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济公惹人爱因他济“公”不济“私”
【类型】报纸
【篇名】为何济公惹人爱因他济“公”不济“私”
【简介】游本昌的别名远比他的本名知晓度高,这是他1985年主演的一个角色之名:济公。 一抬眉、一瞪眼,扭个腰、打个嗝,再嘿嘿笑几声……演讲间隙不经意的几个动作,一个活脱脱的济公就出现在讲台上。让人惊叹这个75岁的小老头脸上怎能有如此丰富之表情。 他沧桑的人生故事,引人沉醉,可每每结尾的一两句话,却突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05
【正文】
游本昌的别名远比他的本名知晓度高,这是他1985年主演的一个角色之名:济公。
一抬眉、一瞪眼,扭个腰、打个嗝,再嘿嘿笑几声……演讲间隙不经意的几个动作,一个活脱脱的济公就出现在讲台上。让人惊叹这个75岁的小老头脸上怎能有如此丰富之表情。
他沧桑的人生故事,引人沉醉,可每每结尾的一两句话,却突然声若洪钟,让人为之一震:人生的大哲学恰在此处。如同他自己所说,喜剧的夸张,哑剧的诙谐之后,其实蕴藏着悲剧的内涵。他演济公,并非仅仅为博得人们一笑。这正是有一个老艺术家的底蕴,于嬉笑怒骂之间道出禅机哲理,导人向善。台下的80后群起,或笑、或叫、或鼓掌,已完全随他而动。他们彻底被征服了。
大学是为人生准备的
1950年,我读高中时因为在南京参加一场比赛,演一个教师,拿了一等奖,所以文工团就预定要我了。1952年,我19岁时因为全团调到上海整编,领导说要保送我去戏剧学院读书。当时我拒绝了,那会儿不是有政治运动吗?我说我的思想还没有改造好,我要在革命队伍中改造学习。我们的指导员笑了,最后我还是服从组织,去上海戏剧学院读书。那时不用考试,拿着介绍信就去了,而且还带工资,是人民助学金,每个月30元钱。但当时我还是比较迷茫的,怎么就回到学校了?
结果进了戏剧学院上了一个星期的表演课之后,我一下子觉得我太需要学习了!学然后知不足。中学是为大学做准备的,大学是为了人生做准备的。这4年太重要了,这种系统的、专业的教育,为你奠定了影响一辈子的基础。它让你掌握一套独立的、专业的工作方法,所以大学毕业后如果你发现学的并不是你最喜欢,或者你还有别的方面的才能,你可以改行。我的表演就是守住戏剧学院给我打下的基础。
比如从1956年我毕业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我一直保持着戏剧学院的基本训练,像梳头、洗脸一样。因为演员艺术的特点就是“三位一体”:创造者是自己,材料、工具是自己,作品还是你自己。我进戏剧学院已经19岁了,晚了,我没有幼功,但是体育、舞蹈我都参加,这些都可以完善我的可塑性;我这一辈子没有抽过烟,我觉得对我的“材料工具”是有损害的;喝啤酒一个月以后发现肚子大了,所以掐掉不喝了,我不能让肚子突出来,因为我的作品要通过我的身体表达。昨天上午6点我就起来锻炼了,我要保持自己身体的柔韧性,我时刻准备着,随时能上舞台,机会来了就能拿下。
我还记得盖叫天老先生给我们讲课,他说“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深有体会。大学里的基础打得好,就能盖摩天大楼,基础打得不好,顶多盖两层楼,而且遇到地震就要哗哗倒。他还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这个“一”就是弘一大师的那个“一”,“一”就是一切,包含一切的“一”,就是一滴水里面包含了大水,跟大海同样的性,这个“一”就是由少到多,你们的学问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那个“少”就是精了,万物归一的“一”。这让我记住一辈子,受用一辈子。
一把椅子一长凳一台哑剧
我说过我是一个不走运的演员,因为我的本职工作只有一个“小指头”,所以几十年的业余时间,我就努力给自己找事干。我做过很多辅导教育、广播电视方面的工作,为工厂、学校、业余文艺单位等进行艺术辅导,1962年参与组建银河艺术团,还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少年儿童电视剧的制作。
1983年,当时中国话剧市场不景气,恰逢1982年一批外国哑剧大师来到中国,我十分兴奋,觉得这是个创新的东西,可以干。搞哑剧也很辛苦,我是单打独干,全家拼命。1983年终于搞了一台自己的哑剧晚会。但是我人际关系不行,哪儿能让我演出呀?我和爱人整天商量该怎么办。后来她的同事说可以到社会福利院免费演呀。哎,所以中国的第一台哑剧,1983年8月25日就在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演出的,那一天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孤儿们看了我的第一场哑剧非常高兴,所以后来我对残疾人始终抱着感恩的心情,因为是他们首先支持了我。
