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变秀场广马好鬼马
【类型】报纸
【篇名】赛场变秀场广马好鬼马
【简介】 断臂选手任耀成为半马终点最令人振奋的风景。 更多精彩现场视频,请扫二维码。 记者郑婕、廖雪明摄 郑婕制码 广马赛场上演奇装异服秀 悟空济公蝙蝠侠美国队长笑爆全场 文/记者林静、方晴、杨洋、蚁畅、何瑞琪 特色选手 翼虽折 腿强健 选手们因为不尽相同的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13
【正文】
广马赛场上演奇装异服秀 悟空济公蝙蝠侠美国队长笑爆全场
文/记者林静、方晴、杨洋、蚁畅、何瑞琪
特色选手
翼虽折 腿强健
选手们因为不尽相同的原因站上广马跑道,他们各具特色,一样阳光。尤其是有这样几位特殊的选手,让我们的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所带来的,就是强烈的正能量!
残臂选手:
“跑步是因为快乐”
8时50分左右,阅江路亲水公园半程马拉松的终点处,第一批到达的选手陆续冲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呀!”人群中出现一声惊呼,第5个冲过终点线的选手竟然是一名断臂选手。
他叫任耀,是个80后,来自安徽,这次是因为参加马拉松比赛第一次来到广州。当天还要启程去深圳,参加第二天在深圳举办的长跑节。“最后10公里我感觉还可以再快一点。”任耀与跑友热烈地讨论着彼此的比赛表现。
1997年,任耀因为电击意外失去了小臂。痛苦、迷茫、失落之后,他不愿意放弃,2001年,开始跑步,一跑就是十几年,跑遍了全国,参加过北京、上海等各地的马拉松赛事。
完成拉伸过后,任耀按照流程去归还芯片、打印成绩单、领取证书、取包裹换衣服换鞋子……虽然有朋友一起,还有两三名志愿者专门跟着照顾他。但任耀完全不需要帮忙,“其实没有什么难不难,只有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任耀说,他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平凡人,跑步就是因为快乐,因为喜欢。
视障选手领跑员:
“让我成为你的眼”
在半马赛道的起点上,一群特殊的选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们成双成对,一个是视障运动员,另一个则是他的领跑员,一条鲜绿色的毛巾是他们的纽带。两年前,香港人李叔从一名普通马拉松爱好者成为领跑员,现在,他带领着视障人士曾伯跑过中国香港、台北还有马来西亚多的多场比赛。
“跑步是一个人的运动,当领跑员后才感受到有伙伴同跑的快乐。”在李叔的带领下,曾伯的每一步都跑得特别踏实。但他说在1991年他因视网膜色素病变失明大受打击,躲在家里长达10年之久。直到2001年才因为一次意外重返社会。“我在医院缝了18针,突然醒悟过来不能再依赖家人了。”
不满足于基础的定向行走后,52岁的曾伯在社会组织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运动健将,每周与视障、明眼人士一起到山上、运动场锻炼。“现在我不光能跑马拉松,还会游泳,保龄球和高尔夫也能打!体重从196磅减至150磅!”
光脚的
跑赢了
穿鞋的
赤脚律师立誓一生跑千场
“厦门赤脚哥”——来自厦门的吴善宽早已闻名马拉松界,昨日在赛道上,他跑出了2小时50分的成绩。
“我从小在福建农村长大,光脚上山、下河、爬树,特别怀念这种感觉。”2007年,他听说英国有人19年不穿鞋,就决定把家里的鞋全扔了。2008年,他为北京奥运助威参与马拉松,一“跑”不可收。别看“赤脚哥”一双“钢腿”,跑完马拉松全程也不起丁点水泡;他更有一副“铜牙铁齿”,跑步之外他是一名负责医疗纠纷调解的法律援助律师。
昨天是吴善宽第80次参加马拉松,也是第一次参加广马。他赞赏广马组织周到、赛道平坦、观众热情,有望成为全国第一的马拉松赛场。“百场马拉松对我来说太容易了!”每月至少参加一场马拉松的吴善宽决心成为“千马王子”,“我这辈子要跑1000场!”
另类粉丝团
学生拉横幅 加油!
阿姨舞折扇 抢镜?
今年取消了10公里项目,因此,很多在去年参加10公里比赛的选手今年都选报了半程马拉松,包括去年的冠军郑敏春和亚军强仔。刚刚跑过半程终点线的郑敏春获得第六名,成绩是1小时18分13秒。跑完比赛之后,郑敏春觉得似乎还有很多力气没使完,不像以前跑完那样筋疲力尽,开玩笑说就当作一次“放松跑”吧。
深圳的强仔跑了14公里右腿开始抽筋,无法继续全力向前跑。“我这一路就互动过来了,哪边观众喊我,我就跟他们合影说话啥的,挺开心的。最后跑下来90多分钟,按照平时的成绩我可以跑进75分钟,起码也能有第四。”
让马拉松升温的,还有热情如火的外围观众。为看比赛,来自萝岗区的刘女士、白云区的范女士凌晨5点多就出门了。她们说要给各自朋友加油,“虽然我知道他拿不到什么名次,可是这种精神值得鼓励!”
