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通 《金瓶梅》中天台济公和尚形象
【类型】报纸
【篇名】>>>台州通 《金瓶梅》中天台济公和尚形象
【简介】 陈明达 《金瓶梅》作者蔡荣名把当地的许多名人写进了《金瓶梅》。并且独具匠心,总能抓住人物原形与众不同的特点刻画书中角色,使知情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角色的原形是谁。 济公是台州妇孺皆知的人物,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出生于天台永宁村,法名道济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74
【正文】
陈明达
《金瓶梅》作者蔡荣名把当地的许多名人写进了《金瓶梅》。并且独具匠心,总能抓住人物原形与众不同的特点刻画书中角色,使知情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角色的原形是谁。
济公是台州妇孺皆知的人物,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出生于天台永宁村,法名道济。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净慈寺。济公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济公貌似疯颠,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济公写得一手好诗文,他每写一篇疏状,临安满城争相哄传。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仅有十八回,现在的一百二十回是后人慢慢增补的。初刻本吴语系浙江话很多,应是杭州、台州一带人所为。蔡荣名与济公同为台州人,多次去杭州科考,又是个有心搜集素材的人,对济公的故事应感兴趣,对济公的诗文也应有所涉猎。所以《金瓶梅》中出现了这样的和尚形象:“见一个和尚,形骨古怪,相貌搊搜。生得豹头凹眼,色若紫肝。戴了鸡蜡箍儿,穿一领肉红直裰。颏下髭须乱拃,头上有一脑光檐。就是个形容古怪真罗汉,木除火性独眼龙。在禅床上,旋定过去了。垂着头,把脖子缩到腔子里,鼻口中流下玉筋来。”(《金瓶梅词话》第49回1297页)特别是最后“鼻口中流下玉筋来”,邋里邋遢,像极济公。前面倒像描写罗汉。《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着。”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神似。紧紧抓住“罗汉转世”这一特点,把描写“形容古怪真罗汉”就是描写济公这样一种信息传达给读者。“云游至此,施药济人”、“贫僧酒肉齐行。”这不用说,就知道是济颠和尚了。“那胡僧接放口内,一吸而饮之”、“登时把胡僧吃的楞子眼儿”。这副样子济公自己也说“朝也吃,暮也吃。吃得喉咙滑似漆,吃得肚皮壁立直,吃得眼睛瞪做白,吃得鼻头糟成赤。有时汝阳三斗,有时淳于一石(不念“担”这是作者身上台州烙印之一);有时鲸吞,有时龙吸;有时效篱下之陶,有时学瓮旁之毕。吃得快,有如月赶流星;吃得久,有如川流不息;吃得干,有如东海飞星;吃得满,有如黄河水溢”。《酒杯》“一吸而饮之”就是“龙吸”;“楞子眼儿”就是“吃得眼睛瞪做白”。施药济人、邋里邋遢、酒肉穿肠、不守清规,这是济公、胡僧哥俩的共同特点。其手法和曾铣(宇文虚中、曾孝序的原形)一样,金瓶梅作者蔡荣名也用了“胡僧”、“道坚”两个角色来演绎济公的故事。特别是济公化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作疏募缘(见上文所引各疏)。疏,原是分条说明的文字。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叫“上疏”;延伸到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也叫“疏”。济公却别出心裁,叫化也堂而皇之地用疏。金瓶梅中永福寺的道坚方丈,也是作疏募缘上文所引。济公法号道济,金瓶梅中的方丈法号道坚,两者音相近、事相同,你说,这是道坚还是道济?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