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济公”的农民画家
【类型】报纸
【篇名】痴迷“济公”的农民画家
【简介】 吴华坤在创作济公画 数十年来,东山岛农民画家吴华坤痴迷画“济公”。他笔下的济公形态幽默风趣、生动感人,多次参加展赛、入录画集,更有不少“济公”游走各地。 吴华坤出生于贫困农家,十来岁时就喜好画这画那,对“美术家”充满了憧憬和梦想。1966年初中毕业后,他被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录取,孰料遇上“文革”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77
【正文】
数十年来,东山岛农民画家吴华坤痴迷画“济公”。他笔下的济公形态幽默风趣、生动感人,多次参加展赛、入录画集,更有不少“济公”游走各地。
吴华坤出生于贫困农家,十来岁时就喜好画这画那,对“美术家”充满了憧憬和梦想。1966年初中毕业后,他被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录取,孰料遇上“文革”,学校停课,梦想幻灭的他只好在家耕锄犁耙。在贫困和苦闷的日子里,吴华坤寄情于画,没钱买画具,家乡葫芦山边的海滩是他用之不竭的纸张,木麻黄的枝丫、废墟堆里的瓦片都成了他挥之不尽的画笔。
1968年,吴华坤入伍成为军营里的汽车兵。对画画抱定永不放弃的他,无论车轮转到哪里,只要有对生活的感受,他总要想方设法用速写表现出来。至今,他仍珍藏着在7年军营生活中创作的好几本泛黄的写生作品集。在部队,他利用空隙时间创作的许多作品不时出现在文艺园地,因此被推荐到师部从事美术创作。有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吴华坤如虎添翼。他纵情挥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军旅生活。
1975年,吴华坤告别了军旅生活,被举荐到东山县第一中学教美术。遗憾的是,后来因无法“农转非”而离开教坛,成为家乡港口村的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尽管他角色多次转换,但依然对美术一往情深,一如既往画好他喜爱的“济公”。
吴华坤的画室,散放着与“济公”有关的书、扇、葫芦和他创作的济公画,画桌旁边还有一杯他未喝完的白酒。“我原来滴酒不沾,后来为了画好济公的人物神态,才与酒结缘。”他风趣地说。有一次,他空着肚子开启了一瓶“孔府家酒”喝起来,不知不觉竟喝多了,醉意之中却找到了人物表情,笔下的济公更加真实感人。
聊起济公,吴华坤像喝多了酒似的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说:“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充满传奇色彩,他扶危济困、扬善惩恶,深受老百姓爱戴。”说着,他从书架抽出一本没有封面的《济公传》,“就是这本旧书,激发起我创作济公的热情。”他说,书中的济公惩恶扬善,为民伸张正义,鄙视嘲讽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势利小人,这些故事打动了他的心、触动了他的笔,“所以,我下决心要把济公这个行侠仗义的人物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为了画好人们认可的济公,他四处采风写生。听说杭州灵隐寺有古代画家画的《济颠僧传》和有关济公的资料,他将家中辛辛苦苦养了10个月的3头大猪卖掉,前往临摹、采风,积累创作素材,从而使笔下的济公活灵活现、人见人爱。1989年,时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的陈玉峰,来到吴华坤家乡港口村采风,与吴华坤不期而遇,惊赞他笔下的“济公”形象,鼓励他持之以恒,画好济公。
时隔一年,吴华坤到外地写生,带着一叠济公画稿,顺道到福州请陈玉峰评点,不巧陈玉峰出差,值班员问“你要拿画请人评点,刚好有位大画家在。”于是,把他引荐给省美协主席、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丁仃。丁仃看后说:“刻画得很生动,很成功。”得知吴华坤是个农民画家时,丁仃感动地握着吴华坤那双结着老茧的手,一连说了三句“不简单”,然后题写“华坤所画济癫笔墨情趣俱佳”赠送。著名人物画家林少丹生前多次夸赞吴华坤的济公速写“快速流畅,清新淡雅,活泼灵动”。
“我就是有一点济公精神,我画济公就是为宣传济公精神。”熟悉吴华坤的人都说他言下无虚。有一次,他到县里参加全县村委主任书记会议,领到200元的补贴,这是每个与会者都有的,可以照收不误,但是他入到村的账目中。他说“虽然我是小小村官,但也应济公不能济私。”
在呼唤社会公平公正声音空前高涨的当今,吴华坤尤其喜爱“济公”这一人物。这位64岁的老农创作激情不减,不遗余力地用手中的画笔宣传扶危济困、公正无私的“济公”精神。
林长华文/图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