵捧腹,鼓掌叫好。大家误以为这是演员们故意而为的精彩表演。虽然是歪打正着,但经过这次演出,队员们的信心更足了,这足见群众对于这样的表演是十分喜爱的。

有了第一次,就不怕有第二次。5月10日天台山云锦杜鹃节开幕式,济公表演队的登场,顿时引起在场领导和游客的喝彩。3分53秒的精彩表演点燃全场气氛。游客们纷纷上场抢要演员们身上的小葫芦、小佛珠。济公表演队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充分肯定。这更加增强了大家的信心。队员们的表演水平也由青涩逐渐走向成熟。

2005年5月10日天台山济公文化节上的踩街表演,6月6日全国旅游交易会上的表演,成为全场焦点;9月10日上海旅游节,天台山“济公百态”彩车在上海的青浦、宝山、虹口等十个区进行巡游表演;11月15日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上,《济公百态》被省局安排作为国家及省选送的节目参加现场舞台表演;2006年4月苏州“龙之旅天台游”,6月9日“我爱天台文化遗产”,2007年3月“天台兰花节”……越来越多的表演机会,越来越精湛的表演水平,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在天台各界及全国旅游界的艺术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7年7月20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来天台拍摄济公专题,对表演队进行新的编排指导、策划,进行多角度拍摄,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央视佛国仙山国际频道上。此后,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更是名声大振,济公故里——天台山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一路征战,一路心酸。天台山济公艺术表演队经历了由生疏、稚嫩到成熟的历史转变,从一只笨拙的丑小鸭成长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经历的辛苦、付出的努力只有队员们自己最清楚。就是这样一支队伍,这样一个团队,将我们天台的独特景致和天台人的精神风貌呈现于世人眼前,为我们佛国仙山、济公故里打响了品牌。

(戴月华)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