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昌的“济公缘”——访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先生
【类型】报纸
【篇名】游本昌的“济公缘”——访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先生
【简介】 8月31日,游本昌先生及其团队带着制作完成的专题片《济公游保定》来到我市。在这个介绍保定的电视片中,记者又见到了济公的身影。 由北京本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资拍摄的系列电视片《济公游十方》之《济公游保定》,今年7月在总督署博物馆开机。年近八旬、曾因主演电视剧《济公》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游本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400
【正文】
8月31日,游本昌先生及其团队带着制作完成的专题片《济公游保定》来到我市。在这个介绍保定的电视片中,记者又见到了济公的身影。
由北京本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资拍摄的系列电视片《济公游十方》之《济公游保定》,今年7月在总督署博物馆开机。年近八旬、曾因主演电视剧《济公》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游本昌先生,再次穿上“济公服”,游走在保定的大街小巷,津津乐道地讲起了保定的历史、文化。
当天,记者采访了游本昌先生。
顽皮的老者
在记者面前的,竟是一位顽皮的老者。游本昌先生的乐观健谈,令采访氛围也变得轻松随意。
身形瘦削但身板笔挺、腿脚利落,在游本昌先生的脸上,找不到岁月侵蚀的痕迹。说游本昌先生是将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真让人难以相信。尤其是他那一顶米色鸭舌帽、一副浅灰色无边眼镜,颇有几分俏皮;还有那贯穿采访始终的爽朗笑声,让记者想起了当年那个笑看世
间的疯癫和尚。
游本昌先生爱好广泛,与保定仅有的几次接触,令他对保定文化有了很多感触。他很喜欢保定老调,称赞保定老调“确实委婉动听”,“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参观直隶总督署后,游本昌先生感慨万千,他不住地赞叹:“里面太有深度了,尤其是‘公生明’牌坊,对当代人很有教育意义。”
弘扬真善美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演济公时,游本昌先生52岁。时隔20多年,游本昌先生对人生有了很多感悟。
游本昌先生认为,人活一世就是要做事,做善事、做好事。
老先生现在一直在做事,却自称没有商业头脑。他说,他和他的团队有一个共同理想,就是做一些能够弘扬真善美的事情。“我们所想的就是弘扬真善美,为人民服务、为观众服务。”
游本昌先生回忆起1987年在新加坡与一位老华侨相见时的情景。“他说很感谢我,我当时想,为什么会用感谢这个词呢?他说,他们的下一代是受英语教育的,看了你主演的电视剧后才发现,中国还有那么好的文化,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于是在孝、爱这些传统道德方面有了更多的改变。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文艺原来是可以这样教育人、教化人心的。我的观众不应该只在国内,全世界的观众都应该是我服务的对象。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一定要弘扬真善美。”从此,游本昌先生有了新的目标。
受济公影响
游本昌先生不仅举止像济公,做人做事也深受济公影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产生一种错觉,济公、游本昌本就是一个人。
当被问到济公对自己有何影响时,游本昌先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济公照亮我一生。”游本昌先生介绍,他不是在演济公,而是济公感化了他、教化了他,令他确确实实深受其益。前几年,他感悟到:人们之所以喜欢济公,就是因为他“济公”,济的是公,不是私。
“济公文化包含了传统文化最精髓的东西,就是那种‘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我’,是惩恶扬善的传统文化。”他认为,传统文化其实就是道德文化。他解释说,过去老百姓很多是文盲,不识字,为什么那时的人们仍然有很深的道德观念?就是通过戏曲、口传心授,传统的观念被继承下来,所以搞文艺一定要宣扬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李佳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