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济公传一年赔进100多万“活济公”马合义的孙子马骏历时两年让原汁原味的评书济公传重现济南
【类型】报纸
【篇名】为了传承济公传一年赔进100多万“活济公”马合义的孙子马骏历时两年让原汁原味的评书济公传重现济南
【简介】 ▲马骏正在表演评书《济公传》。 王倩 摄 ▲马骏(左)在合义书场说评书。 王倩 摄 “我意已决,万难更改,找到老方丈,说我要当和尚。老方丈很高兴,为他剃度,取名道济,济世救人的济……”3月17日上午10点,马骏穿好长袍马褂,整了整衣领,用老济南话说了一段原汁原味儿的评书《济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43
【正文】
▲马骏正在表演评书《济公传》。 王倩 摄
▲马骏(左)在合义书场说评书。 王倩 摄 “我意已决,万难更改,找到老方丈,说我要当和尚。老方丈很高兴,为他剃度,取名道济,济世救人的济……”3月17日上午10点,马骏穿好长袍马褂,整了整衣领,用老济南话说了一段原汁原味儿的评书《济公传》。
马骏的爷爷是有着“活济公”之称的评书大师马合义老先生,为了修复爷爷留下来的唯一一本手写本《济公传》,马骏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此外,他还开着一年赔一百多万元的“合义书场”,他说,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传承。
□本报记者 王倩
1
历时两年,修复爷爷留下的“手写本”
“合义书场”以马合义先生的名字命名。在“曲山艺海”的老济南,马先生当时因为拿手好戏《济公传》,在中国曲艺界确立了“大师”地位。因为秉承着忠厚善良与知礼仗义的德行,马先生在世时被坊间敬称为“活济公”。可惜的是,马老爷子去世时没有留下任何有关《济公传》的影像和声音资料,这也一直让他的传人、长孙马骏感到惋惜。
“我家有一本《济公传》,是爷爷留下的手写本,蝇头小楷写得工工整整。”马骏17日上午告诉记者,遗憾的是这本手写本已经很残破,有些地方已经严重缺失。
于是,从两年前开始,马骏着手修复这本《济公传》,“把残缺不全的补上,再反复研究,哪段跟哪段是衔接的,故事情节怎样才能连贯起来。”马骏说,为了修复爷爷留下的这本《济公传》,他还专门找过当年在电视剧里出演过济公的游本昌,请他指导如何还原故事。
两年后,在自己的“合义书场”里,马骏用老济南话表演了这段原汁原味儿的评书《济公传》,“找遍全世界也就我一个人能演了。”他说。
2
设立书场,只为完成爷爷的临终遗愿
“我爷爷当年在人民商场的土山说书场说书,后来自立合义书场,老爷子没了之后,2007年我重新把书场建了起来,当时设在燕喜堂的二楼,让客人边吃饭边听书。”马骏说,打从一设立,这个书场就一直在困难中生存着,“请的评书演员都是济南有名望的角儿,大冬天的,大家都单穿着马褂站在门口迎客人,有时候客人喝醉了,也有上去闹的,说我们是下九流、三俗的,都有。”
说起这些困难时,马骏的语气很平淡,转眼提到为啥执意要建书场时,马骏的情绪突然间变得非常低沉。
“1994年我扶着我爷爷在山东剧院演出,老爷子颤巍巍地上了台,开口说了一句‘我值吗?’下面的人异口同声地说:‘值!’”说到这儿,马骏的声音开始哽咽,用手捂着眼睛,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
从他含糊发颤的话语中,记者大体听出的意思是:开一间真正的书场,是马合义的夙愿。马老先生去世前,捧着马骏的手小声告诉他,千万不要把评书扔了,要是有能力,一定要建一个真正的书场。
3
为了传承,只有一个客人也照演不误
2011年3月,合义书场搬迁到东工商河临街路上的药王楼,书场每天下午2点半到5点会联播评书《话说济南府》、《济公传》,晚上7点半到9点还会有其他评书和魔术表演。
“实话实说,书场在这儿开业一年里,我赔了100多万。”马骏坦言,书场里一共有30多名演职人员,有时只有一个客人,他们也照演不误,“每个演员不管每天有没有演出,我都一样发工资。”
“爷爷当年就教育过我,说别想这些事儿!”马骏说,马老先生一直告诉他,济南需要原汁原味儿听评书的书场,“所以其他曲艺场所可能是为了挣钱,我挣不了钱也得接着干,就是为了传承老爷子的评书,赶哪天说不动了,干不动了,也就算到头了。”
马骏红着眼睛说,现在有他在,世人还知道有个合义书场,有人说着马合义的评书,等自己没了,可能就真没人传承那个爱济南、爱评书的马老爷子的评书了。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