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禅宗文保>文献资料>报纸>  何济公药业 全员发动为营生

何济公药业 全员发动为营生

日期:2020.07.3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何济公药业 全员发动为营生

【简介】$T何济公提出了“全员营销”的观念, 通过加强营销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营运 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适应市场的变化。$E$$ 自2001年底通过资产置换进入白云山股份以 来, 何济公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了转制建司的过 程。 对一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企业而言,这 个过程影响深远。 为适应市场的变化, 何济公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68

【正文】

$T何济公提出了“全员营销”的观念, 通过加强营销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营运 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适应市场的变化。$E$$ 自2001年底通过资产置换进入白云山股份以 来, 何济公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了转制建司的过 程。 对一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企业而言,这 个过程影响深远。 为适应市场的变化, 何济公提 出了“全员营销”的观念, 通过加强营销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和经济效益。$$ “何济公药行”创建于1938年。 创业依始, 何福庆先生就表明了“半为慈善半营生,利己利 人驰盛誉”的初衷。 朴素的经济意识为药行带来 了民国时期的繁华。 斗转星移数十载,药行搬迁 不下十次, 经历了国有化、 入股白云山制药、转 制建司等过程, 在市场化运作的今天,“全员营 销” 的观念使这个传统企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品牌带动销售$$ 今天的何济公, 依然把老招牌挂在闹市边, 楼下车水马龙。 笔者走访的诸多企业中, 何济公 是最具温馨感觉的一个。 接受我们采访的是何济 公制药有限公司的市场部部长 ,她对转制以后何 济公的市场营销理念与内部管理胸有成竹。$$ “品牌带动销售是何济公的品牌战略。”拳 头产品解热止痛散伴随着何济公的创建而配制, 最初叫灭痛灵、 后易名止痛散, 1954年经广州卫 生局批准定名为止痛退热散, 1965年由国家卫生 部确定处方、 质量标准等,改名解热止痛散。虽 然历经这么多次的波折, 牌子始终久盛不衰,在 全国各地打开了。 何济公的产品, 从解热止痛散 到皮炎平、 正金油等外科药, 从配制之初就有了 明确的定位, 就是做平民百姓用的药。$$ 何济公药品的薄利策略限制了分级代理产生 的可能性。 公司对全国各地的区域代理商实行直 接管理 。全国市场除广东外,在云南、贵州等西 南诸省已建立起乡镇级的经销网络。$$ 何济公的主要品牌推广形式是针对社区平民 的宣传 。 公司销售区域遍布全国, 销售部除 OTC组代表跑市内药店外, 大都被分派到全国各 地做社区宣传推广等活动。 不难想象,在云南某 个山村小镇, 不经意间在街边墙壁上看到“何济 公解热止痛散”等字样的情形。$$ 几十年来,品牌带动销售的策略使何济公在 华南、 西南等地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只解热 止痛散年产销就达12亿包、 直接销售收入近2亿。$$ 全员营销$$ 入股白云山以来, 何济公规范化的资产管理 已经起步。 何济公的管理者把这种管理上的转变 当成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次良机。 完成公司 化建设之际, 何济公领导层提出了“全员营销” 的观念, 和“以药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 通过加强营销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和经 济效益, 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这种经济意识的加 强与思想上的开放必将为何济公带来更多的挑战 发展机遇。$$ 在新品种开发上,“新肤松”是何济公转制 以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首次尝试, 也是公司“全 员营销” 理念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有力体现。这次 推出的新产品突破固有品牌战略, 通过综合分析 皮肤科用药市场情况, 何济公总结出了以往皮肤 用药药性过强、 会对皮肤造成一定刺激的弱点, 这些弱点的存在已经影响到皮肤类产品市场的进 一步拓展。 “新肤松”首先有力改善产品功效, 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护肤因子, 合理护扶, 对较为细腻的皮肤同样适应, 大大拓展了产品的 使用范围, 并拓展了妇女以及婴幼儿皮肤科用药 市场。$$ 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以市场化运作为总纲的经营模式对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以来,何济 公投资GMP改造项目资金已达6000万元,其中散 剂车间、 滴眼液车间等两个车间已在2003年2月底 通过了GMP认证投入生产。 全部GMP改造项目将 于2003年内完成。 公司生产车间配备了从法国、 德国、 意大利等国进口的先进生产设备、检测仪 器, 新设备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 一支精良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刻不容缓。日前, 何济公已经把“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和全员劳动生 产率”列入了公司“十五”发展规划。$$ 何济公十分看重职工素质的提高, 着力吸引 高层次人才。 公司现有员工780人,通过近两年的 扩充, 具有大专以上知识的人员已达68人,并培 养了210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人才素质的提高 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