1983年底,我的母校支持我,让我到上海演,剧场经理一开始十分担忧,说“有声的戏票都卖不动,就更不要提哑剧了”。谁知道票一开售,一个半小时内就全部卖完,只好加演,原定3场的演出被增加到了11场。之后我还走进了上海交大、同济演出,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在上海演一个月,很多地方请我。
我还记得我演出第一台哑剧时没有钱,道具就是一把椅子和一长凳,服装是花90元在百货大楼买了一套运动服;演了之后领导来看了,说很有特色。艺术局一看说你要什么支持?结果给了剧院2万元奖金,剧院拿来买了一套制作服装的器具,做了一些新的哑剧服装。所以啊,你就得干,干出名堂来了,干出眉目来了,客观会承认你的。
也正是这几场成功的哑剧晚会,给我带来了机会。1984年,我应邀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随后我就进入了正在筹拍《济公》的上海电视台的视野,演济公的时候,我已经过了50岁了。你看,一个机会创造了下一个机会。我1985年在杭州拍济公的时候在虎跑买了一套李叔同箴言集,有这么一句话,叫“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所以你一定要想清楚,这一辈子你究竟想要干什么,坚持你一辈子的理想。
我干了30多年的话剧,默默无闻,春节晚会一晚上大家都认识了我是一个哑剧演员,而演了济公之后,我又被当成了喜剧演员,其实不然也!我是一个“性格演员”,因为我在演济公之前我还演过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演过孔乙己。让我演列宁的那个导演,他说如果早看过你的哑剧就不会让你演列宁了。其实人们都是戴着太阳眼镜看人的,最了解你的还是你自己。
济公改变了我的性格
我觉得演济公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艺术观,改变了我的性格,进而改变了我的命运。
最开始我拍济公就冲着拿金鹰奖去的,觉得拿奖才有出息。可1987年,当上海明星艺术团组织50位艺术家去新加坡演出时,人家提出了要求,一定要“济公”去,就加了我一个人。因为当时《济公》在新加坡刚刚播完。创下了当地收视率的纪录,超过100万人收看。我到新加坡之后,当地一个老华侨找到我激动地说:“非常感谢您。”作为演员经常听到的是“我喜欢你”,感谢我干嘛?他告诉我,因为下一代几乎忘记了传统文化,在看过《济公》之后,才发现祖国还有这么好的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一下子被唤醒了。
1991年我去西藏演出,刚下场就有人告诉我后台有两个小朋友一直等着我,希望我给他们签名。哎呀,两个小朋友,六七岁,当时藏语版的济公刚放完。他们用全部的钱买了两条哈达献给我。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比运动员的大金牌还要宝贵。
他们说他们还想看济公,怎么只有短短的6集?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拍电视剧是电视台的事,我无能为力。更何况一直想着要见好就收,狗尾续貂可能前功尽弃。但是在地球上最高的城市,我答应两个小朋友,我回去一定再拍。我觉得我之前的想法就是“济私”了,出于维护自己名誉的私心。
还有一个笑话,上海的同事告诉我,公安局的人说,济公播出的时候,犯罪率都降低了不少。
这些事让我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所以我改变了艺术观和世界观,认为艺术更多的是起到教人向善的作用,我的人生追求也从此改变。之后我不随便接角色,没有意义的喜剧从来不接。现在娱乐圈的是是非非我都不为所动,因为让观众感动并受益才是最核心的。这些都是济公这个角色带来的转变。不是我去贴近济公,而是济公改变了我、渡化了我。
做一个现代版济公吧
今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对济公有了新的理解。地震灾害那么多志愿者自发地涌向灾区,奥运会期间那么多的青年志愿者赢得世界的赞美,我觉得这就是当代济公的精神。如何再把济公再诠释?就应当突出济公的慈悲心、突出他的智慧,突出他的平等心、爱心。济公的精神,就是“济世为公”的精神,“济私”是烦恼之根,“济公”是快乐之本。这正是济公精神对于当代的现实意义。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