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啊,大屏山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啊,大屏山

【简介】站在湘东镇河洲村的公路向西眺望,一座屏风似的大山横亘在荷尧镇西北,主峰在大义村境内,高615.7米,大山向北逶迤20余里。在那些窝窝头似的小山包面前,的确是鹤立鸡群。在春秋时期,它就是吴国和楚国的界山。它虽然没有武功山那样高插入云的山峰,没有杨岐山那样声名远播的宗教影响,但它有自己不同的韵味。 大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9

【正文】

站在湘东镇河洲村的公路向西眺望,一座屏风似的大山横亘在荷尧镇西北,主峰在大义村境内,高615.7米,大山向北逶迤20余里。在那些窝窝头似的小山包面前,的确是鹤立鸡群。在春秋时期,它就是吴国和楚国的界山。它虽然没有武功山那样高插入云的山峰,没有杨岐山那样声名远播的宗教影响,但它有自己不同的韵味。

大屏山真是一座宝山。春天,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像火焰一样,燃遍了大山的各个角落。即使是一、两年前被山火烧过的大块伤疤,也会呈现出令人悦目的嫩绿。秋天,它又是满山红叶,给人们奉献出金黄的油茶果、毛栗和猕猴桃,还有冬天取暖的柴火。一年四季,它流下的山泉水,灌满水库,灌溉着山两边千万亩良田;它无私地敞开心怀,给人们奉献出煤炭、竹木、药材……人们对大屏山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在它的山脚下像蚂蚁一样辛勤地劳作。每当人们参军、求学、打工,当汽车、火车离开大屏山逐渐远去,大山的身影逐渐模糊起来的时候,他们的眼睛也情不自禁地湿润起来。

我出生大屏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在大屏山砍柴、放牛、打猪草,稍大一点就去拖炭、扛竹木、摘茶子。传说我的先人在清朝顺治年间由福建省邵武县来萍乡收购苎麻,看到这巍峨的大屏山,就在山脚下搭棚落户了。经过300多年的繁衍,现在有人五六百人。站在道义湾黄氏宗祠前,村前是黄氏子孙世世代代耕种的田地,村后埋葬着代代先人的遗骨。

天下名山僧占多。大屏山主峰的半山腰,有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倡建的“吴楚古刹”寺庙,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还有宰相房玄龄写的碑文,建有江西、湖南两个山门,号称“吴楚东南第一峰”,香火十分旺盛。当地人传说,元末朱元璋母子讨饭流浪到萍乡,在屏山寺住了一段时间。一天,几个敬香的乡绅要将他母子赶走。只见朱元璋正在一棵大树下睡觉,头下枕着一把油纸雨伞,手脚张开,众乡绅一看,这不是一个“天”字吗?听到人们的嘈杂声,朱元璋转了一下身,头滑到雨伞的一端,两脚收拢,两手仍然张开,这不是一个“子”字吗?“天子”在此睡觉,众人看得目瞪呆,噤若寒蝉。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屏山寺曾一度改名为“皇觉寺”―――皇帝在此睡过觉的寺庙。传说后来朱母陈氏病死在寺里,有好事者还在寺后建了一座陈氏坟墓,至今犹存。1944年,日本鬼子侵犯萍乡,他们怀疑寺中藏有抗日武装,但又不敢上山,于是调来一门山炮,在大义的田垅里向屏山寺开了几炮,只听得炮弹在空中发出黄蜂一样“嗡嗡”的叫声。可怜寺内僧人,非死即伤,寺庙变成一片瓦砾。“文化大革命”时,两座山门被毁。两次浩劫过后,都是萍乡、醴陵两边群众自发捐款、捐物出力,进行修复。1958年我小学毕业前夕,全班同学上屏山寺游玩,那时我还是一个13岁的翩翩少年。

大屏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每年秋天,望着山下金黄的稻谷,便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那种?天光就去打脚炭,等着早饭米下锅的日子;那种打开饭甑,只见三根番薯丝扛一粒米的饭食;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又三年的衣着,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历史。如今大义村的各个村民小组,都喝上了村里统一供应的自来水,修起了宽阔整洁的水泥马路。曾经住在大屏山半山腰的十几户村民,都迁到了大义田垅里。我的老家道义湾村民小组,还在水泥道路的两旁种上了四季青树,装起了铁杆路灯,夜晚照得就像白昼一样,每逢元旦春节,路灯上也像城里一样挂上红灯笼哩。一座座被城里人称为别墅的三层洋房拔地而起,装修也不比城里人差。1949年解放以前,我的祖父一家也和邻居一样,住的是土砖砌墙、稻草盖顶的茅屋。1952年,祖父和我父亲、叔父盖了一栋下筑三合土墙、上砌土砖、顶上盖土瓦的一层住房。1981年,我的二弟盖了一栋窑砖到栋、上下两层的楼房。今年,我的侄儿盖了一栋三层、每层140平方米的新房,外墙贴瓷板,屋顶盖琉璃瓦,门前树罗马柱子,把民族风格和西洋风格结合起来。

谈到人才,清末大义村出过肖若锋、肖立炎父子翰林,做过知县、知府。还有1892年在大安里领导萍乡周边六县9000名哥老会起义的邓海山……如今,大义村仅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就有近20人,还有一批技术干部。而大义村隔壁的荷尧村的吴学周,则是萍乡市的第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

十年前,沪昆高速公路经过大义村金鱼石村民小组进入湖南,如今这条公路上汽车穿梭来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沪昆高速铁路也要经大义村通向长沙。不久的将来,高速列车风驰电掣,鸣响喇叭,向古老的大屏山致敬,向大义人民致敬。

俱往矣,看屏山风物,还看今朝。

啊,大屏山,生我养我的山,心中梦中的山!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