先烈东路小学的十几名小学生扬着一条红色的横幅,横幅上写着“阿兴哥、甜妹加油!”家长笑着说:“阿兴哥是孩子们的副班主任,甜妹是孩子们的班主任,他们都是参赛选手。我们都是来给他们加油的!”
在海印公园附近,一群穿着鲜红色衣裤的阿姨,她们手里拿着粉红色的折扇,一边拿着扇子翩翩起舞,一边脸上还洋溢这欢乐的笑容。她们是特地来给广马参赛选手加油的。舞姿轻盈,很有点要与选手们抢镜的架势。
本报选手
边跑边发稿
这记者好叻
当你在广马赛场上,碰到一位左看右看、左问右问的男选手,或是边跑边拍照的“微博控”,他们可能就是来自本报的记者或编辑。昨日,有近十名选手来自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他们或是将跑步作为解压的方法,或是用参赛这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庆生,不论初衷如何,他们都不忘边跑边观察、边跑边拍照甚至边跑边发稿。在这场快乐的赛事中,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赛场,就是新闻的现场。
人生有好多“前面一公里”
陆勇(男,36岁,编辑,跑“全马”)
接过刚打印出来还发烫的成绩证书,我知道了成绩:4小时59分13秒。
发令枪响时,人群中传来欢呼,蝙蝠侠、济公、赤脚大仙纷纷现身。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跑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成绩如何已不重要。
到了30公里, 大腿隐约痉挛,只好降速。跑一段就拉伸一下,看到救助站赶紧喷药,简单按摩。记忆尤其深刻的是一位错过广马的路边男士,看到我在准备拉伸的时候跑来问我是否抽筋要不要帮忙,手法太专业了,简单几下疼痛顿消,奇人在江湖啊。接下来的10公里稍微一发力就出现痉挛的迹象。只好不断地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公里,“打酱油”工程就结束了。
“前面还有一公里”成了最后一段主题词。最重要的是,坚持了下来。我想,其实人生的马拉松或许有好多个“前面一公里”。
彻底“跑崩” 咬牙坚持
郭晓昊(男,29岁,记者,跑“全马”)
昨日我两次进医疗点寻求帮助,可惜绷带第一次打太松,第二次又太紧,脚步不适完全打乱节奏,再加上昨天穿的缓冲型跑鞋鞋底太软难发力,可以说彻底“跑崩”,最后以超5小时的成绩完赛。
冲线时我面带笑容,广马的氛围感动了我。观众和志愿者们全程都在呐喊助威,不分肤色、水平高低。医护人员都非常尽职尽责,想尽办法治疗和缓解选手们的伤痛,各个忙得满头大汗。
此次广马虽然我成绩不理想,但比赛经历也是一笔财富,让我不断调整、修正,力争下次发挥更出色。最重要的是,我既是这幅写实“长卷”的画中人,又是置身其外的观察者,坚持到底也让我对马拉松精神又有了更深理解。
跑步能剔除我内心的浮躁
蚁畅(男,26岁,记者,跑“半马”)
发令枪响,迈开脚步的刹那,浑身有如过电一般,我就在这场狂欢当中,有这么多陌生又热情的脸孔在我左右,一起奔跑。
昨日的比赛中,由于选手数量大,起跑刚开始近10分钟都是在步行。在跑到第20公里时,我突然想起,去年就是在这个距离时我的大腿肌肉不堪负荷而抽筋,但昨天状态良好,甚至在最后1公里处还能稍微加速冲刺,最终比赛成绩为2小时32分45秒,比去年快了6分钟。和自己比,我进步了,这就是最大的乐趣。
现在我重新认识了跑步,除了强身健体外,它还能剔除我内心的浮躁。跑步让我腾出时间空间,思考自己,思考生活。
跑广马,为自己庆生
何瑞琪(女,24岁,记者,跑“迷你马”)
离迷你马拉松终点还有500米时,锣鼓声声,胜利在望,选手们沸腾了。我尖叫一声发力冲刺,忘记膝盖的疲惫,踏着兴奋的节拍一路超越,在生日当天跑完“迷你马”。
两个月前头脑发热报了名,接下来的自我训练相当难受。天刚亮就带着睡眼惺忪跑跳,夜幕中扛着一天的疲惫继续前行。临到极限,焦灼难熬,无异与孤独感打一场抗战。截止开赛前,还没能完整地跑一次5公里。没想到,到了现场却如打鸡血。迎接阳光,沐浴晨风,肢体舒展只想向前。
现在我最想喊的一句话是:“当目标是飞向火星,不成功也能走出地球”。
服务有进步 赛道需改进
邹甜(信息时报,体育记者)
昨日我和同事何珊一起参加“半马”。何珊最终以2小时44分36秒完成赛事,我则以2小时49分43秒跑过终点。何珊赛前几天突发高烧,但昨日依然坚持跑完。赛后她说:“是路上的人们给我支持,让我能够跑到这里!”
同事萧嘉宁热爱跑步,但因有旧伤而选择了“迷你马”。跑完后萧家宁说,“明年广马,我还来!”
亲身经历后,我的感觉是,昨日广马较去年服务有了提升,比如增加了降温海绵。然而,在赛道方面,与全马相比,半马赛道设置略令人失望。
组图为广马赛场上的选手百态。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