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禅宗文保>文献资料>报纸>  李永贵:以私济公的好干部

李永贵:以私济公的好干部

日期:2020.07.3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李永贵:以私济公的好干部

【简介】本报记者 李正兴 9月29日,记者到文山县追栗街镇科麻栗村采访时,看到烤烟房整齐地伫立在村口,有的村民正忙着将烘烤好的烟叶抬出烤房,有的正忙着捆扎烟叶,准备烘烤新一窑烤烟。 然而,听了追栗街镇党委书记何昌娥的介绍,记者才知道村里的这些烤烟房,要是没有科麻栗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李永贵将自家的1.8亩林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567

【正文】

本报记者 李正兴

9月29日,记者到文山县追栗街镇科麻栗村采访时,看到烤烟房整齐地伫立在村口,有的村民正忙着将烘烤好的烟叶抬出烤房,有的正忙着捆扎烟叶,准备烘烤新一窑烤烟。

然而,听了追栗街镇党委书记何昌娥的介绍,记者才知道村里的这些烤烟房,要是没有科麻栗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李永贵将自家的1.8亩林果地铲平,同时垫付13万元资金建设,项目就难以实施。

李永贵为何要积极支持群众建烤房,这还得从开始种烤烟时说起。

今年45岁的李永贵是个热心肠的人,一直希望自己能为村里做些事。1992年,他在配合村干部发动村民种植烤烟时,有的村民不理解,当面质问他:“你要我们用种粮食的土地栽烤烟,我们粮食不够吃怎么办?谁负责?”村民们长期种粮食,一下子要他们改种烤烟,这种担心可以理解。李永贵没有和村民们争吵,而是带头种上了烤烟,又通过镇政府、烟站及村“两委”相关人员反复做工作,当年就发动了全村50多户农户种下了350多亩烤烟。

1993年,李永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6年又担任了本村党小组长。在他的带动下,发展烤烟生产能致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村里的烤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全村已有130多户农户种植烤烟,面积近2000亩。在这段时间,他还陆续为村民们解决了吃水、出行等难题。

今年,科麻栗村喜事临门,由烟草部门出资,在科麻栗村一、二小组建设40座标准密集式烤房。据了解,这种烤房被称为“懒汉”烤房,既省劳力又省煤,容量大、烤出的烟叶质量好,比立式烤房有着明显的优点。一窑可烤400~500杆烟叶,一个窑子可烤16~20亩烤烟,可顶3个旧式烤房的容量;烤等量的烟,新式烤房的用煤量仅为旧式烤房的一半;操作技术简单,把握好温度、加煤两个环节即可。但每座烤房造价要31500元,除烟草部门出资27500元、县政府补助1000元外,每户农户还要自筹3000元。

按照规划,40座烤房分成两个群落建设,科麻栗村一、二小组各建20座。村头有一块玉米地,位于大路边,交通方便,李永贵觉得把这20座烤房建在那里比较适合。虽然多次苦口婆心地与户主协商,户主始终不肯让出。李永贵心想,占用谁家的土地,谁家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他想到了自家的1.8亩果树林。这片位于公路旁的果树林,已有8年树龄的柿子正处于盛产期,再过一段时间,柿子就可以出售,那可是不小的一笔收入啊。如果在这块地里建烤房,仅就柿子一项,他家一年的损失就达1万多元。

为了让村民享受到新式烤房带来的好处,今年4月,李永贵与妻子李玉琼商量后,请来一台装载机,忍痛将1.8亩林果铲除。此时,每个烤房须筹集的3000元还没有着落。为了帮助村民们解难,李永贵贷了6万元款,又向亲朋好友借来3万元,加上自家的4万元,共13万元,垫付了20座烤房的建设资金,保证了烤房的按时建成。

烤房建好了,但到了烟叶烘烤阶段,却没有人愿意来烘烤。村民们担心他们辛辛苦苦种的烟,被这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烤房给烤砸了。事实胜于雄辩。李永贵决心带头先烤出优质烟叶给大家看,这比说上一万句还管用。村民们见李永贵的第一窑烟烤得好,就争先恐后地来报名要烤房。

李永贵说,做农村工作十分不容易,村民们的眼睛都盯着你,作为党员干部,如果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就难以做好农村工作。我为这群烤烟房建设付出了努力和牺牲,给村民们带来了实惠和好处,这是应该的。他表示:今后,我免费给村民们使用10年烤房,等10年以后,每年也只收取适当的烤房维修费。”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