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殿壁画的色彩运用
【类型】报纸
【篇名】济公殿壁画的色彩运用
【简介】 江南多雨犹如一幅水墨画,空濛的西湖山水,养育了一代代的画家。西湖有着久远的文人画的传统,文人散淡的人生态度应对着水墨简淡的审美,逍遥和自由是艺术家思维绽放的温床。 对色彩观念的思考早在唐代已经成熟,同样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这样写到:“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71
【正文】
江南多雨犹如一幅水墨画,空濛的西湖山水,养育了一代代的画家。西湖有着久远的文人画的传统,文人散淡的人生态度应对着水墨简淡的审美,逍遥和自由是艺术家思维绽放的温床。
对色彩观念的思考早在唐代已经成熟,同样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这样写到:“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飏,不待空青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
这也许是绚丽复归平淡的人生体悟在色彩中的体现。早期绘画的色彩十分古朴。孔子说的“绘事后素”就是在素白的底子上作画,用鲜亮黑墨画墨线,黑和白是最早的颜色。后来发现了朱丹的颜色,开始用丹彩在白底和黑底上画画,丹色被认为正色。这三种颜色的搭配是中国早期绘画色彩的特征。后来又加上了青绿之色,中国画的五色基本确立,绘画一度被称作“丹青”。唐朝绘画色彩的实践,很快地到达了一个高点,并创造了一种富丽堂皇“金碧”的风格。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对绚丽的色彩进行了反思,眼花缭乱的色彩的确让人产生炫目不安的感觉。老子《道德经》中“五色令人目盲”,道出其中的真谛。回归朴素、崇尚水墨成为唐末的另一种时髦。
基于以上的认识,把色彩基调定在水墨为主的调子。水墨画沉静肃穆的感觉,正好可以应对禅堂的氛围,这是济公殿壁画创作的基本定位。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