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南社区的“济公婆婆”
【类型】报纸
【篇名】立井南社区的“济公婆婆”
【简介】立井南社区的“济公婆婆” 昨日,黄世兰老人(前)和队友们在社区活动室排练情景剧《济公》。(本报记者崔志坚摄) 本报记者梁淑芳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哪里不平哪有我……”3月14日下午,和着胡琴、快板的伴奏,立井南社区老年活动室里又响起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曲。 一位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48
【正文】
立井南社区的“济公婆婆”
昨日,黄世兰老人(前)和队友们在社区活动室排练情景剧《济公》。(本报记者崔志坚摄)
本报记者梁淑芳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哪里不平哪有我……”3月14日下午,和着胡琴、快板的伴奏,立井南社区老年活动室里又响起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曲。
一位头戴黑方帽,身披补丁灰色长衫,脚穿露着趾头的黑布鞋,举着酒葫芦,摇着羽毛扇的济公”悠闲地登上舞台,她时而将手伸进长衫中抓痒,时而举起葫芦饮美酒……模仿得惟妙惟肖。十几位老人、社区工作人员围坐着拍手叫好。
演济公的老人叫黄世兰,今年75岁。“她可是我们这片儿的活宝儿!”65岁的社区老年活动队队员丁桂女说,黄世兰是我们队里表演最卖力的,她的“济公”节目是队里的金牌节目。
“在我们这个片区,黄阿姨演济公是出了名的,大人小孩都叫她‘济公婆婆’。”苇湖梁街道立井南社区副主任吴秀红说。
毛遂自荐演济公
“我演这个济公是自告奋勇争取来的!”脱下行头,黄世兰笑着讲起了她当“济公”的事。
黄世兰籍贯江苏,1959年,24岁的她来到新疆支边,在苇湖梁一号立井煤矿工作直到退休。
“2008年底,我和几位江苏老乡像往年一样筹备聚会节目,大伙就合计演什么。”黄世兰说,“我们排了家乡小调、划旱船几个节目,但总觉得不过瘾。”
“凑巧,那段时间电视上在播电视剧《济公》,我和孙子都特喜欢看。就想排个‘济公’的节目,让大家乐和乐和。”黄世兰说,第二天就把想法告诉了队友,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节目定下来了,但演员成了问题,老年活动队里有十来位男队员,有人不擅长唱歌跳舞,有人外形不太适合。眼看节目要夭折”,黄世兰自告奋勇,要求反串出演“济公”。
“她现场边唱边做动作,我们一看,像,还真挺像。”丁桂女说,就这样黄世兰当上了“济公”。
醉酒扮相吓着小孙子
成功争取到“济公”角色后,黄世兰一遍一遍地排练。在家中,她就对着镜子练。扑扇着扇子,把茶杯当成酒壶……在老人手里,家里日常用具都成了排练道具。
有一天,黄世兰对着镜子,眯起眼模仿济公喝醉后走路的样子,吓坏了5岁的小孙子。小孙子跑到邻居家“求助”。“张奶奶,你快看我奶奶,是不是发疯了呀?”小孙子急得脸通红……“老黄,你这‘济公’都走火入魔了!”现在经常还有邻居见到黄世兰拿这事开玩笑。表演有起色后,演出的行头又成了问题。
黄世兰就找到老朋友———71岁的田加乡帮忙,俩人收集了裤子、破鞋子等,照着电视上济公的衣服裁灰布、做了衣服,还在后背和前胸上做了补丁。“我们把找来的旧裤子腿儿剪碎。在黑布鞋上掏几个洞,让脚趾头露出来。”济公“方帽”用硬纸板做成,然后再用黑布包好,上面还要做上几个明显的补丁。黄世兰说:“济公”全套行头都是他们动手做的。经过近一个月的排练,2008年12月底,“济公”正式出炉,此后,这个节目就成了老年活动队的金牌节目。
生活中的“活济公”
演“济公”久了,黄世兰在立井南社区出了名,“济公婆婆”的名头也传开了。
吴秀红说,黄世兰平时是个热心肠,喜欢帮助别人,邻居把她当成“活济公”。
62岁的吐尔汗与黄世兰是20多年的老邻居,说起黄世兰,吐尔汗总会说:“黄大姐是个好人,我们全家都感谢她!”
多年前,吐尔汗的丈夫病逝,她独自带着5个孩子,生活困难。“那时候我们住在一个大院里,黄大姐经常到家里来,每次都不空手,看没有桌子就从她家搬过来给我们用。”吐尔汗说,“她还经常给娃娃留个三五块钱,说给孩子们买书。”
“我演济公,不仅因为喜欢,还因为我性格像他,喜欢帮别人。”黄世兰说:“济公就喜欢帮助别人,我觉得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快乐。看着大家过得和睦幸福,我心里也高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