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提琴戏基金会会长甘伯炼山沟里的“活济公”
【类型】报纸
【篇名】崇阳提琴戏基金会会长甘伯炼山沟里的“活济公”
【作者】 张敏
【简介】 记者张敏通讯员甘明强 崇阳县提琴戏基金会会长甘伯炼,自1980年以来,用自己的血汗钱,甚至到银行贷款捐资修桥,扶贫助残,累计捐款50余万元。 他独自捐资修建、整修了1座水库、4口水塘、7道河堤、8座水泥堰、3条村级公路,钢筋水泥桥、池塘水井、防洪河堤、河堰40多处,改变了老鸦等村老
【出版日期】2020-07-3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42
【正文】
记者张敏通讯员甘明强
崇阳县提琴戏基金会会长甘伯炼,自1980年以来,用自己的血汗钱,甚至到银行贷款捐资修桥,扶贫助残,累计捐款50余万元。
他独自捐资修建、整修了1座水库、4口水塘、7道河堤、8座水泥堰、3条村级公路,钢筋水泥桥、池塘水井、防洪河堤、河堰40多处,改变了老鸦等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他被人称为崇阳县“捐赠迷”,山沟里的“活济公”。
几十年如一日,捐款捐物从不间断;无论公益福利,还是个人困难,他都慷慨解囊;身上没钱时,他就借款来捐,贷款来捐。他用行动,书写人间大爱。
几十年来,甘伯炼究竟捐了多少次,捐了多少钱,资助了多少人,没个确数。1980年至今,甘伯炼捐款收据就有1000多张,捐款总额达50多万元。
崇阳县一些村头的河流边、石桥上,有很多石碑,碑上刻着“伯炼堤”,“伯炼桥”,“伯炼亭”或“无私奉献”等字样。这些路、桥和石堤都是甘伯炼个人捐资修建的。这些石碑,见证了一个平凡老人的济世之情。
在崇阳县的一些山头,水渠边和十字路口,有13座琉璃瓦相间的凉亭。这是老甘为乡亲们修的,既能遮风避雨,又十分美观。修一座这样的凉亭少的6000多元,多的1万元,老甘捐款购灰沙和水泥、钢筋,还兼任质量监理,老伴毫无怨言地给他当帮手。如今,老甘修的凉亭,还成了村民夏夜乘凉的好去处。
崇阳县金沙镇海拔300多米,山民进出山只有一条千万人踏出的窝窝坑,就是在大白天,时常有山民或牲畜不慎落进深渊的惨剧发生。1993年,64岁的老甘决定在岩石上凿出一条台阶式的山道来。当年秋天,他出资3万多元,村里出劳力正式开始修路。半年多时间,他与村民吃住在一起,硬是抢在第二年春,凿出了一条山道。
山民们将这条路命名为“伯炼路”,并镌刻一首小令:“峭壁上金沙,鸟道难爬,崎岖险阻令人嗟……捐资修蹬路,百世传佳”。
海拔数百米的阴塘村,吃水靠下雨,除春季外,吃水要到山下担。2001年,73岁高龄的老甘翻山越岭,为村民找水源。在两座山壑的腰部,他发现了一处茂盛的青苔,他出资请人挖了10余米,清泉顿时涌出,山里人吃水再也不愁了。
如今,老甘已是耄耋之年。在他心里,他的事情还没做完。这不,他正筹备着带生病的老乡们去同济医院看病呢。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佛教禅宗祖庭杨岐寺修复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投资2.8亿元 年份:2020
- 2、临济宗: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年份:2020
- 3、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年份:2020
- 4、杨钊参观考察杨岐景区 作者:洪科 年份:2020
- 5、凤鸣岐山画秀襄阳 作者:朱维平,白昀 年份:2020
- 6、访杨岐山 作者:刘国民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