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禅宗文保>文献资料>报纸>  济公传说:“非物质”到“物质”的文化传承

济公传说:“非物质”到“物质”的文化传承

日期:2020.07.3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济公传说:“非物质”到“物质”的文化传承

【简介】 济公传说:“非物质”到“物质”的文化传承 □本报记者 叶 茜王 晏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对于这首广为人知的《济公》连续剧主题歌,几乎人人都能哼唱上几句,剧中那个扶危济困的济公也受到众多人的喜爱。曹志天是济公传说的主要传承人,记者日前在天台见到了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71

【正文】

济公传说:“非物质”到“物质”的文化传承

□本报记者 叶 茜王 晏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对于这首广为人知的《济公》连续剧主题歌,几乎人人都能哼唱上几句,剧中那个扶危济困的济公也受到众多人的喜爱。曹志天是济公传说的主要传承人,记者日前在天台见到了这位七旬老人。

曹志天说,关于天台的济公传说,早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800多年前,济公的故事就以老百姓口头相传的形式流传民间,直到清朝时期著作《济公全传》出书,以及后来拍摄成电视剧《济公》,济公这个人物才家喻户晓。

曹志天小时候听父母讲述济公的故事,开始渐渐喜欢上济公这一人物。后来,曹志天的岳母跟他讲了更多关于济公的故事,他说:“虽然岳母是文盲,但知道的故事不少。”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位自称‘济公’后代的李仙才老人,常在天台县文化馆门口讲述济公的趣闻。现在,济公传说的传承方式外延不断扩大,导游、电视剧组人员以及旅游部门成立的济公表演队,都成了济公传说的传承渠道。”曹志天说。

据调查,现存于天台民间的济公传说有数百种。这些传说以济公生平经历为主线,其中《飞来峰》、《卖狗肉》、《斗蟋蟀》等段目已成为经典。

为让济公传说更好更久远地传承下去,天台县政府建立了济公故居、济公院、仙山佛国等传承基地,将实体与传说、有形与无形结合在一起,让传播济公传说的手法更丰富,使济公传说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曹志天认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这就是济公传说能够走得如此之远、如此之好的最重要的原因。”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