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禅宗文保>文献资料>报纸>  何济公:七十年老字号永怀济世心

何济公:七十年老字号永怀济世心

日期:2020.07.31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篇名】何济公:七十年老字号永怀济世心

【简介】 ■何济公阿咖酚散新包装。 ■1948年8月23日《宁波日报》上的何济公止痛散广告。 ■何济公创始人之一何福庆。 ■民国时期何济公注册商标。 广府老字号 之何济公·历史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有味道的城市才是真正值得敬仰的:开明创新中有时尚的浪漫,钢筋水泥之间散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914

【正文】

■何济公阿咖酚散新包装。

■1948年8月23日《宁波日报》上的何济公止痛散广告。

■何济公创始人之一何福庆。

■民国时期何济公注册商标。

广府老字号 之何济公·历史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有味道的城市才是真正值得敬仰的:开明创新中有时尚的浪漫,钢筋水泥之间散发着古老的纯真……一位现实中的“济公”,一剂快速止痛的药粉,就能牵出一段中华老字号的壮怀激烈,是它们让这座城市充满遐想。

成立于1938年的何济公,如今已是响当当的中华老字号。承接百年沧桑,经七十多年风雨历程的何济公品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令人永久铭记的印记。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一切都发生重大改变。老字号何济公之所以能经历七十多年的风雨洗礼而经久不衰,归根结底是其“济世为公”的企业精神。

回忆何济公所经历的沧桑岁月,何济公副厂长杨燕忠说,贯穿何济公品牌的七十年历史的“半为慈善半营生,利己利人驰盛誉”精神将薪火相传,永不磨灭!何济公将继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物美价廉的医药产品造福百姓,把这个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发扬光大。

何济公未来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他们将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并以科研、科技创新为载体,打造国内行业领先、品牌领袖,出口上规模的民族医药品牌。

绝妙的广告创意

1946年5月的某天,汉口《新湖北日报》头版显要位置登出一幅“广东飞来何济公”的广告。扶弱治病、普济众生的“济公”搅得达官贵人神色慌张,平民百姓莫名其妙之余也略带期待。第二天又登出“止痛唔使(不用)五分钟”的广告字样,大家仍然不甚了了。第三天终于释疑,原来是介绍“灭痛星”(后改名解热止痛散,即今天的阿咖酚散),说它是经留学美国的医药博士发明,由广东何济公药行制造,在国内外行销,刚用飞机运到等等。这些消息轰动武汉三镇。

这样的一次尝试至今在广告史上仍是悬念营销广告的经典之作。而作此大胆尝试的人就是“何济公”创始人何福庆先生。

这位曾说“卖田卖地都要卖(做)广告”的企业家开创了不少广告创意的“先河”,甚至可以载入今天广告教科书的经典案例。如帮助穷学生重返校园之余,也借用学生们的嘴创造了清脆的儿歌:“何济公,何济公,止痛唔使五分钟”、“发烧发热唔使怕,何济公止痛散顶呱呱”,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另外还用报纸宣传、贴街招、写墙壁、放电影、“邮办”广告推销、挂广告布幕、穿“济公”戏服敲锣打鼓扛彩旗随街游行等形式开展推广宣传活动。

“灭痛星”曾积极捐助抗战

其实生于1909年的何福庆不过是个农家子。他祖居广东南海恩洲王圣堂村(今广州市白云区广源路王圣堂),少时在村里读了8年私塾,但已是家中九子一女的兄妹中读书最多的一个。

20年代末何福庆到汉口华安公司当后生(也就是职员、伙计)。数年后与人合股在武汉的汉口民生路开办“广东药行”,主要经销广东柠檬精、鹧鸪菜,兼营汉昌牌雪茄烟和广东云纱绸等,以此起家并渐有积蓄。约在1936年间他开始研制“灭痛星”。

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说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但一些熟悉的建筑和一些熟悉的故事却能轻易勾起我们的回忆。1937年,广州的标志性建筑爱群大厦建成。爱群大厦建成第二年,即1938年的5月1日,何福庆正式在广州河南鹤洲直街积善里(现海珠区)创立了何济公药行。当时的广州,徐宁远堂的薄荷油、普济药行的柠檬精、成万灵药厂的正金油都是和何济公药行的“灭痛星”齐名的产品。

企业创立之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内物价飞涨,抗战军民急需的解热止痛散(即“灭痛星”)成为紧俏物资,何福庆却坚持将药品平价大批送往前线,其中不少更捐作战备急需物资。

广州老字号经历上百年历史风雨的洗礼,“爱国”精神成为企业不可磨灭的历史轨迹,敢于担当才能彰显老字号的责任和魄力。何福庆当时的举动似乎已为何济公品牌走上老字号之路埋下了伏笔。

1942年,何福庆又在广州龙津东路洞神坊66号2楼设药行,并在清远与人合办维大药房。抗战胜利后,因生产渐有发展,将厂址迁往洞神坊45号之一。

解放后,徐宁远堂、普济药行、成万灵药厂都并入何济公名下。1950年何济公药行改名为中国(广州)何济公药厂;1958年企业完成社会主义初级改造后,人称“活济公”的何福庆移居并终老于香港。

始终秉承“济世为公”的企业精神

何济公创始人何福庆留给何济公的精神财富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历程。作为当时的生意人,他除了有着独到的商业眼光,还有可贵的实业救国、济世为公的情操。

何福庆在创办企业之初, 就为自己开办的药业立下了“半为慈善半营生,利己利人驰盛誉”的经营宗旨。这从创立“何济公”品牌企业命名时的一段传奇故事中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民间流传“济公”传奇,可谓家喻户晓,是一位扶弱救病、普济众生的僧人,“济公”形象寄托了百姓无限的善良、正义价值期待。在清代医药和慈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年广州有九大善堂,为贫民赠医施药,免费看病。要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一定要有慈悲怜悯之心,普济众生,就像传说中的济公一样。走南闯北的何福庆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且也有意效法“济公”普济众生。于是借用济公之名,加上何姓,取名“何济公”。在广州话中,“何济公”与“活济公”谐音,广州因此也有了“活济公”。这个名字起得好。而且,何福庆自己书写下了“何济公”这三个字,看起来很有功力。

何福庆是把自己所从事的制药业看成一种带有慈善性的事业。生产和经营药品不能唯利是图,但又不能只讲慈善而不计成本和效益。作为药品,当然它首先要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即能治病,但同时它又要创造出经济价值,才能扩大再生产。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